《指数型组织》初读随想20180528

这两天开始读《指数型组织》,最开始看到这本书是在学校总部的书架上,当时趁着全天会议的茶歇出来溜达,漫无目的地在书架上随手找书翻看目录,只是想打发时间而已。


当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时,我就被震住了。上面对指数型增长组织的特征提炼,简直就是典型的区块链社区形态写照。对于区块链这项新技术,传统金融从业者一直是按耐住观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传统VC的估值模型在区块链的世界彻彻底底地失效了。虽然那些早期投身区块链领域的人们不停地说区块链的价值来自于社区,但是一个项目的社区究竟价值几何?没有人能说得清,没有一个公认的估值模型,有的只是一种大概的感觉,以及大胆的想象力。而在《指数型组织》这本书中,把社区列为了指数型社区的11项核心特征之一,其他的还有自治、算法、社交、参与等属性,是不是很像区块链社区的特征?正是因为这些点,让我没有办法放下这本书……

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其中的一些内容,已经引发了许多思考,改变了很多我之前的想法与展望。

书中提到,近年来天气预报的愈发准确,造成了洗车工人收入陡降50%的现象,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知道最近要下雨就不会去洗车了。对一个行业造成沉重打击的力量,往往来自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并且这股打击力量常常是无意的,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其他领域造成了严重冲击。这真让人想起《三体》中那句经典台词“毁灭你,与你无关!”。人类受到长期进化的影响,会更加关注眼前事物,而对长远趋势则往往没有实在感,即使在逻辑上这个趋势非常显而易见,也常常会看见后就选择抛之脑后。这无可厚非,毕竟人类寿命的大幅增长也就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然而这种思维惯性带来了一个根本性的思维缺陷:任何指数型发展的事物,在短期看来其轨迹都像是线性的,这就导致在一定时间框架内我们总是以线性的思维近似理解眼前的事物,并将之推及久远的未来(其实可能并不是多远,10年的时间往往就够了)。当人类基因测序工程完成1%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事情不可能完成了,按照目前的速度,还需要700年。只有项目发起人颇具远见地断定到“项目已经完成一半了”。如今,我们已经可以以千元上下的价格,在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完成自己的基因测序,而实际度过的时间还不到700年的零头。

如果以指数的眼光来看,很多科幻片中的技术展望或许在短短数十年就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现实。而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及生产关系等都会以难以想象的方式被重构。无数的行业会在无意间遭受沉重打击甚至毁灭,并且这些毁灭力量来自的领域根本和他们无关,甚至可能10年前还根本不存在,因此想要为这种打击的到来做好准备几乎会成为不可能的任务,洗车行业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对自己的最大冲击来自意在造福人类的天气预报。

接下来是一些对未来的胡思乱想:

【新技术对地产行业可能的冲击】
之前我一直觉得VR技术带来的是各种体验创新,其落地领域主要应该是从娱乐、社交及远程通讯开始扩散,很少考虑其对实体产业的影响。而看过天气预报与洗车行业的例子后,我突然意识到,VR技术的成熟很可能将会给整个地产行业带来沉重打击。如同《头号玩家》里的场景,拥有一套体验良好的VR设备,我的购房需求就会急剧下降,对空间的需求可能会从几十到上百平米瞬间下降到10-20平米。而因为VR设备将会如同手机一样变得人人都可负担,也就是说这种影响会覆盖全球几十亿人(就像如今地球上人手一部手机一样),这会导致整个地产行业的需求急剧萎缩,如果我不是富有到随便就能买一套房子,我更可能会把我对房子的需求转移到VR世界中,在那里我的虚拟住宅成本与实体住宅相比只有九牛一毛,甚至还能带有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设计或景观,配合上区块技术,我的虚拟住宅还能拥有永久性无法篡改的产权,那谁还会为了在现实世界中买房而拼命?

【新技术对教育行业可能的冲击】
另一个想法的转变在于我对教育行业的思考。之前我一直认为与一些关键新技术的结合会极大提高教师产能,但是我现在突然意识到这似乎不是终局,而只是一个半路风景。确实,最开始的时候,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高速实时网络,教育行业可以打破场地和强及时互动性的限制,让单位时间产能得到释放;而再下一步,借助人工智能,甚至可能实现一个老师同时对数千名学生讲课,而经过基于量子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处理后,每个学生体验到的却是老师是在一对一地给自己上课,老师也会感觉自己只在面对几个学生,到这一步,教师的产能将进一步释放,打破体验和时间的天花板。以前我想到这里就完了,似乎与技术结合的前景对教师或者教育行业来说一片光明。可是今天我突然意识到,如果遵照上面的逻辑发展下去,教师的好日子将会很快成为过眼云烟——配合深度学习,通过前面的阶段积累,我们很可能训练出一个能够模仿各种老师教学风格手法的超级教育AI(或许该取个名字叫Deep Teacher?),配合基于量子计算机技术的超级服务器+高速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用户体验到的完全是自己面前有一个真人老师在对自己进行一对一教学,而且教学质量棒棒的,这个老师24小时在线,从不生病,从不休假,从不会因为状态原因影响教学质量……

那么这个时候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哪?教师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这是一个目前我没办法回答的问题。或许在AI只能模仿人类教师教学模式的阶段,教师有一种价值体现——给AI提供示范训练让AI学习模仿,可以理解为AI训练师,然后AI只要是采用你的模式来教学,产生的利润你就会得到分成。

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模式或许也无法持久,因为AI很快将能够发明自己的教学风格,那这个时候产生的价值属于谁?如果这个AI是被大型公司所有,那么教师就真的只能失业了,对于个人来说是个灾难。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性是AI的成本及训练难度在未来会急速下降,一个普通人用一台家用量子计算机就能在数小时内轻松训练出一个属于自己的AI,然后就可以躺着等这个AI为自己24小时创造价值了,后一种情况对于公司型的组织来说,也绝对是个灾难。至于是否可能这两种情况中间出现一种均衡局面,或许是可能的,但是我目前还没有思考得特别清楚……

未来已来,只是还未完全展开,能够在此生见证人类拐点式的发展进程,实在是庆幸。愿我们都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在这股浪潮中为世界带来一点改变。当我们参与其中时,我们既是在创造历史,也是在成为历史本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指数型组织》初读随想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