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段充满节奏感的“阅读”视频,“量子波动阅读”突然爆红全网。名为心智通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对外宣称,只要你掌握了量子波动速度方法,就能在10分钟内读完一本10万字左右的读物,并且还可以复述80%以上的内容,培训费用少则一两万,多则五六万。
看起来不可思议吧,但它却在北京、杭州、广州、济南等城市大行其道,好在这样的靠开发大脑的名义,行敛财知道的“江湖骗术”很快便被立案调查了。
但我想很快,这些又会改天换面的形式重出江湖,比如什么胼胝体阅读,大脑前额叶记忆法,杏仁核阅读法。
骗子能够屡屡得逞的背后,与其说是高超的营销艺术,不如说是家长的教育焦虑与攀比心理,为孩子赢在起跑线,父母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家长们少花一些冤枉钱,为了新时代的孩儿们能健康快乐成长,作为一个心理学领域的自媒体人,我们有必要给家长们普及一下大脑训练的相关知识。
1、 我们的大脑只使用了10%?
你肯定听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
这句话被大量的畅销书作者,成功学专家和培训师们拿去鼓吹他们的“大脑开发法”。
比如什么,“全脑开发”、“右脑开发”。成为他们大脑训练的理论基础。
我敢说,但凡打着“全脑开发”、“右脑开发”一类旗号的培训班,99%都是骗局!
因为心理学的的各项研究已经推翻了他们的理论基础。
第一、虽然我们的脑袋的重量只占体重2%,但却是全身最消耗能量的器官,消耗了20%的能量。只使用了10%的功能,就消耗了20%的能量,如果使用了50%的功能,是不是就要消耗100%的能量,这个时候,你身体其他器官消耗能量不?你还有能量提供给心脏活动不?所以说,即便我们只使用了大脑10%的功能这话是对的,那我们提高了大脑的使用率,那身体其他器官是不是要逐渐歇菜了,不然哪来那么多的能力给大脑消耗呢?
第二、认知神经科学发现,哪怕脑损伤只有15%的人,他都会变成智力障碍人士。近年来有一种特别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脑梗。这个病是由于大脑某个部位的血管堵住了,氧气进不去,大脑局部死亡,如果你去医院看一下你就会发现,这种病的患者,不是手脚不利索,就是说话说不清。如果说,我们的大脑90%都是闲置的,显然不会有这种结果。
第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心理学的前沿分钟,认知神经科学,他们使用脑电、静红外、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以及功能性核磁共振等脑成像技术,发现不同的大脑区域负责不同的心理功能而且还有很多活动是不同脑区联合协作完成。即便是,我们睡觉的时候,我们看起来是什么都没做,但大脑里面有个默认网络却异常活跃。
总之,我们的大脑没有任何地方永远沉睡不活动。
那为什么还是会有“我们的大脑只使用了10%”这样的一种说法呢?
追本溯源。
有一个叫巴里·巴耶尔斯坦的神经学家查了一下“大脑开发了10%”这一神话的源头。
他发现,有人说这来自爱因斯坦对自己的描述,但他翻遍了整个爱因斯坦档案馆,发现爱因斯坦根本没说过这句话。
美国心理学大师詹姆斯的也有过类似的言论,但他说的是,“我们最多开发了自己能力的10%”,一不小心被某个记者在自己的畅销书里翻译成“我们最多开发了大脑的10%”。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大部分使用的是左脑,右脑的功能很少发挥出来。这其实也差不多是骗局。
虽然人的大脑确实存在偏侧化的现象,但两侧的大脑却是在几乎所有活动中都分工协作,不信,你把连接你左右脑的胼胝体切割掉试试,你不会有生命危险,但你会出现这样一种神奇的现象
“你能看到你眼前是一个什么字,但你在纸上就是写不出了。”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大外科主任黄勤教授曾提到这样的一个观点,大脑是很复杂的,左右脑思维只是大致的划分,所谓“关闭左脑”、“仅使用了大脑百分之几”的说法很不科学。学习绘画、音乐等艺术可提高素质修养,一些记忆的方法也是有用的,主要凭个人兴趣,也未必与右脑有关,所谓“开发右脑”不过是一些人的炒作。
2、开发大脑可能造成大脑损伤
美国加利佛尼亚大学有一位非常有意思的博士,他把自己读博前后的大脑进行扫描和对比,变化如下。
从这个图中我们会看到,经过这位博士生经过了长年累月的博士阶段训练和学习,他的大脑并没有开阔出新的区域,大脑只不过压缩了一些没用的区域,然后扩大了一些对当前职业特别有用的区域。
你可能觉得,嗅皮质似乎扩大了很多,颞上叶才缩小了一点点,大脑是在扩大。
但其实颞上叶和顶下叶缩小的10%和内嗅皮质扩张的40%几乎相等。
所以说,他大脑没有扩张,大脑没有开拓新区域,在扩大对当前任务有适应性意义区域的同时,也会压缩一些没多大用途的区域。
如果你能经常跟博士们一起交流,你会发现大部分博士记忆能力会增强,但语言加工能力会下降。
所以,很多人把phD(博士学位)叫永久性脑损伤,英文名Permanent Head Damage。
很多人感慨,年轻的时候,学生时代记忆力很好,现在越来越健忘。不是你老了,而是因为对你当前的任务而言,记忆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决策能力,可能更加重要。
因此,就算“全脑开发”真的有用,你把孩子过早置于不适合他大脑发展的场景,这造成的脑损伤,可能会祸害他一辈子!
比如,记忆力倒是超强了,但你再也讲不话来,你愿意?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爬梯子的实验:
他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大的时候,T总共练了8周,C只练了2周。
大家想想看,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我想,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却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的还好——C在10秒钟内能爬上那特制的五层楼梯的最高层,而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同卵双胞胎基因肯定是一样的,抚养也肯定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太早了,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53周才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是成熟水平的不同,造成了不一样的结果。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的加速孩子的发展,否则将会欲速而不达,甚至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大脑训练也是一样。
如果你翻阅一下发展心理学,你就会发现,个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主导活动是不一样的,其需要掌握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比如,3-6岁的儿童主导活动是游戏,在游戏中习得社交能力,认知能力。你非要训练它的记忆力,结果记忆力好了,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没了。
最强大脑选手“水哥”说了这么一段话,我觉得特别有道理。
3、扫一眼就记住是真是假?
在爆火的“量子阅读”的视频中,那些学生拿着书飞快的翻,还能记住80%的内容。
这种看见什么东西就能像照片一样记住,在心理学上叫做“遗觉象记忆”
早期的心理学确实有相关的研究,但是,注意了。
那些自称有“遗觉像能力”的人说,他们当时确实记住了,但是他们无法表达出来,无论是用语言还是文字。无法表达出来,也就是无法复述出来。
为什么无法复述呢?
是言语能力干扰“遗觉象记忆”?
心理学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他们发现尼日利亚有个原始的部落叫伊波部落,那个部落里的孩子和成人有超过一半的人有“遗觉象记忆”的能力,这个部落里的人可以准确画出,刚才所见图像的细节。
如果你把清明上河图给他们看一眼,他们可能都会cope一个出来。
然而,随着部落成员逐渐移居城市,逐渐能够跟现代人沟通,他们所谓的“照片记忆”能力就丧失了。
同样还有一些研究发现,5%的儿童也有“遗觉象”的能力,但随着他们的认知力发展,这个能力也丧失了。
由于现在都找不到合格的“遗觉象”被试,最近几年基本见不到有关照片记忆的研究了,甚至许多心理学家开始否认这种遗觉象记忆的存在。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扫一眼就能记住也是一种确实存在的现象。
比如,一个围棋高手,扫一眼棋盘,就可以闭着眼睛或者背对着棋盘下棋,
比如,一个熟练的装修师傅,扫一眼图纸,就知道怎么开始装修了。
但对于一个围棋新手和一个学徒期的装修师傅而言,却根本做不到。
高晓松曾说了这样一句话:给我一本书,我用一个小时看完,然后用两个小时可以把这本书讲完。
但是很多人,看完却要花半个月的时间,然后又遗忘了其中一大半的内容。
这不是说,高晓松有多聪明,记忆力又多好,而是他读了万卷书,行了千里路,看书中的第一个字,就猜得到这一页的大致内容。
这些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是十年如一日的训练,并非像量子阅读法那样的,训练个几天就可以速成的。
所以,如果你也想在某些方面记忆超群,那你不妨试试刻意练习吧。
4、什么才是科学的大脑训练指南
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很多家长,很多爸爸妈妈,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也情有可原。
但问题是,你们有没有想清楚过,到底什么才是影响你家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你只会一直焦虑,结果接二连三的入坑。
也许你今天知道了大脑开发训练之类的不靠谱,避免了这个坑,明天你又会因为什么那些培训班说,情商比智商重要,又入了训练情商的坑。
很多人事业有成,有的说是因为他很努力,有的说是因为勇敢的走出了那一步,有的还说他抓住了机遇。
很多学霸成绩很好,有的说是因为学习很努力,有的说是因为学习方法好,还有的说自己智商高。
很多长的好看的人,有的说自己吃饭吃的很少,有的说自己经常运动,有的说自己不熬夜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但失败的人各有各的原因。
但有一个事实,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得出的因,是从果后面往前推出来的,但到底是不是谁也说不好,所以一般都不怎么靠谱。
那什么才靠谱呢?
发展心理学有一种研究方法就是追踪研究。
就是挑选一些被试,对他们各个方面,比如,家庭,智商,人格等等进行测试,并不断的追踪他们每个时间节点上的状况,比如,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40年后。经过严密的统计分析,来判断早期的家庭,个体的人格特质,个体的智力状况是否后影响未来的职业成就,家庭质量等等。
来自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发现。
影响你孩子子未来事业和家庭幸福的关键,不是什么记忆力,而是此刻的家庭和谐状况,此刻的人格状况,此刻的反思能力。
而健康的人格和反思能力,都是在和谐有爱的家庭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
所以,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是什么培训班兴趣班,不是什么什么昂贵的衣服玩具,而是父母自身。
最好的大脑训练,不是去学什么快速阅读,不是去锻炼快速记忆力,而是在有爱的环境中感受被爱,知道自己值得爱,学会去爱人。
我们真心希望天下父母能正确掌握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并把相关内容传达给那些一知半解的家长。
你不仅避免了一个家庭被收割智商税,避免了一个孩子被荼毒,更避免了一个民族的智商被骗子所碾压!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很受用,不妨随手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