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开始学习文言文

记得一次听收藏家马都末先生讲中国古代的审美,曾经提到:

中国人精神上的贵族文化,就应该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如诗词歌赋,如宋代官窑瓷器,如古琴、书画……这些贵族文化不妨碍平民百姓去欣赏它,但平民百姓却无法创造它。

虽然自宋代开始,文化下沉,知识普及空前繁荣,各个新兴阶层开始涌现。但是,提到精神贵族,文化自信,我们大多数首先想到的是宋代。尽管那个时代也给人一些“积贫积弱”的印象。

我们今天所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与宋代十分密切。马都末说:“唐代以前近乎古,宋代以后近乎今。”其他很多著名学者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便是语言文字,而中国古代的“文言文”,以其尽善尽美,超级稳定不随时代、文体而改变其内在结构的特点,无疑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而从未中断的重要秘密。

文言,又被称为雅言,是一种书面语言,它与我们日常交流的口语是分开的。知识分子要著书做学问则必须用文言文。这使得《诗经》、《左传》等先秦典籍,到了千年后的元、明、清依然能被读懂。

而为什么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哪怕读到博士学位,若非汉语言专业,也不一定能读懂那些古代的文言文?

这就要从100多年前那场“新文化运动”说起。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中国人是自讨苦吃,语言和文字是分离的,文言文“是一种死的文字”。积极倡导白话文,最终白话文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在当时追求“实用主义”的社会背景下,与文言文有相同命运的还有古琴、国画、京剧等诸多传统文化。

摧毁的殿堂可以再建,焚毁的经典可以重印,然而世道人心的崩坏却难以弥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援助中国的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击中了无数人的内心。这就是“雅言”,也称“夏言”。

再一次见证了古代文化的美丽。相比于“武汉加油”,更加庄重而又深沉。

重新学读文言文,学认繁体字,这是一个有点艰难的开始,但是想真正与古人对话,领悟古人的智慧,我必须要迈出这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新开始学习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