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Linux常用命令

1、基本命令

1.1 命令入门

1.1.1 命令提示符详解

[root@localhost ~]#     #/root
[gtjin@localhost ~]$     #/home/gtjin
[root@node1 ~]#     #/root

用户名@主机名 当前目录 #系统权限 $普通权限

1.1.2 命令格式

命令 [选项] [参数] (三者之间要有空格,区分大小写)

command [-options] args

案例演示

[root@node1 ~]# ls
anaconda-ks.cfg
[root@node1 ~]# ls -a
.  ..  anaconda-ks.cfg  .bash_history  .bash_logout  .bash_profile  .bashrc  .cshrc  .tcshrc  .viminfo
[root@node1 ~]# ls -a -l
总用量 32
dr-xr-x---.  2 root root  151 8月  18 12:13 .
dr-xr-xr-x. 17 root root  244 8月  16 21:30 ..
-rw-------.  1 root root 1201 8月  17 17:51 anaconda-ks.cfg
-rw-------.  1 root root 2660 8月  17 18:21 .bash_history
-rw-r--r--.  1 root root   18 12月 29 2013 .bash_logout
-rw-r--r--.  1 root root  176 12月 29 2013 .bash_profile
-rw-r--r--.  1 root root  176 12月 29 2013 .bashrc
-rw-r--r--.  1 root root  100 12月 29 2013 .cshrc
-rw-r--r--.  1 root root  129 12月 29 2013 .tcshrc
-rw-------   1 root root 3948 8月  17 18:15 .viminfo
[root@node1 ~]# ls -al
总用量 32
dr-xr-x---.  2 root root  151 8月  18 12:13 .
dr-xr-xr-x. 17 root root  244 8月  16 21:30 ..
-rw-------.  1 root root 1201 8月  17 17:51 anaconda-ks.cfg
-rw-------.  1 root root 2660 8月  17 18:21 .bash_history
-rw-r--r--.  1 root root   18 12月 29 2013 .bash_logout
-rw-r--r--.  1 root root  176 12月 29 2013 .bash_profile
-rw-r--r--.  1 root root  176 12月 29 2013 .bashrc
-rw-r--r--.  1 root root  100 12月 29 2013 .cshrc
-rw-r--r--.  1 root root  129 12月 29 2013 .tcshrc
-rw-------   1 root root 3948 8月  17 18:15 .viminfo
[root@node1 ~]# ls -al .bash*
-rw-------. 1 root root 2660 8月  17 18:21 .bash_history
-rw-r--r--. 1 root root   18 12月 29 2013 .bash_logout
-rw-r--r--. 1 root root  176 12月 29 2013 .bash_profile
-rw-r--r--. 1 root root  176 12月 29 2013 .bashrc
[root@node1 ~]# ls -al /bin/*grep
-rwxr-xr-x. 1 root root    290 8月   3 2017 /bin/egrep
-rwxr-xr-x. 1 root root    290 8月   3 2017 /bin/fgrep
-rwxr-xr-x. 1 root root 159024 8月   3 2017 /bin/grep
-rwxr-xr-x. 1 root root  36832 4月   1 2020 /bin/msggrep
-rwxr-xr-x. 1 root root  28336 10月  1 2020 /bin/pgrep
lrwxrwxrwx. 1 root root      6 8月  17 01:28 /bin/xzegrep -> xzgrep
lrwxrwxrwx. 1 root root      6 8月  17 01:28 /bin/xzfgrep -> xzgrep
-rwxr-xr-x. 1 root root   5628 11月  5 2016 /bin/xzgrep
-rwxr-xr-x. 1 root root    123 4月  11 2018 /bin/zegrep
-rwxr-xr-x. 1 root root    123 4月  11 2018 /bin/zfgrep
-rwxr-xr-x. 1 root root   6132 4月  11 2018 /bin/zgrep
[root@node1 ~]# ls -al /bin/*class*
-rwxr-xr-x. 2 root root 11976 8月   4 2017 /bin/nl-class-add
-rwxr-xr-x. 2 root root 11824 8月   4 2017 /bin/nl-class-delete
-rwxr-xr-x. 2 root root 11560 8月   4 2017 /bin/nl-classid-lookup
-rwxr-xr-x. 2 root root 11752 8月   4 2017 /bin/nl-class-list

1.2 获取命令的帮助

查手册

man 命令

命令 --help

搜索引擎

1.2.1 查手册&搜索引擎

手册见《参考手册&资料》

搜索:必应 www.bing.com、谷歌、百度 等

1.2.2 man

1.2.2.1 man安装

[root@node1 ~]# man ls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QeHTxabL-1647161751315)(.\image\wps2.jpg)]

q退出命令查看

看到的全是英文,是不是很酸爽,慢慢多看看就好了。如果你英语烂到完全看不懂,那我再教你一招,汉化man提示信息。

要想汉化man提示信息,系统中需要安装man-pages-zh-CN软件包。

[root@node1 ~]# yum search man-pages-zh-CN
[root@node1 ~]# yum  install  man-pages-zh-CN  -y

​ 是不是可以使用了呢,相信你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测试一把了。

[root@node1 ~]# man ls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vh3pfHK0-1647161751317)(.\image\wps3.jpg)]

但是有的同学发现还是英文,怎么回事?安装系统的时候,没有修改安装语言环境,还是使用的默认英语的语言环境。虽然你安装了man的中文包,但是系统的语言还是英文环境,

[root@node1 ~]# echo $LANG
en_US.UTF-8

所以需要修改系统的语言环境。

#查看系当前语言包
[root@node1 ~]# locale
#临时修改,重启服务器之后就会还原之前的设置
[root@node1 ~]# LANG="zh_CN.UTF-8"  #修改为中文
[root@node1 ~]# LANG="en_US.UTF-8"  #修改为英文
#永久修改就要把配置写入文件里面
[root@node1 ~]# vim /etc/locale.conf
LANG=zh_CN.UTF8
#如果将来遇到没有中文包的系统,需要:
#查看系统拥有语言包
[root@node1 ~]# locale -a|grep zh_CN*
(zh_CN.UTF-8是简体中文,如果没有zh_CN.UTF-8,就安装语言包,如果存在可以直接设置)
#安装简体中文语言包
[root@node1 ~]# yum install kde-l10n-Chinese 

​ 然后再次测试便有中文信息了。

1.2.2.2 man的使用

  • enter向下一行

  • 空格按页向下翻 b向上翻页

  • p直接翻到首页

  • 查找按 /要查找的内容,查找 下一个/上一个:按n/N;

  • 退出按q

扩展内容:

man [数字] [参数]

- 1用户命令(/bin,/usr/bin,/usr/local/bin)

- 2系统调用

- 3库函数

- 4特殊文件(设备文件)

- 5文件格式(配置文件的语法)

- 6游戏

- 7杂项(Miscellaneous)

- 8管理命令(/sbin,/usr/sbin,/usr/local/sbin)

指定查看某种帮助:

[root@node1 ~]# man 2 read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hnAscqE-1647161751318)(.\image\wps5.jpg)]

[root@node1 ~]# man read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F5pYopbg-1647161751318)(.\image\wps6.jpg)]

1.2.3 命令 --help

[root@node1 ~]# mv --help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sSKnHUvM-1647161751318)(.\image\wps7.jpg)]

1.3 echo

[root@node1 ~]# help echo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QzRorENv-1647161751319)(.\image\wps8.jpg)]

#echo  -n表示不要另起新行
[root@node1 ~]# echo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root@node1 ~]# echo -n "hello world"
hello world[root@node1 ~]#
#-e表示解释逃逸字符
[root@node1 ~]# echo -e "hello \nworld"
hello 
world
[root@node1 ~]# echo  "hello \nworld"
hello \nworld

1.4 环境变量:PATH

当在shell中执行命令的时候,默认到PATH指定的路径中查找可执行文件。

如果在PATH中的多个目录都包含该可执行文件,则执行最先找到的。

[root@node1 ~]# echo $PATH
/usr/local/sbin:/usr/local/bin:/sbin:/bin:/usr/sbin:/usr/bin:/root/bin

如果找不到,这提示命令不识别。

1.5 ls

ls命令用于列出目录内容

ls

添加-l以长格式输出,列出根目录下内容的详细列表

ls -l

也可以后面跟多个目录,列出多个目录的内容

ls / /usr

也可以通过命令的别名列出详细列表

ll
ls -a
ls -a -l
ls -al

1.6 pwd

打印当前工作目录路径

[root@node1 ~]# pwd
/root

1.7 cd

cd用于更改shell工作目录,也就是切换目录 change directory

#如果cd后什么都不写,表示直接回当前用户家目录
cd 
cd /etc
#cd后跟波浪线,也表示回用户家目录
cd ~
#cd后也可以跟减号(-)用以表示回到最后一次切换之前的目录,多次使用减号在最近两个目录之间切换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tps
cd  -
#root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绝对路径进到普通用户的家目录
cd /home/god
cd ..
ll
#也可以直接跟波浪线用户名表示直接进入到某个用户的家目录
cd ~bjsxt 到用户bjsxt家中去,root不受限制

 

1.8 mkdir

mkdir用于创建目录

mkdir abc
mkdir  a1  a2  a3
#如果直接创建多层目录,则报错,因为默认只能创建最后一级目录
mkdir a/b/c
#可以添加-p选项,用以创建多层目录,因为系统发现某一级目录不存在的时候创建父目录
mkdir -p a/b/c
#也可以在mkdir后跟多个目录,用于一次性创建多个目录
mkdir  ./abc/1dir ./abc/2dir ./abc/3dir
#但是可以使用大括号高效创建相似的目录
mkdir ./abc/{x,y,z}dir 
mkdir abc/{a..c}dir

1.9 cp

cp 文件… 目标目录

拷贝文件…到目标目录,可以同时拷贝多个文件,文件名之间用空格隔开

[root@node1 ~]# ls
anaconda-ks.cfg  test
[root@node1 ~]# ls test/
a  a1  a2  a3  abc
[root@node1 ~]# cp anaconda-ks.cfg test/abc/
[root@node1 ~]# ls test/abc/
1dir  2dir  3dir  adir  anaconda-ks.cfg  bdir  cdir  xdir  ydir  zdir
[root@node1 ~]# cd test/abc/xdir/
[root@node1 xdir]# pwd
/root/test/abc/xdir
[root@node1 xdir]# ls
#太麻烦了
[root@node1 xdir]# cp /root/anaconda-ks.cfg /root/test/abc/xdir/ 
[root@node1 xdir]# ls
anaconda-ks.cfg
#简化版
[root@node1 xdir]# cp ~/anaconda-ks.cfg .  
cp:是否覆盖"./anaconda-ks.cfg"? y
[root@node1 xdir]# 

cp -r 目录 目标目录

拷贝目录到目标目录

[root@node1 test]# mkdir xyz
[root@node1 test]# ls
a  a1  a2  a3  abc  xyz
[root@node1 test]# cp abc xyz/
cp: 略过目录"abc"
[root@node1 test]# cp -r abc xyz/
[root@node1 test]# ls
a  a1  a2  a3  abc  xyz
[root@node1 test]# ls xyz
abc
[root@node1 test]# ls -R xyz/
xyz/:
abc
xyz/abc:
1dir  2dir  3dir  adir  anaconda-ks.cfg  bdir  cdir  xdir  ydir  zdir
xyz/abc/1dir:
xyz/abc/2dir:
xyz/abc/3dir:
xyz/abc/adir:
xyz/abc/bdir:
xyz/abc/cdir:
xyz/abc/xdir:
anaconda-ks.cfg
xyz/abc/ydir:
xyz/abc/zdir:

1.10 mv

mv用于移动或重命名文件

• 移动文件/目录 #mv 源文件/[源文件1 源文件2] 目标目录

[root@node1 test]# ls
a  a1  a2  a3  abc  xyz
[root@node1 test]# cd abc/
[root@node1 abc]# ls
1dir  2dir  3dir  adir  anaconda-ks.cfg  bdir  cdir  xdir  ydir  zdir
[root@node1 abc]# mkdir -p x/y/z
[root@node1 abc]# ls
1dir  2dir  3dir  adir  anaconda-ks.cfg  bdir  cdir  x  xdir  ydir  zdir
[root@node1 abc]# mv anaconda-ks.cfg x/y/
[root@node1 abc]# ls x/y/
anaconda-ks.cfg  z
[root@node1 abc]# ls
1dir  2dir  3dir  adir  bdir  cdir  x  xdir  ydir  zdir
[root@node1 abc]# mv x /root/
[root@node1 abc]# ls
1dir  2dir  3dir  adir  bdir  cdir  xdir  ydir  zdir
[root@node1 abc]# cd /root/
[root@node1 ~]# ls
anaconda-ks.cfg  test  x
[root@node1 ~]# ls -R x/
x/:
y

x/y:
anaconda-ks.cfg  z

x/y/z:

• Linux中没有专门改名的命令,兼职改名工作:

[root@node1 ~]# cd test/
[root@node1 test]# ls
a  a1  a2  a3  abc  xyz
#修改目录名称  mv 旧名称  新名称
[root@node1 test]# mv a3 ao3
[root@node1 test]# ls
a  a1  a2  abc  ao3  xyz
[root@node1 test]# cp ~/anaconda-ks.cfg .
[root@node1 test]# ls
a  a1  a2  abc  anaconda-ks.cfg  ao3  xyz
#修改文件
[root@node1 test]# mv anaconda-ks.cfg ks.cfg
[root@node1 test]# ls
a  a1  a2  abc  ao3  ks.cfg  xyz

1.11 ln

用于创建硬链接或软链接

ln

可以使用ll -i选项让ll打印文件的inode信息

[root@node1 ~]# cp /etc/profile ./
[root@node1 ~]# ll –i

创建硬链接

[root@node1 ~]# ln profile  ln1

创建软链接:让ln2指向profile, 给profile创建软连接,相当于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

[root@node1 ~]# ln -s profile ln2
#再次打印inode信息查看
[root@node1 ~]# ll -i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tyMw4b5K-1647161751319)(.\image\wps9.jpg)]

如果两个文件inode一样,表示两个文件(ln1和profile)实际上是同一个文件,硬连接。如果inode不一样,但是有ln2->profile,表示ln2是profile的软链接。

注意:ln1、ln2都不能提前创建,或是已经存在的文件,否则报错。

#英文语言环境下的提示
ln: creating symbolic link `ln1': File exists
#中文语言环境下的提示
ln: 无法创建硬链接"ln1": 文件已存在

软连接删除不会删除源文件

硬链接删除后如果源文件没有硬链接,则文件被删除

1.12 rm

rm用于删除文件

直接删除,需要确认yes

rm file

添加-f选项可以不用确认强制删除

rm -f file

[root@node1 ~]# ls
anaconda-ks.cfg  ln1  profile  test  x
[root@node1 ~]# rm profile 
rm:是否删除普通文件 "profile"?y
[root@node1 ~]# ls
anaconda-ks.cfg  ln1  test  x
[root@node1 ~]# rm -f anaconda-ks.cfg 

如果rm的参数是目录,则会提示需要迭代删除而不能成功

rm adir

[root@node1 ~]# ls
ln1  test  x
[root@node1 ~]# rm x
rm: 无法删除"x": 是一个目录
#此时可以添加-r参数表示迭代删除
[root@node1 ~]# rm -r x
rm:是否进入目录"x"? y
rm:是否进入目录"x/y"? y
rm:是否删除目录 "x/y/z"?y
rm:是否删除普通文件 "x/y/anaconda-ks.cfg"?n      
rm:是否删除目录 "x/y"?n
rm:是否删除目录 "x"?n
[root@node1 ~]# ls
ln1  test  x
#也可以使用-rf选项,迭代强制删除某个文件或目录,此命令慎用。尤其是rm -rf /
[root@node1 ~]# rm -rf x
[root@node1 ~]# ls
ln1  test

2、文件系统命令

2.1 虚拟目录树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ciWQxO1e-1647161751320)(image/dirs.jpg)]

虚拟目录树的各个目录用途

目录 用途
/ 虚拟目录的根目录。通常不会在这里存储文件
/bin 二进制目录,存放许多用户级的GNU工具
/boot 启动目录,存放启动文件
/dev 设备目录,Linux在这里创建设备节点
/etc 系统配置文件目录
/home 主目录,Linux在这里创建用户目录
/lib 库目录,存放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库文件
/media 媒体目录,可移动媒体设备的常用挂载点
/mnt 挂载目录,另一个可移动媒体设备的常用挂载点
/opt 可选目录,常用于存放第三方软件包和数据文件
/proc 进程目录,存放现有硬件及当前继承的相关信息
/root root用户的主目录
/sbin 系统二进制目录,存放许多GNU管理员级工具
/srv 服务目录,存放本地服务的相关文件
/sys 系统目录,存放系统硬件信息的相关文件
/tmp 临时目录,可以在该目录中创建和删除临时工作文件
/usr 大量用户级的GNU工具和数据文件都存储在这里
/var 可变目录,用以存放经常变化的文件,比如日志文件

注意:usr不是用户的意思,而是unix software resources的简写

2.2 df

查看系统挂载的磁盘情况

[root@node1 ~]# df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tmpfs                  485816       0   485816    0% /dev
tmpfs                     497852       0   497852    0% /dev/shm
tmpfs                     497852    7788   490064    2% /run
tmpfs                     497852       0   497852    0% /sys/fs/cgroup
/dev/mapper/centos-root 17811456 1464828 16346628    9% /
/dev/sda1                1038336  140368   897968   14% /boot
tmpfs                      99572       0    99572    0% /run/user/0

以人能看懂的格式显示

[root@node1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tmpfs                 475M     0  475M    0% /dev
tmpfs                    487M     0  487M    0% /dev/shm
tmpfs                    487M  7.7M  479M    2% /run
tmpfs                    487M     0  487M    0% /sys/fs/cgroup
/dev/mapper/centos-root   17G  1.4G   16G    9% /
/dev/sda1               1014M  138M  877M   14% /boot
tmpfs                     98M     0   98M    0% /run/user/0
#列出根目录下的内容
[root@node1 ~]# ls /
#进到boot目录
[root@node1 ~]# cd /boot

在linux中用到了虚拟目录树,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解耦应用和底层存储。

2.3 mount

将光驱挂载到/mnt目录:

[root@node1 ~]# mount /dev/cdrom /mnt
#进入到/mnt目录
[root@node1 ~]# cd /mnt
#查看磁盘分区的挂载情况:
[root@node1 mnt]# df -h

2.4 umount

卸载掉挂载的分区/mnt

[root@node1 mnt]# umount /mnt

注意卸载/mnt时,当前目录不能在/mnt下面,否则报出如下图所示提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fBnc4xgx-1647161751320)(.\image\wps13.jpg)]

#再次查看磁盘分区的挂载情况:
[root@node1 ~]# df -h
#重新挂载
[root@node1 ~]# mount /dev/cdrom /mnt
#再次查看
[root@node1 ~]# df -h

3、系统操作命令

3.1 du

du可以为目录递归地汇总每个FILE的磁盘使用情况。

• du: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量或是目录使用量

ᅳ a :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

ᅳ h :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G/M)显示 重要

ᅳ s :列出总量而已,而不列出每个各别的目录占用容量

ᅳ k :以 K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ᅳ m :以 M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root@node1 ~]# cd /usr
[root@node1 usr]# du
.......
0	./etc
0	./games
36	./include/python2.7
36	./include
24	./libexec/getconf
16	./libexec/awk
.......
#添加-s参数可以生成指定目录的汇总信息,也就是共占用多大的磁盘空间
[root@node1 usr]# du -s ./
1218820	./
#添加-h参数可以显示为人类可以读懂的格式
[root@node1 usr]# du -sh ./
1.2G	./
#将路径写成./*统计当前目录下每项内容占用的磁盘空间信息
[root@node1 usr]# du -sh ./*
61M	./bin
0	./etc
0	./games
36K	./include
695M	./lib
126M	./lib64
12M	./libexec
0	./local
43M	./sbin
256M	./share
0	./src
0	./tmp

查看/etc目录下共占用多大磁盘空间

[root@node1 usr]# du -sh /etc/
32M	/etc/

3.2 stat

stat file :显示文件的元数据

change和modify的不同

modify指的是文件内容被修改的时间

change表示文件元数据被修改的时间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A67sC4Ll-1647161751321)(.\image\wps16.jpg)]

3.3 history

查看历史命令

[root@node1 ~]# history
    1  clear
    2  pwd
    3  hostname
    4  vi /etc/hostname
    5  vi /etc/hosts
    6  ping node0
    7  ping node1
    ......

3.4 date

基本语法

date [OPTION]… [+FORMAT]

选项说明

选项 功能
-d<时间字符串> 显示指定的“时间字符串”表示的时间,而非当前时间
-s<日期时间> 设置系统日期时间

参数说明

参数 功能
<+日期时间格式> 指定显示时使用的日期时间格式

3.4.1 获取当前时间

基本语法

命令 功能描述
date 显示当前时间
date +%Y 显示当前的年份
date +%m 显示当前月份
date +%d 显示当前是哪一天
date “+%Y-%m-%d %H:%M:%S” 显示年月日时分秒

案例演示:

[root@node1 ~]# date +%Y
2021
[root@node1 ~]# date +%m
08
[root@node1 ~]# date +%d
18
[root@node1 ~]# date +%Y%m%d
20210818
[root@node1 ~]# date +%Y%m%d%H:%M:%S
2021081809:24:08
#指定时间的格式中出现空格是需要使用 ''或""括起来
[root@node1 ~]# date +%Y%m%d %H:%M:%S
date: 额外的操作数 "%H:%M:%S"
Try 'date --help' for more information.
[root@node1 ~]# date '+%Y%m%d %H:%M:%S'
20210818 09:25:01
[root@node1 ~]# date "+%Y%m%d %H:%M:%S"
20210818 09:26:43
[root@node1 ~]# date "+%Y-%m-%d %H:%M:%S"
2021-08-18 09:26:43

3.4.2 获取非当前时间

#显示昨天的时间
[root@node1 ~]# date -d '1 days ago'
2021年 08月 17日 星期二 09:28:02 CST
#显示明天的时间
[root@node1 ~]# date -d '-1 days ago'
2021年 08月 19日 星期四 09:28:06 CST

###3.4.3 设置系统时间

基本语法

​ date -s 字符串时间

[root@node1 ~]# date -s "2021-08-18 09:36:43"

扩展了解:cal显示日历

[root@node1 ~]# cal
      八月 2021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5 进程相关命令

###3.5.1 ps

可以通过命令查看系统内进程信息

ps -ef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lv9pzmXS-1647161751321)(.\image\wps10.jpg)]

进程查看命令

ps(process status) :将某个时间点的程序运作情况截取下来

选项和参数

  • a :和输入终端(terminal) 关联的所有 process,通常与x一起使用,列出完整信息。

  • x :后台进程,通常与 a 这个参数一起使用,可列出较完整信息

  • u :有效使用者 (effective user) 相关的 process

常用组合

ps aux 观察系统所有的程序数据 (常用)

[root@node1 ~]# ps aux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cz7tt8CY-1647161751322)(.\image\wps11.jpg)]

[root@node1 ~]# ps au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ieEL4VXt-1647161751322)(.\image\wps12.jpg)]

以下为各选项的含义

  • USER:该 process 属于那个使用者

  • PID :该 process 的程序标识符。

  • %CPU:该 process 使用掉的 CPU 资源百分比;

  • %MEM:该 process 所占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 VSZ :该 process 使用掉的虚拟内存量 (Kbytes)

  • RSS :该 process 占用的物理的内存量 (Kbytes)

  • TTY :该 process 是在那个终端机上面运作,若与终端机无关则显示 ?, 另外, tty1-tty6 是本机上面的登入者程序,若为 pts/0 等等的,则表示为由网络连接进主机的程序。

  • STAT:该进程目前的状态,状态显示与ps -l 的 S 旗标相同 (R/S/D/T/Z)

  • START:该 process 被触发启动的时间;

  • TIME :该 process 实际使用 CPU 运作的时间。

  • COMMAND:该程序的实际命令为何?

3.5.2 kill

基本语法

​ kill [选项] 进程号 :通过进程号杀死进程(只会杀死进程号对应的一个进程)

​ killall 进程名称 :通过进程名称杀死进程,也支持通配符(杀死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进程)

选项说明

选项 功能
-15 表示让进程处理完善后的事情后关闭
-9 表示强迫进程立即停止
[root@node1 ~]# tail -f /etc/profile &
[1] 1267
[root@node1 ~]# ps aux|grep tail
root       1267  0.0  0.0 108092   616 pts/0    S    09:38   0:00 tail -f /etc/profile
root       1270 84.0  0.0 112824   976 pts/0    R+   09:39   0:00 grep --color=auto tail
[root@node1 ~]# kill -9 1267
[root@node1 ~]# ps aux|grep tail
root       1272  0.0  0.0 112824   972 pts/0    S+   09:39   0:00 grep --color=auto tail
[1]+  已杀死               tail -f /etc/profile

#killall 演示
[root@node1 ~]# tail -f /etc/profile &
[2] 1277
[root@node1 ~]# tail -f /etc/passwd &
[3] 1278
[root@node1 ~]# tail -f /etc/group &
[4] 1279
[root@node1 ~]# ps aux|grep tail
root       1274  0.0  0.0 108092   616 pts/0    S    09:42   0:00 tail -f /etc/profile
root       1277  0.0  0.0 108092   616 pts/0    S    09:42   0:00 tail -f /etc/profile
root       1278  0.0  0.0 108092   616 pts/0    S    09:43   0:00 tail -f /etc/passwd
root       1279  0.0  0.0 108092   616 pts/0    S    09:43   0:00 tail -f /etc/group
root       1282  0.0  0.0 112824   976 pts/0    S+   09:43   0:00 grep --color=auto tail
[root@node1 ~]# killall tail
-bash: killall: 未找到命令

centos7精简安装后,使用中发现没有killall命令,于是我们想到需要安装killall:

[root@node1 ~]# yum install killall -y
已加载插件:fastestmirror
......     
没有可用软件包 killall。
错误:无须任何处理

这是因为对应的yum源上并没有一个名字为killall的安装包,而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psmisc安装包,安装它之后killall便可以使用了,另外pstree也是这样。

[root@node1 ~]# yum install psmisc -y
已加载插件:fastestmirror
Loading mirror speeds from cached hostfile
 * base: mirrors.163.com
 * extras: mirrors.163.com
 * updates: mirrors.163.com
正在解决依赖关系
--> 正在检查事务
---> 软件包 psmisc.x86_64.0.22.20-17.el7 将被 安装
--> 解决依赖关系完成
......
已安装:
  psmisc.x86_64 0:22.20-17.el7                                                    
完毕!
[root@node1 ~]# killall tail
[1]   已终止               tail -f /etc/profile
[2]   已终止               tail -f /etc/profile
[3]-  已终止               tail -f /etc/passwd
[root@node1 ~]# ps aux|grep tail
root       1299  0.0  0.0 112824   972 pts/0    S+   09:47   0:00 grep --color=auto tail
[4]+  已终止               tail -f /etc/group

###3.5.3 pstree

基本语法

​ pstree [选项]

选项说明

选项 功能
-p 显示进程的PID
-u 显示进程的所属用户

演示:

[root@node1 ~]# pstree
systemd─┬─NetworkManager───2*[{NetworkManager}]
        ├─agetty
        ├─auditd───{auditd}
        ├─chronyd
        ├─crond
        ├─dbus-daemon
        ├─irqbalance
        ├─lvmetad
        ├─master─┬─pickup
        │        └─qmgr
        ├─polkitd───6*[{polkitd}]
        ├─rsyslogd───2*[{rsyslogd}]
        ├─sshd─┬─sshd───bash───pstree
        │      └─sshd───sftp-server
        ├─systemd-journal
        ├─systemd-logind
        ├─systemd-udevd
        └─tuned───4*[{tuned}]
#最常用
[root@node1 ~]# pstree -p
systemd(1)─┬─NetworkManager(672)─┬─{NetworkManager}(689)
           │                     └─{NetworkManager}(691)
           ├─agetty(684)
           ├─auditd(642)───{auditd}(643)
           ├─chronyd(1100)
           ├─crond(1087)
           ├─dbus-daemon(668)
           ├─irqbalance(675)
           ├─lvmetad(521)
           ├─master(990)─┬─pickup(991)
           │             └─qmgr(992)
           ├─polkitd(665)─┬─{polkitd}(673)
           │              ├─{polkitd}(674)
           │              ├─{polkitd}(676)
           │              ├─{polkitd}(685)
           │              ├─{polkitd}(686)
           │              └─{polkitd}(687)
           ├─rsyslogd(903)─┬─{rsyslogd}(912)
           │               └─{rsyslogd}(919)
           ├─sshd(900)─┬─sshd(1219)───bash(1221)───pstree(1307)
           │           └─sshd(1222)───sftp-server(1238)
           ├─systemd-journal(497)
           ├─systemd-logind(666)
           ├─systemd-udevd(530)
           └─tuned(899)─┬─{tuned}(1160)
                        ├─{tuned}(1161)
                        ├─{tuned}(1163)
                        └─{tuned}(1164)
[root@node1 ~]# pstree -u
systemd─┬─NetworkManager───2*[{NetworkManager}]
        ├─agetty
        ├─auditd───{auditd}
        ├─chronyd(chrony)
        ├─crond
        ├─dbus-daemon(dbus)
        ├─irqbalance
        ├─lvmetad
        ├─master─┬─pickup(postfix)
        │        └─qmgr(postfix)
        ├─polkitd(polkitd)───6*[{polkitd}]
        ├─rsyslogd───2*[{rsyslogd}]
        ├─sshd─┬─sshd───bash───pstree
        │      └─sshd───sftp-server
        ├─systemd-journal
        ├─systemd-logind
        ├─systemd-udevd
        └─tuned───4*[{tuned}]
[root@node1 ~]# pstree -pu
systemd(1)─┬─NetworkManager(672)─┬─{NetworkManager}(689)
           │                     └─{NetworkManager}(691)
           ├─agetty(684)
           ├─auditd(642)───{auditd}(643)
           ├─chronyd(1100,chrony)
           ├─crond(1087)
           ├─dbus-daemon(668,dbus)
           ├─irqbalance(675)
           ├─lvmetad(521)
           ├─master(990)─┬─pickup(991,postfix)
           │             └─qmgr(992,postfix)
           ├─polkitd(665,polkitd)─┬─{polkitd}(673)
           │                      ├─{polkitd}(674)
           │                      ├─{polkitd}(676)
           │                      ├─{polkitd}(685)
           │                      ├─{polkitd}(686)
           │                      └─{polkitd}(687)
           ├─rsyslogd(903)─┬─{rsyslogd}(912)
           │               └─{rsyslogd}(919)
           ├─sshd(900)─┬─sshd(1219)───bash(1221)───pstree(1309)
           │           └─sshd(1222)───sftp-server(1238)
           ├─systemd-journal(497)
           ├─systemd-logind(666)
           ├─systemd-udevd(530)
           └─tuned(899)─┬─{tuned}(1160)
                        ├─{tuned}(1161)
                        ├─{tuned}(1163)
                        └─{tuned}(1164)

###3.5.4 top

基本命令

​ top [选项] [参数]

选项说明

选项 功能
-d 正整数 指定top命令每隔几秒更新。默认是3秒
-i 使top不显示任何闲置或者僵死进程。
-p 通过指定监控进程ID来仅仅监控某个进程的状态。

操作说明

操作 功能
P 以CPU使用率排序,默认就是此项
M 以内存的使用率排序
N 以PID排序
q 退出top命令模式

演示:执行如下命令后,可以按P、M、N对查询出的进程结果分别按照对应的列排序进行排序。

[root@node1 ~]# top -d 1 
top - 10:03:46 up  1:15,  1 user,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Tasks: 104 total,   1 running, 103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0 us,  0.0 sy,  0.0 ni,100.0 id,  0.0 wa,  0.0 hi,  0.0 si,  0.0 st
KiB Mem :   995704 total,   644548 free,   138960 used,   212196 buff/cache
KiB Swap:  2097148 total,  2097148 free,        0 used.   709892 avail Mem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899 root      20   0  574276  19492   6144 S   0.0  2.0   0:02.03 tuned       
   665 polkitd   20   0  612232  12108   4668 S   0.0  1.2   0:00.55 polkitd     
   672 root      20   0  476960   8916   6932 S   0.0  0.9   0:00.87 NetworkMana+
  1219 root      20   0  157300   5920   4568 S   0.0  0.6   0:00.34 sshd        
  1222 root      20   0  157296   5832   4480 S   0.0  0.6   0:00.18 sshd        
   903 root      20   0  216560   4588   3208 S   0.0  0.5   0:00.68 rsyslogd    
   900 root      20   0  112900   4324   3296 S   0.0  0.4   0:00.14 sshd        
   992 postfix   20   0   89880   4080   3080 S   0.0  0.4   0:00.02 qmgr        
   991 postfix   20   0   89812   4060   3064 S   0.0  0.4   0:00.04 pickup      
     1 root      20   0  125376   3852   2572 S   0.0  0.4   0:01.69 systemd     
  1238 root      20   0   72252   2864   2104 S   0.0  0.3   0:00.04 sftp-server 
   497 root      20   0   37088   2712   2408 S   0.0  0.3   0:00.15 systemd-jou+
   668 dbus      20   0   58216   2476   1820 S   0.0  0.2   0:00.30 dbus-daemon

结果字段解释

第一行top和系统相关信息

结果字段 代表的含义
top - 10:03:46 up top命令的执行时间
1:15 系统从启动到目前经过了多长时间
1 user 目前系统中登录一个用户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当前系统在最近1分钟、最近5分钟、最近15分钟的负载情况

第二行Tasks进程相关信息

结果字段 代表的含义
Tasks: 104 total 系统中的进程总数为104
1 running 正在运行的进程数为1
103 sleeping 睡眠的进程数为103
0 stopped 正在停止的进程
0 zombie 僵尸进程。如果不是0,需要手工检查僵尸进程

第三行为CPU信息

结果字段 代表的含义
Cpu(s): 0.0%us 用户模式占用的CPU百分比
0.0%sy 系统模式占用的CPU百分比
0.0%ni 改变过优先级的用户进程占用的CPU百分比
100%id 空闲CPU的CPU百分比
0.0%wa 等待输入/输出的进程的占用CPU百分比
0.0%hi 硬中断请求服务占用的CPU百分比
0.0%si 软中断请求服务占用的CPU百分比
0.0%st st(Steal time)虚拟时间百分比。就是当有虚拟机时,虚拟CPU等待实际CPU的时间百分比。

第四行为物理内存信息

结果字段 代表的含义
Mem: 995704total 物理内存的总量,单位KB
644548 free 空闲的物理内存数量
138960 used 已经使用的物理内存数量
212196 buffers 作为缓冲的内存数量

第五行为交换分区(swap)信息

结果字段 代表的含义
Swap: 2097148 total 交换分区(虚拟内存)的总大小
2097148 free 空闲交换分区的大小
0 used 已经使用的交互分区的大小
709892 avail Mem 作为缓存的交互分区的大小

3.5.5 netstat

基本语法

netstat [选项]

选项说明

选项 功能
-a 列出有在listen(监听)和非listen(未监听)的服务状态
-l 仅列出有在listen(监听)的服务状态
-n 拒绝显示别名,能显示数字的全部转化成数字 22 21
-p 表示显示哪个进程在调用

常用命令组合

  • netstat -anp :查看进程网络信息
  • netstat -nlp :查看网络端口号占用情况
  • netstat -anp |grep 进程号 :查看该进程网络信息
  • netstat -nlp | grep 端口号 :查看该网络端口号占用情况

注意:centos7简易版安装后不带netstat命令,需要进行手动安装

[root@node1 ~]# netstat -nlp
-bash: netstat: 未找到命令
[root@node1 ~]# yum install net-tools -y

安装net-tools后便可以使用了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76PgBs3F-1647161751323)(.\image\anp.jpg)]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sB72OjtE-1647161751323)(image/nlp.jpg)]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UItz4Xw6-1647161751324)(image/anp-nlp-grep.jpg)]

3.6 设置定时任务

基本语法

crontab [选项]

选项说明

选项 功能
-e 编辑crontab定时任务
-l 查询crontab任务
-r 删除当前用户所有的crontab任务

**实战:**添加一个定时任务,每分钟记录一次系统当前时间。

[root@node2 ~]# crontab -l
no crontab for root
[root@node1 ~]# crontab -e 
*/1 * * * * /bin/echo `date` >> /root/crontest.txt
[root@node1 ~]# systemctl restart crond #重启crond服务才会生效
[root@node2 ~]# crontab -l
*/1 * * * * /bin/echo `date` >> /root/crontest.txt

格式: ***** 命令

项目 含义 范围
第一个“*” 一小时当中的第几分钟 0-59
第二个“*” 一天当中的第几小时 0-23
第三个“*” 一个月当中的第几天 1-31
第四个“*” 一年当中的第几月 1-12
第五个“*” 一周当中的星期几 0-7(0和7都代表星期日)
特殊符号 含义
* 代表任何时间
代表不连续的时间。比如“0 1,3,15 * * * 命令”,就代表在每天的1点0分,3点0分,15点0分都执行一次命令
- 代表连续的时间范围。比如“0 8 * * 15 命令”,代表在周一到周五的8点0分执行命令
*/n 代表每隔多久执行一次。比如“*/1 * * * * 命令”,代表每隔1分钟就执行一遍命令

特定时间执行命令

时间 含义
10 0 * * * 命令 每天0点10分执行命令
0 18 * * 5 回老家命令 每周五 的18点0分执行回老家命令
0 0 5,15,25 * * 健身命令 每月5号、15、25号的0点0分执行健身命令
10 6 * * 1-5 起床命令 每周一到周五的6点10分执行起床命令
*/10 6 * * 1 起床命令 每周一的6点,每隔10分钟执行一次起床命令

查看定时任务的结果:

[root@node1 ~]# cat crontest.txt 
2021年 08月 18日 星期三 11:01:01 CST
2021年 08月 18日 星期三 11:02:01 CST
2021年 08月 18日 星期三 11:03:02 CST
2021年 08月 18日 星期三 11:04:01 CST
2021年 08月 18日 星期三 11:05:01 CST
2021年 08月 18日 星期三 11:06:01 CST
[root@node2 ~]# crontab -l
*/1 * * * * /bin/echo `date` >> /root/crontest.txt
[root@node2 ~]# crontab -r
[root@node2 ~]# crontab -l
no crontab for root

虚拟机时间同步完善:

#查询ntpdate在什么地方
[root@node1 ~]# whereis ntpdate
ntpdate: /usr/sbin/ntpdate
[root@node1 ~]# crontab -e 
#测试时使用1,测试没问题后改为5 每5分钟同步一次即可
*/1 * * * * /usr/sbin/ntpdate ntp1.aliyun.com
[root@node1 ~]# systemctl restart crond #重启crond服务才会生效

也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root@node1 ~]# vim /etc/ntp.conf 
server ntp1.aliyun.com
server ntp2.aliyun.com
server ntp3.aliyun.com
#server 0.centos.pool.ntp.org iburst
#server 1.centos.pool.ntp.org iburst
#server 2.centos.pool.ntp.org iburst
#server 3.centos.pool.ntp.org iburst
[root@node1 ~]# systemctl restart  ntpd

扩展:也可以chrony

#安装chrony
[root@node1 ~]# yum install chrony -y
#修改配置文件
[root@node1 ~]# vim /etc/chrony.conf
server ntp1.aliyun.com
server ntp2.aliyun.com
server ntp3.aliyun.com
#server 0.centos.pool.ntp.org iburst
#server 1.centos.pool.ntp.org iburst
#server 2.centos.pool.ntp.org iburst
#server 3.centos.pool.ntp.org iburst
[root@node1 ~]# systemctl restart  chronyd

4、文本操作命令

4.1 touch

touch 已存在的文件,抹平各个时间

touch 不存在的文件,则创建文件

[root@node1 ~]# ll
总用量 4
-rw-------. 1 root root 1201 8月  17 01:33 anaconda-ks.cfg
[root@node1 ~]# touch anaconda-ks.cfg 
[root@node1 ~]# ll
总用量 4
-rw-------. 1 root root 1201 8月  17 17:51 anaconda-ks.cfg
[root@node1 ~]# touch names.txt
[root@node1 ~]# ll
总用量 4
-rw-------. 1 root root 1201 8月  17 17:51 anaconda-ks.cfg
-rw-r--r--  1 root root    0 8月  17 17:51 names.txt
[root@node1 ~]# rm -f names.txt 

4.2 cat!!!

直接查看一个文件的内容可以使用cat,tac,nl这几个指令

cat是concatenate的缩写,其功能时间一个文件的内容连续的输出。该命令适合看行数较少的文件。另外,需要查看一般DOS文件时,可以通过-A选项来显示换行符和[tab]。

[root@node1 ~]# cat /etc/issue
\S
Kernel \r on an \m

tac(反向输出):

[root@node1 ~]# tac /etc/issue

Kernel \r on an \m
\S

与上面的cat命令进行比较,是由最后一行先显示。

tac功能与cat类似,但是是由文件最后一行反向连续输出到屏幕上。

nl(添加行号打印):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UkBgmla-1647161751324)(.\image\wps19.jpg)]

nl可以将输出的文件内容自动的加上行号。

[root@node1 ~]# nl /etc/issue
     1	\S
     2	Kernel \r on an \m

[root@node1 ~]# nl -b a /etc/issue
     1	\S
     2	Kernel \r on an \m
     3	
[root@node1 ~]# nl -b t /etc/issue
     1	\S
     2	Kernel \r on an \m
       
[root@node1 ~]# 

4.3 head!!

格式:head [-n number] 文件

  • 默认获取前10行(省略 -n number)
  • number>0,取出前面number行。
  • number<0,除了最后number行外的所有行。

以/etc/man.config文件为例:

[root@node1 ~]# head /etc/man_db.conf 
# 
#
# This file is used by the man-db package to configure the man and cat paths.
# It is also used to provide a manpath for those without one by examining
# their PATH environment variable. For details see the manpath(5) man page.
#
# Lines beginning with `#' are comments and are ignored. Any combination of
# tabs or spaces may be used as `whitespace' separators.
#
# There are three mappings allowed in this file:
[root@node1 ~]# head -n 5 /etc/man_db.conf 
# 
#
# This file is used by the man-db package to configure the man and cat paths.
# It is also used to provide a manpath for those without one by examining
# their PATH environment variable. For details see the manpath(5) man page.
[root@node1 ~]# wc -l /etc/man_db.conf 
131 /etc/man_db.conf #该文件一共131行
[root@node1 ~]# head -n -128 /etc/man_db.conf 
# 
#
# This file is used by the man-db package to configure the man and cat paths.
[root@node1 ~]# 

-128等价于 文件总行数131-128,获取前3条数据。

4.4 tail!!!

命令格式:tail [ -n number] 文件

选项与参数:

-n:后面接数字,代表显示几行的意思

-f:表示持续侦测后面文件内容的改变,知道按下Ctrl+c才会结束tail的侦测。

#默认情况下显示最后10行:
[root@node1 ~]# tail /etc/profile
#如果先要显示最后20行,就要如下:
[root@node1 ~]# tail -n 20 profile
#检测文件变化,一般用于边测试,边查看日志
[root@node1 ~]# tail -f  profile

4.5 管道| !!!

管道左侧的输出作为右侧的输入

[root@node1 ~]# ps aux |grep ssh
[root@node1 ~]# yum list |grep mysql
如何显示文件中间的几行?
[root@node1 ~]# head -n 20 profile |tail -n 10
可以省略为:
[root@node1 ~]# head -20 profile |tail -10
#显示/etc/profile文件中包含if关键字的行
[root@node1 ~]# grep if /etc/profile

echo “/” | ls -l 显示内容错误(不是预期的结果),因为ls不需要输入,只需要参数

4.6 xargs!!

将前面输出作为后面命令的参数

echo "/"  |  xargs  ls  -l  

4.6 数据重定向!!!

标准输入(stdin):编号为0

标准输出(stdout):编号为1

标准错误输出(stderr):编号为2

1>:以覆盖的方法,将正确的数据输出到文件; 

1>>:以累加的方法,将正确的数据输出到文件; 

2>:以覆盖的方法,将错误输出的数据输出到文件; 

2>>:以累加的方法,将错误输出的数据输出到文件; 

ls  -l  >> ok1.log
ls -l  > ok2.log
ls  hello 2>/root/err.log
ls  hello / 1>/root/log.log 2>/root/err.log
ls 1>/dev/null
ls  2>/tmp/err.log
#既向控制台输出,也向文件写入
ls -l  /  | tee  ok2.log
#tee命令,将输入分成两个输出

4.7 cut

cut:显示切割的行数据

- s:不显示没有分隔符的行

- d:指定分隔符对源文件的行进行分割

- -f 选定显示哪些列

  • m-n m列到n列
  • -n 第一列到n列
  • m- 第m列到最后一列
  • n 第n列
  • x,y,z获取第x,y,z列

案例实战:

#以:作为分隔符,切割passwd,输出从第3个字段到第5个字段
[root@node1 ~]# cut -d ":" -f 3-5  /etc/passwd
0:0:root
1:1:bin
2:2:daemon
3:4:adm
4:7:lp
......
#输出前两列内容:
[root@node1 ~]# cp /etc/passwd ./
[root@node1 ~]# cut -d ":" -f -2  passwd
root:x
bin:x
daemon:x
adm:x
......
#输出字段3到最后一个字段
[root@node1 ~]# cut -d ":" -f 3-  passwd
0:0:root:/root:/bin/bash
1:1:bin:/bin:/sbin/nologin
2:2:daemon:/sbin:/sbin/nologin
3:4:adm:/var/adm:/sbin/nologin
......
#指定输出的分隔符:
[root@node1 ~]# cut -d ":" -f  3- --output-delimiter=".." passwd
0..0..root../root../bin/bash
1..1..bin../bin../sbin/nologin
2..2..daemon../sbin../sbin/nologin
......
#输出第7个字段
[root@node1 ~]# cut -d ":" -f 7  passwd
/bin/bash
/sbin/nologin
/sbin/nologin
......
#如果有的行没有分隔符,则输出会包含脏数据
[root@node1 ~]# echo helloworld 1>> passwd
[root@node1 ~]# 
[root@node1 ~]# cut -d ":" -f1 passwd
root
bin
......
ntp
helloworld
#可以使用-s选项:不打印没有分隔符的行:
[root@node1 ~]# cut -sd ":" -f1  passwd
root
bin
daemon
adm
......
#显示1,3,7列
[root@node1 ~]# cut -sd ":" -f 1,3,7   passwd
#显示1,3,7列 -- output-delimiter指定输出的时候的各字符分隔符
[root@node1 ~]# cut -sd ":" -f 1,3,7   --output-delimiter="|" passwd
root|0|/bin/bash
bin|1|/sbin/nologin
......

4.8 sort

sort排序:字典序和数值序

  • - n:按数值排序

  • - r:倒序 reverse

  • - t:自定义分隔符

  • - k:选择排序列

  • - f:忽略大小写

sort.txt内容如下

a b 1
dfdsa fdsa 15
fds fds 6
fdsa fdsa 8
fda s 9
aa dd 10
h h 11

案例实战:

#1.默认字典序排序
[root@node1 ~]# sort sort.txt 
aa dd 10
a b 1
dfdsa fdsa 15
fda s 9
fdsa fdsa 8
fds fds 6
h h 11

#2指定字段分隔符,按照第2个字段的字典序排序
[root@node1 ~]# sort -t ' ' -k 2 sort.txt 
a b 1
aa dd 10
fds fds 6
dfdsa fdsa 15
fdsa fdsa 8
h h 11
fda s 9
#3.指定字段分隔符,按照第3个字段字典序排序
[root@node1 ~]# sort -t ' ' -k 3 sort.txt 
a b 1
aa dd 10
h h 11
dfdsa fdsa 15
fds fds 6
fdsa fdsa 8
fda s 9
#4.指定字段分隔符,按照第3个字段的数值序排序
[root@node1 ~]# sort -t ' ' -k 3 -n sort.txt 
a b 1
fds fds 6
fdsa fdsa 8
fda s 9
aa dd 10
h h 11
dfdsa fdsa 15
#可以简短
[root@node1 ~]# sort -t ' ' -nk 3  sort.txt 
a b 1
fds fds 6
fdsa fdsa 8
fda s 9
aa dd 10
h h 11
dfdsa fdsa 15
#指定字段分隔符,按照第3个字段的值数值倒序
[root@node1 ~]# sort -t ' ' -nrk 3  sort.txt 
dfdsa fdsa 15
h h 11
aa dd 10
fda s 9
fdsa fdsa 8
fds fds 6
a b 1

4.9 sed !!

sed:行编辑器

sed [选项] ‘AddressCommand’ file…

[选项]

  • -i:直接修改源文件
  • -r:表示使用扩展正则表达式

’AddressCommand’

  • d:删除符合条件的行

  • a\string:在指定的行后追加新行,内容为string

  • i\string:在指定行前添加新行,内容是string

  • s/string1/string2/:查找并替换,默认只替换每行第一次模式匹配到的字符串

  • g:行内全局替换

  • i:忽略大小写

  • \(\) \1\2

sed.txt文件内容:

Authentication improvements when using an HTTP proxy server.
Support for POSIX-style 8 filesystem extended attributes.
YARN's REST APIs now support write/modify operations.

案例实战:

#第一行下插入一行
[root@node1 ~]# sed "1a\hello world" sed.txt
#直接修改文件
[root@node1 ~]# sed -i "1a\hello world" sed.txt
#删除第2行
[root@node1 ~]# sed -i "2d" sed.txt
#删除文档中的每一行
[root@node1 ~]# sed "d" sed.txt
#原来的内容要打印,匹配的行要打印,找到的行会打印两次
[root@node1 ~]# sed "/[0-9]/p"  sed.txt
#匹配行中包含0-9任意一个字符的行,只打印找到的行
[root@node1 ~]# sed -n "/[0-9]/p"  sed.txt
#匹配行中包含PATH的行,只打印找到的行
[root@node1 ~]# sed -n "/PATH/p" /etc/profile
    case ":${PATH}:" in
                PATH=$PATH:$1
                PATH=$1:$PATH
export PATH USER LOGNAME MAIL HOSTNAME HISTSIZE HISTCONTROL
#匹配行中包含PATH的行,将找到的行的内容写入到指定的文件中
[root@node1 ~]# sed -n "/PATH/w path.log" /etc/profile
[root@node1 ~]# cat path.log 
    case ":${PATH}:" in
                PATH=$PATH:$1
                PATH=$1:$PATH
export PATH USER LOGNAME MAIL HOSTNAME HISTSIZE HISTCONTROL

#将filesystem替换为FS
[root@node1 ~]# sed "s/filesystem/FS/" sed.txt
#忽略大小写
[root@node1 ~]# sed "s/filesystem/FS/i" sed.txt
#不仅忽略大小写还要行内全局替换
[root@node1 ~]# sed "s/filesystem/FS/gi" sed.txt

**复杂案例实战:**将inittab 文件中的默认运行级别改为5。

#准备操作用到的文件
[root@node1 ~]# vim inittab 
# Default runlevel. The runlevels used are:
#   0 -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1 - Single user mode
#   2 - Multiuser, without NFS (The same as 3, 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   3 - Full multiuser mode
#   4 - unused
#   5 - X11
#   6 - reboo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id:3:initdefault:
[root@node1 ~]# sed  "s/[0-6]/5/"  inittab
#发现将所有匹配的都修改了(注意并未修改原文件),匹配访问太广了。
#更精确匹配方案的写法应该为如下命令:
[root@node1 ~]# sed  "s/id:[0-6]:initdefault:/5/"  inittab
#但是还存在问题,匹配后被修改内容问匹配出的部分,范围过大。解决办法:反向引用
[root@node1 ~]# sed  "s/\(id:\)[0-6]\(:initdefault:\)/\15\2/"  inittab

分析:

“s/\(id:\)[0-6]\(:initdefault:\)/\15\2/”

#也可以写成:
[root@node1 ~]# sed -r  "s/(id:)[0-6](:initdefault:)/\15\2/"  inittab

4.10 awk

awk概述:

  • 是一个强大的文本分析工具

  • 相对于grep查找,sed编辑,awk在对数据分析并生成报告时更为强大

  • 把文件逐行读入,以空格和制表符作为默认分隔符将每行切片,切开的部分再进行各种分析处理。

awk -F [’:’] ‘{pattern + action}’ filename

  • 支持自定义分隔符

  • 支持正则表达式匹配

  • 支持自定义变量,数组 a[1] a[tom] map(key)

  • 支持内置变量

    • NF 浏览记录的域的个数(列数)
    • NR 已读的记录数(行号)
  • 支持函数

    • print、split、substr、sub、gsub
  • 支持流程控制语句,类C语言

    • if、while、do/while、for、break、continue
#搜索/etc/passwd有root关键字的所有行
awk  '/root/ { print $0}'  passwd
#统计/etc/passwd文件中,每行的行号,每行的列数,对应的完整行内容
awk -F ':' '{print NR "-" NF "-" $0}' passwd
#只是显示/etc/passwd的账户(第一列):
awk -F':' '{print $1}' passwd
#只是显示/etc/passwd的账户和账户对应的shell,而账户与shell之间以逗号分割,
awk -F':' '{print $1 "," $7}' passwd
#制表符拼接字段
awk -F':'  ' {  print  $1"\t" $7} ' passwd

在所有行开始前添加列名name,shell,在最后一行添加"shell,end"

# 逗号版
awk -F ":" '
  BEGIN{
	print "name,shell"
  }
  {
	print $1","$7
  }
  END{
	print "shell,end"
  }
' passwd
# 制表符版
awk -F ':' '
	BEGIN{
	   print "name \t shell"
	}
	{
	   print $1 "\t" $7
	}
	END{
	   print "shell \t end"
	}
' passwd

• 案例报表统计:合计每人1月总消费,0:manager,1:worker

Tom 0 2021-10-11 car 3000

John 1 2021-01-13 bike 1000

vivi 1 2021-01-18 car 2800

Tom 0 2021-01-20 car 2500

John 1 2021-01-28 bike 3500

split函数演示:

awk '{
  split($3,date,"-")
}
END{
   for(i in date){
	print i"\t"date[i]
   }
}
' emp.txt

角色处理:

if $2 ==0
	map_name_role[$1] = “manager”
else
	map_name_role[$1] = “worker”

整合:

awk  '{
    split($3, date, "-")
    if (date[2] == "01") {
    	map_name_sala[$1]+=$5 
        if($2=="0"){
        	map_name_role[$1]="Manager"
        }else{
        	map_name_role[$1]="Worker"
        }
    }
}  
END{
    for(name in map_name_sala){
    	print name"\t"map_name_sala[name]"\t"map_name_role[name]
    }
}'  awk.txt

4.11 wc

wc [选项列表]… [文件名列表]…

对每个文件输出行、单词、和字节统计数,如果指定了多于一个文件则还有一个行数的总计。

选项:

  • -c, --bytes, --chars(字符) 输出字节统计数。
  • -l, --lines 输出换行符统计数。
  • -L, --max-line-length 输出最长的行的长度。
  • -w, --words 输出单词统计数。
  • –help 显示帮助并退出
  • –version 输出版本信息并退出
[root@node1 ~]# wc sort.txt 
 7 21 66 sort.txt
[root@node1 ~]# wc -l sort.txt 
7 sort.txt
[root@node1 ~]# cat sort.txt | wc -l
7
[root@node1 ~]# wc -w sort.txt
21 sort.txt
# 在UTF-8模式下,一个中文字占用3个字节
[root@node1 ~]# wc -c sort.txt
66 sort.txt
#统计字符数  一个中文字算一个字符
[root@node1 ~]# wc --chars sort.txt 

4.12 vi/vim编辑器的使用!!!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Eveuzv2e-1647161751325)(.\image\wps34.jpg)]

模式切换相关

  • i 进入编辑模式

  • a 在选定字符后插入字符

  • o 在当前行下添加新行

  • O 在当前行上添加新行

  • I 在当前行首进入编辑模式

  • A 在当前行末进入编辑模式

  • ESC 退出编辑模式

  • : 末行模式

  • ESC,ESC 退出末行模式

  • ZZ 在命令模式保存并退出编辑器

  • :wq 保存并退出编辑器

  • :w 保存编辑器内容

  • :q! 不保存退出编辑器

移动光标

  • h左j下k上l右

  • w 移动到下一个单词的词首

  • e:跳至当前或下一个单词的词尾

  • b:跳至当前或下一个单词的词首

  • 0:绝对行首

  • ^:行首的第一个非空白字符

  • $:绝对行尾

  • G:文档末尾

  • 3G:第三行

  • gg:文档开头

翻页

  • ctrl-f 向下翻页 forward

  • ctrl-b 向上翻页 backward

删除替换

  • x:删除光标位置字符

  • 3x:删除光标开始3个字符

  • r:替换光标位置字符

  • dw 删除单词

  • dd 删除整行

  • D: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到行尾

复制粘贴

  • yw 复制单词

  • yy 复制1行

  • nyy 复制n行,n是数字

  • p 粘贴 paste P

撤销与重做

  • u:撤销 undo

  • ctrl+r:重做 操作结束后使用u退回到上次操作,则ctrl+r重做

  • . 重复上一步操作

set:设置

:set nu number 显示行号

:set nonu nunumber 取消行号的显示

:set readonly 设置只读

查找

  • :/after 向下查找

    • n 下一个,N 上一个
  • ?向上查找

  • :! 执行命令

查找并替换

  • s/str1/str2/gi
  • /:临近s的第一个为边界字符:/ @ #(为了防止内容和边界字符重复,可以使用@和#做边界字符)
  • g:一行内全部替换
  • i:忽略大小写

末行操作

  • .:当前光标行

  • +n:偏移n行

  • : 末 尾 行 , :末尾行, -3

  • %:全文

  • :%d 删除全文

  • :.,$-1d 从当前行删除到倒数第二行

  • :.,+3d 从当前行再往下数三行删除

  • :.,13d 从当前行到第13行删除

5、文件压缩与打包

压缩:指通过某些算法,将文件尺寸进行相应的缩小,同时不损失文件的内容。 比如:zip、gzip、tar

打包:指将多个文件(或目录)合并成一个文件,方便传递或部署。比如:tar

5.1 zip与unzip

zip [选项] XXX.zip 将要压缩的内容 :压缩文件和目录的命令

选项说明

  • -r 压缩目录

unzip [选项] XXX.zip :解压缩文件

选项说明

  • -d <目录> 指定解压后文件的存放目录

注意:zip 压缩命令在window/linux都通用,可以压缩目录且保留源文件

案例实战

#文件与目录准备
[root@node1 ~]# mkdir zipdemo
[root@node1 ~]# mv ok1.log ok2.log zipdemo/
[root@node1 ~]# cd zipdemo
#1.压缩 ok1.log 和ok2.log,压缩后的名称为ok12.zip 
[root@node1 zipdemo]# zip ok12.zip ok1.log ok2.log
#2.解压 ok12.zip
[root@node1 zipdemo]# unzip ok12.zip   
[root@node1 zipdemo]# ls

#3.解压ok12.zip到指定目录-d
[root@node1 zipdemo]# mkdir ok
[root@node1 zipdemo]# unzip houma.zip -d ok/
[root@node1 ~]# ls ok/
#4.压缩一个目录 ok 
[root@node1 zipdemo]# zip okdir.zip -r ok/
  adding: ok/ (stored 0%)
  adding: ok/ok1.log (deflated 55%)
  adding: ok/ok2.log (deflated 85%)
[root@node1 zipdemo]# ls 
ok  ok12.zip  ok1.log  ok2.log  okdir.zip

5.2 gzip和gunzip

gzip 文件 :压缩文件,只能将文件压缩为*.gz文件

gunzip 文件.gz :解压缩文件命令

注意:

(1)只能压缩文件不能压缩目录

(2)不保留原来的文件

案例实战

#1.gzip压缩ok3.log文件
[root@node1 ~]# gzip ok3.log
[root@node1 ~]# ls
#2.gunzip解压缩文件
[root@node1 ~]# gunzip ok3.log.gz 
[root@node1 ~]# ls

##5.3 tar

压缩文件或打包文件常见的扩展名: *.tar.gz, *.tar.bz2;linux系统一般文件的扩展名用途不大,但是压缩或打包文件的扩展名是必须的,因为linux支持的压缩命令较多,不同的压缩技术使用的压缩算法区别较大,根据扩展名能够使用对应的解压算法。

常见文件扩展名:

  • *.tar.gz tar程序打包的文件,并且经过 gzip 的压缩

  • *.tar.bz2 tar程序打包的文件,并且经过 bzip2 的压缩

tar命令,选项与参数:

  • -c :建立打包文件,

  • -t :查看打包文件的内容含有哪些文件

  • -x :解打包或解压缩的功能,可以搭配-C(大写)在特定到特定目录解开

  • -j :通过bzip2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此时文件最好为 *.tar.bz2

  • -z :通过gzip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此时文件最好为 *.tar.gz

  • -v :在压缩/解压缩的过程中,将正在处理的文件名显示出来

  • -f filename:-f 后面跟处理后文件的全名称(路径+文件名+后缀名)

  • -C 目录:这个选项用在解压缩,若要在特定目录解压缩,可以使用这个 选项

  • -p :保留备份数据的原本权限与属性,常用于备份(-c)重要的配置文件

  • 注意 -c, -t, -x 不可同时出现在一串指令列中

打包与压缩:

tar –zcvf [/路径/]filename.tar.gz 被压缩的文件或目录

tar –jcvf [/路径/] filename.tar.bz2 被压缩的文件或目录

#将/etc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打包并压缩/tmp/part1/tar/etc01.tar.gz  


#将/etc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打包并压缩/tmp/part1/tar/etc02tar.bz2

查询:

tar –ztvf [/路径/] filename.tar.gz

tar –jtvf [/路径/] filename.tar.bz2

备份:

tar –zpcv –f [/路径/]filename.tar.gz 被备份文件或目录

tar –jpcv –f [/路径/]filename.tar.bz2 被备份文件或目录

解压到当前目录:

tar –jxv –f [/路径/] filename.tar.bz2

tar –zxv –f [/路径/] filename.tar.gz

解压到指定目录:

tar -jxv -f [/路径/] filename.tar.bz2 –C 指定目录

tar -zxv -f [/路径/] filename.tar.gz -C 指定目录

注意:filename前带路径表示该路径下的,反之表示当前目录下

案例实战

#将/etc压缩到/tmp/下etc01.tar.gz
#方式一:filename.tar.gz前不带路径
[root@node1 ~]# cd /tmp/
[root@node1 tmp]# tar -zcvf etc01.tar.gz /etc/

#方式二:filename.tar.gz前带路径
[root@node1 ~]# tar -zcvf /tmp/etc01.tar.gz  /etc

#将/tmp/下etc01.tar.gz解压到/tmp/目录下
[root@tedu ~]# cd /tmp/  #首先进入对应目录
[root@tedu tmp]# tar -zxvf  etc01.tar.gz 
#将/tmp/下etc01.tar.gz解压到/usr/目录下
[root@node1 tmp]# tar -zxvf  etc01.tar.gz  -C /usr
#或者
[root@node1 tmp]# tar -zxvC /usr  -f  etc01.tar.gz

ok/
adding: ok/ (stored 0%)
adding: ok/ok1.log (deflated 55%)
adding: ok/ok2.log (deflated 85%)
[root@node1 zipdemo]# ls
ok ok12.zip ok1.log ok2.log okdir.zip




## 5.2 gzip和gunzip

gzip 文件		   :压缩文件,只能将文件压缩为*.gz文件

gunzip 文件.gz :解压缩文件命令

**注意:**

(1)**只能压缩文件**不能压缩目录

(2)**不保留原来的文件**

**案例实战**

```sh
#1.gzip压缩ok3.log文件
[root@node1 ~]# gzip ok3.log
[root@node1 ~]# ls
#2.gunzip解压缩文件
[root@node1 ~]# gunzip ok3.log.gz 
[root@node1 ~]# ls

##5.3 tar

压缩文件或打包文件常见的扩展名: *.tar.gz, *.tar.bz2;linux系统一般文件的扩展名用途不大,但是压缩或打包文件的扩展名是必须的,因为linux支持的压缩命令较多,不同的压缩技术使用的压缩算法区别较大,根据扩展名能够使用对应的解压算法。

常见文件扩展名:

  • *.tar.gz tar程序打包的文件,并且经过 gzip 的压缩

  • *.tar.bz2 tar程序打包的文件,并且经过 bzip2 的压缩

tar命令,选项与参数:

  • -c :建立打包文件,

  • -t :查看打包文件的内容含有哪些文件

  • -x :解打包或解压缩的功能,可以搭配-C(大写)在特定到特定目录解开

  • -j :通过bzip2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此时文件最好为 *.tar.bz2

  • -z :通过gzip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此时文件最好为 *.tar.gz

  • -v :在压缩/解压缩的过程中,将正在处理的文件名显示出来

  • -f filename:-f 后面跟处理后文件的全名称(路径+文件名+后缀名)

  • -C 目录:这个选项用在解压缩,若要在特定目录解压缩,可以使用这个 选项

  • -p :保留备份数据的原本权限与属性,常用于备份(-c)重要的配置文件

  • 注意 -c, -t, -x 不可同时出现在一串指令列中

打包与压缩:

tar –zcvf [/路径/]filename.tar.gz 被压缩的文件或目录

tar –jcvf [/路径/] filename.tar.bz2 被压缩的文件或目录

#将/etc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打包并压缩/tmp/part1/tar/etc01.tar.gz  


#将/etc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打包并压缩/tmp/part1/tar/etc02tar.bz2

查询:

tar –ztvf [/路径/] filename.tar.gz

tar –jtvf [/路径/] filename.tar.bz2

备份:

tar –zpcv –f [/路径/]filename.tar.gz 被备份文件或目录

tar –jpcv –f [/路径/]filename.tar.bz2 被备份文件或目录

解压到当前目录:

tar –jxv –f [/路径/] filename.tar.bz2

tar –zxv –f [/路径/] filename.tar.gz

解压到指定目录:

tar -jxv -f [/路径/] filename.tar.bz2 –C 指定目录

tar -zxv -f [/路径/] filename.tar.gz -C 指定目录

注意:filename前带路径表示该路径下的,反之表示当前目录下

案例实战

#将/etc压缩到/tmp/下etc01.tar.gz
#方式一:filename.tar.gz前不带路径
[root@node1 ~]# cd /tmp/
[root@node1 tmp]# tar -zcvf etc01.tar.gz /etc/

#方式二:filename.tar.gz前带路径
[root@node1 ~]# tar -zcvf /tmp/etc01.tar.gz  /etc

#将/tmp/下etc01.tar.gz解压到/tmp/目录下
[root@tedu ~]# cd /tmp/  #首先进入对应目录
[root@tedu tmp]# tar -zxvf  etc01.tar.gz 
#将/tmp/下etc01.tar.gz解压到/usr/目录下
[root@node1 tmp]# tar -zxvf  etc01.tar.gz  -C /usr
#或者
[root@node1 tmp]# tar -zxvC /usr  -f  etc01.tar.gz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