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啊找啊找王宫

后果就是:窝囊!

从葡萄牙北方往南开去里斯本同学家时,曾经路过一处山区,看见不远处山顶上有很好看的橘红色黄色联合构成的建筑。虽然簇新,但还是有旧时宫殿的感觉。果然同学说,那个是佩纳宫。同学说葡萄牙的王宫都不太值得看,顶多是省县级文物单位。如果一定要看,那不妨看看佩纳宫(Pena),那个相当于德国的新天鹅堡。

由于在里斯本民宿处停车不踏实,第二天就决定花一天时间游郊外。既然佩纳宫有那等声誉,而我们又想看一个王宫,那就奔佩纳宫吧。早上一打定主意,9点多就出门,驱车直奔,行驶在不断过关收费的高速公路上。

没走多远就看到路牌上出现大大的“Sintra”——即“辛德拉”的字样。不过当时我俩完全不知道辛德拉的重大意义。不知道那是上山的起点站(从辛达拉市区搭434路公车或各类私人小车上山,是外地游客的必选项目)。我们想当然的以为王宫应当有停车场。于是径直越过辛德拉城,开上了山。

里斯本这个城市有魔力,总让我们先“车游”全程,再“步游”具体地点。当“车游”的项目绝非我们的初衷。佩纳宫之行是魔力彰显的一个开头。

导航带我们走在佩纳宫山脚下的盘山公路上,指示说还有十几公里就到,然后说还有几公里就到.......。然后又告诉我们,我们离宫殿越来越远,越来越远,超过20公里了。

省略号这一处是关键,那是在快要到目的地的一处岔路口处,节骨眼上,导航忽然不说话了,要命不?你在岔路口最需要导航的指引不是?导航偏不告诉你该选向左还是向右,导航地图因为路途正在旋转,你压根儿不知道它指的是哪个方向。

怕自己挡道,大少迅速选择了往下开的路。

因为选择了下旋道,我们不得不从单行道山路上孤独地开下去,花很长的时间,绕了一大圈开回了辛德拉城,冤!

到下旋的那个“节骨眼”之前,其实我们沿途看见了游客云集处,看见了带停车场的景观处。我们从“Schloss Quinta da Regaleira”(雷加莱拉庄园)脚下开过两次,那是个建筑规模小,人却很多的地方。停车场处,旅游大巴们雄赳赳气昂昂地霸着,前车窗那巨大的黑玻璃仿佛戴着墨镜的大汉,不屑地俯视着我们那不起眼的韩代小车。这时候我们就在庄园边上,可以看见中心建筑的前面和一端侧面,建筑物袖珍得很。我见过佩纳宫照片,知道此处不是。那这里是什么地方呢?当时我们猜想,这必是王宫前的什么停歇处,比如歇脚庭院之类,于是决定放弃游览。唉,事后才知道,这里是个私人庄园,确非王宫,但有人说去辛德拉游览,如果只选一处看,就应当看雷加莱拉庄园。它的迷人之处是有一个带地下通道的花园,通道的设计让人想到高迪的设计风格,通道里黑暗但有微光,有山岩水景,还有一个塔。为什么提起这个塔呢?因为它个头儿不高,但是往山肚子里钻,显得特别陡深。网上图片显示如下:

事先不肯做功课,这是代价之一。

随后,我们又经过了一处带雪白塔尖(是烟囱?)的游乐园似的建筑,也是显得粗糙简单,而且仍然不是佩纳宫的模样,这里甚至连听大巴的停车场也没有,我们俩又决定放弃在此处停留参观,留下时间只看主要的宫殿。事后知道了“白尖塔”就是维拉宫(Palácio da Vila)。据介绍,此处是不少葡萄牙国王的夏宫和谈情说爱之地,宫内每个房间装潢不一,而且是14世纪瓷砖初次引入葡萄牙时,全国最早用瓷砖来装饰房间的地方。

罢了,直感不对就是无缘。我是个爱拍景物的人,看见那两个景点时,不但不想下车去参观,竟然连随手拍它的兴趣也没有。而这个“没有兴趣拍”的魔变感觉,有效期正是在里斯本逗留的那两天。怪!

网上看到一个航拍,是鸟瞰“白尖塔”全景的,从这个角度看,别墅建筑显得高大并雄壮了不少,和我们在它旁边感觉到的完全不一样。该图如下:

自己找去王宫的想法,以失败告终,我们只得下车打听王宫的去法。

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处可以停车的地方,那是一个收门票的站点,估计是通向上述两个景观地之一花园的健步道,门口有停车处,准备进去的人们,多数做运动打扮。我把佩纳宫的照片给收门票的人看,问他去照片上宫殿的话怎么走?他一副欲说无语的表情,他先用英语解释告诉我们一遍,说我们已经绕到了山后皇宫的反面了。怕语言不够让我们明白,这个肤色黝黑的中年人放下了等待检门票的其他游客,跨出大门,用手指着下山的方向,再轮手臂画个大圈,叫我们绕山半个圆周开回辛德拉镇,随后在镇上停车,再在市中心寻找434号公车,坐车上山。还说:车费6欧元。

如是,我们回到了辛德拉。这时候已经是是中午了,正是吃饭的时间。赶路不顺之际,谁也无心餐饮。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找到434路车的车站,但看了两个车站都不对。路上的行人也没觉得谁会是本地人,全是游客打扮,除了穿警服的,而“警服”正忙着。在十字路口,烈日下犹豫之际,看见了两个过路的大妈,好像是居民的样子,于是拦着问怎么找去王宫的车站。俩大妈眼见得英语比我还不行,她们以为我们要找的是火车站,两人使劲合计火车站到底在哪里,为此耽误了好一会儿。罢了,不管她们说的是什么都先谢了。接下来,手机导航去找旅游信息中心去问吧。

导航指的路,事后证明不是到旅游信息中心,但却是上山车辆的集散地。而且,我们路过了一家面包店。

据说葡国除了海鲜好,做带馅的面食也是有名的。一路过来糕饼店很多,但面包房很少,这次这个面包店里生意兴隆,展示柜里放了几种三明治、夹心面包和馅饼。我找出了俩长相诱人的“馅饼”,看个头,已经够我们吃撑了(味道还不错,吃着像合拢起来的披萨饼,但没那么油,里面还有一丝久违的梅干菜味道)。大少估计是饿了,除了俩馅饼之外,还买了一个敦实的实心大面包,差不多是西安人叫“锅盔”的那种。尝了之后,大少承认说是自己想象错误,他以为那是菠萝面包一样的软面包。——吓!人葡国人怎么说也是欧洲人好吧?谁吃软面包?

还没找到434路公车,倒先被兜揽生意的女人游说,叫我们坐上一列直达山顶佩纳宫的观光车“小火车”。这女人年纪应当有六十多了,皮肤也是黝黑,花白短头发,衣着朴素,戴着极其普通的眼镜,说的英语言简意赅,你即便不会英语也能听得懂。我觉得她的面相很像我阿姨,心里先对她有了好感。这车当然比公车贵,贵了一倍,但也是包来回的,而且马上出发,按规定时间最晚五点半再接我们下山——就它了吧。

就二十分钟的时间我们便到了佩纳宫前。

你可能感兴趣的:(找啊找啊找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