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随笔《自杀论》(二)

在上次写作随笔后,终于将《自杀论》全书阅读完毕,虽然是阅读完了,但是本书的内容还需要更深入的理解。

结合上一次的阅读随笔,在第一编中,结合文中的例子来看,可能在写作背景中,宗教、国家制度的变革多次给人们带来了社会冲击,在多个地方发生了仿效参与的自杀事件,让当时的人们认为自杀中有许多仿效作用的参与,而涂尔干显然对这样的说法不太认可,而是更想要去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这一章的末尾,也就是第一编的结尾,作者以“有些人公然避开规律性必要证据去研究,只有避免这种武断研究方法时,人们才会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科学”结尾,或许仿效这个因素可能并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它在分析自杀行为的过程中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作者为了开创社会学研究的先河,为后人树立一个好的社会学研究的榜样,才在此花了大功夫,去把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因素剖析的彻底,从而真正地建立起了社会学的一部分框架,涂尔干也成为了著名的古典社会学家。在《自杀论》以外,他还在他的其他著作中对社会进行分析,提出了社会连带论等重要的社会学理论。

在第二编中,作者就正式开始了对出于各种社会原因的自杀的分析。第一种即利他型自杀,作者从宗教的角度入手,用数据对比了天主教、新教等宗教环境下的不同国家的自杀率数据,从眼前的事实开始推出利他型自杀存在的论证。在生活中,我对文中的宗教类型和教义没有了解,在阅读本章节时有些许困难,但是不难理解,不同宗教的教义和礼节、规章等对人们产生了影响,例如犹太教对人们的社会团结等等要求相对较高,让人们更加团结,进而让犹太教教徒不容易选择自杀。最后得出了知识和宗教对自杀的影响的结论。随后作者再论述了另一个影响利己型自杀的因素——婚姻、政治等等,补充了前文对于社会因素让人们交流、共存,冲击过度的个人主义对利己型自杀的免疫作用。

与利己型自杀相反,个人主义缺失的情况下则可能导致利他型自杀。作者从种族文化开始说起,推导当一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过于紧密时利他型自杀的存在原因。同上文,宗教和社会文化也是本文的重点。作者还总结出了三种利他性自杀:义务性利他主义自杀、选择性利他主义自杀、急性利他主义自杀。实际上利他和利己都是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紧密而影响的。

在后半部分,作者对自杀进行了更加复杂地分析,包括已经提出的两种自杀类型和新的自杀类型,即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后半部分的内容过于繁琐,平心而论,并没有读懂和记住太多。但是能够窥见涂尔干在这部分下的功夫足够得多,这部分应该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随笔《自杀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