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图——拓扑排序算法

数据结构——图——拓扑排序算法

对AOV网进行拓扑排序的基本思路是:从AOV网中选择一个入度为0的顶点输出,然后删去此顶点,并删除以此顶点为尾的弧,继续重复此步骤,直到输出全部顶点或者AOV 网中不存在入度为0的顶点为止。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下这个图需要使用的数据结构。前面求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时,我们用的都是邻接矩阵,但由于拓扑排序的过程中,需要删除顶点,显然用邻接表会更加方便。因此我们需要为AOV网建立一个邻接表。考虑到算法过程中始终要查找入度为0的顶点,我们在原来顶点表结点结构中,增加一个入度域in,结构如表7-8-1所示,其中in就是入度的数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对于图7-8-2的第一幅图AOV网,我们可以得到如第二幅图的邻接表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图——拓扑排序算法_第1张图片
数据结构——图——拓扑排序算法_第2张图片
在拓扑排序算法中,涉及的结构代码如下。

typedef struct EdgeNode    /*边表结点*/
{
	int adjvex;            /*邻接点域,存储该顶点对应的下标*/
	int weight;            /*用于存储权值,对于非网图可以不需要*/
	struct EdgeNode* next; /*链域,指向下一个邻接点*/

}EdgeNode;

typedef struct VertexNode   /*顶点表结点*/
{
	int in;                 /*顶点入度*/
	int data;               /*顶点域,存储顶点信息*/
	EdgeNode* firstedge;     /*边表头指针*/
} VertexNode,AdjList[MAXVEX];

typedef struct
{
	AdjList adjList;
	int numVertexes, numEdges;    /*图中当前顶点数和边数*/
}graphAdjList,*GraphAdjList;

在管法由.我还需要辅助的数据结构–栈,用来存储处理过程中入度为0的顶点,目的是为了避免每个查找时都要去遍历顶点表找有没有入度为0的顶点。

现在我们来看代码,并且模拟运行它。


/*拓扑排序,若GL无回路,则输出拓扑排序序列并返回true,若有回路返回false*/
bool TopologicalSort(GraphAdjList GL)
{
	EdgeNode* e;
	int i, k, gettop;
	int top = 0;        /*用于栈指针下标*/
	int count = 0;      /*用于统计输出顶点的个数*/
	int* stack;         /*建栈存储入度为0的顶点*/
	stack = (int*)malloc(GL->numVertexes * sizeof(int));

	for (i=0;i<GL->numVertexes;i++)
	{
		if (GL->adjList[i].in==0)
		{
			stack[++top] = i;   /*将入度为0的顶点入栈*/
		}
	}

	while (top!=0)
	{
		gettop = stack[top--];/*出栈*/
		printf("%d ->",GL->adjList[gettop].data);/*打印此顶点*/
		count++;/*统计输出顶点数*/
		for (e=GL->adjList[gettop].firstedge;e;e=e->next)
		{
			/*对此顶点弧表遍历*/
			k = e->adjvex;
			if (!(--GL->adjList[k].in))/*将k号顶点邻接点的入度减1*/
			{
				stack[++top] = k;/*若为0则入栈,以便于下次循环输出*/
			}
		}
	}

	if (count<GL->numVertexes)/*如果count小于顶点数,说明存在环*/
	{
		return false;
	}
	else
	{
		return true;
	}
}

数据结构——图——拓扑排序算法_第3张图片

1.程序开始运行,第3~7行都是变量的定义,其中stack是一个栈,用来存储整型的数字。
2.第8~10行,作了一个循环判断,把入度为0的顶点下标都入栈,从图7-8-3的右图邻接表可知,此时 stack应该为:{0,1,3},即v0、v1、v3的顶点入度为0,如图7-8-3所示。

数据结构——图——拓扑排序算法_第4张图片
3.第12~23行,while循环,当栈中有数据元素时,始终循环。
4.第14~~16行,v3出栈得到gettop=3。并打印此顶点,然后count 加1。
5.第17~22行,循环其实是对v3顶点对应的弧链表进行遍历,即图7-8-4中的灰色部分,找到v3连接的两个顶点v2和 v13,并将它们的入度减少一位,此时v2和v3的in值都为1。它的目的是为了将v3顶点上的弧删除。
数据结构——图——拓扑排序算法_第5张图片
6.再次循环,第12~23行。此时处理的是顶点v1。经过出栈、打印、count=2
后,我们对v1到v2、V4、v8的弧进行了遍历。并同样减少了它们的入度数,此时v2入度为0,于是由第20~21行知,v2入栈,如图7-8-5所示。试想,如果没有在顶点表中加入 in这个入度数据域,20行的判断就必须要是循环,这显然是要消耗时间的,我们利用空间换取了时间。
数据结构——图——拓扑排序算法_第6张图片
7.接下来,就是同样的处理方式了。图7-8-6展示了V2 V6 V0 V4 V5 V8的打印删除过程,后面还剩几个顶点都类似,就不图示了。
数据结构——图——拓扑排序算法_第7张图片
数据结构——图——拓扑排序算法_第8张图片

8.最终拓扑排序打印结果为3->1->2->6->0->4->5->8->7->12->9->10->13->11。
当然这结果并不是唯一的一种拓扑排序方案。

分析整个算法,对一个具有n个顶点e条弧的AOV网来说,第8~10行扫描顶点表,将入度为0的顶点入栈的时间复杂为o(n),而之后的while 循环中,每个顶点进一次栈,出一次栈,入度减1的操作共执行了e次,所以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e)。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