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天的每日必修打卡没来得及在中午十二点之前完成,杂事有点多,到了下午上完课以后才有点时间整理,录音推迟到了晚上
读了《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意犹未尽,作者以讲故事的有趣口吻强调了读书对一个人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主人公洪镇洙面临现实生活的困难,工作不顺,女友跑了,面对巨额的债务,面对生活残酷考验,他想改变现状,这是他读书的一个重要契机。
你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得不读书的境地,你才会开始读书生涯。比如考研,考证,写论文或想让自己的文章成为爆文或头条,你会踏踏实实读书
二:100天读33本书,每天早晚睡觉前大声说三遍“我今天要读书”。在日记本上坚持写读书日记。这些都有利于自己读书向纵深发展。
原来我的笔记只是书本精华的摘抄或简单总结,现在我知道了清单体输出,和自身的经历相联系。
三:作者严格遵守早读1小时,晚读1小时,上下班路上各读30分钟等,提醒我们利用自己点滴时间。
对于这些不宜照搬,比如我上下班路上更习惯于听书以后写总结,也是很好的利用时间的方式。
四:我们的读书会有倦怠期。书里给了简单三法:去见读书导师,去见书友,去图书馆。
我也想要会一或智厚那样的读书导师来引导我,这也是我加入剽悍营的初衷,让自己更有动力读书。至于图书馆,我在原来的单位看的比较多,三年粗略看了几百本,但这几年自己借书的欲望差了许多。
五:一年读100本和自己业务相关的书,争当领域第一名。
回想自己平时读书,经常是与自己专业无关的书,反而涉及到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看的没那么多。专业的书籍虽然晦涩难懂,但是硬着头皮去做,一定会有提高。
六:在读专业书出现倦怠时,要去见那些能够帮助你读书的人;读一些成功战胜考验的人物传记
七:洪镇洙的工作从被同事看不起,到成了拜的对象,最后得到老总钦点,给同事讲课。他的人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生着变化。
改变虽然是慢慢的,但是一直向上的。
八:第三阶段我们多读那些和专业无关的书,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思维。
九:即便再繁忙再没时间,只要将读书放在优先位置就能更容易地养成读书习惯
十:周围有更多牛人,自己才会不停奔跑,红皇后效应
这几次都是一写就在1500字左右,然后开始精简。砍掉哪句话都觉得心疼。其实这是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让自己的语言可以更精炼。
二:今天的每日一问是:你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呢?有没有特殊的阅读习惯或仪式?
其实我阅读一本书,基本是先看目录,再看豆瓣等的评论,大家都觉得好的地方,我会仔细阅读。
对于一些方法论方面的书籍,我读得比较仔细,但有时候遇到自己比较喜欢看的电视剧,我也会看相关的书籍,看一下两者的差别,基本就是扫读了。当年看《血色浪漫》,《亮剑》和现在的《大江大河》,都是极快的速度读完,然后分析里边的主要人物…钟跃民,李云龙,宋运辉等。有时候也会适当拓展延伸一下,比如读完《血色浪漫》,我又看了一本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这样就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钟跃明做出那些行为举动后面的终极意义。
当年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就想像钱钟书那样横扫大学图书馆,每次去图书馆都是抱一摞书回来,但确实是看不完,每本书都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这种疯狂野蛮式的读书方式让自己得到了一定的成长,但现在已经改善,知道了,什么时候详读,什么时候略读。
我现在读书基本上是以电子书为主,纸质书为辅。因为自己规定每天读书一小时,所以说读书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仪式,有时间就多读上几分钟,零散时间的积累而已!
三:剽悍营里还搞了很多文艺节目,自己确实腾不出时间参加。看着各位文艺青年热火朝天的劲头,还是年轻好啊!自己参加行动营的初衷就是提升写作,向牛人学习,所谓的荣誉其实并不是十分看重。
四:上午沛珆发烧地厉害,也不知道是不是昨天跳舞累着了。小孩子不会藏着掖着,看着那股难受劲,自己心里也是一阵发紧,很想代其受疼。希望孩子以后能健健康看的,其余的一切都不是事儿。
涂磊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不能是父母的作品,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孩子是延续,但不能是工具,因为他也是生命;孩子是未来但不能是过去,因为与其在他身上寻找过去的影子,不如引领他开创属于他的未来。
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强迫者,孩子有权利去追求自己认为理想的人生。
五:《大江大河》看完了第一部,意犹未尽,虽然我已经读完了小说,知道了第二部要讲的所有内容,但是还是盼望着第二部快点播映。看这种时代的电视剧真的能学到不少的东西。愿自己能多看精品,然后自我反思,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