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

顺治爷福临既是政治斗争的幸运儿,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皇太极突然中风而亡,多尔衮和豪格为了皇位明争暗斗,结果六岁的小福临意外地当了皇帝。可是长大后的福临,婚姻并不幸福。福临的前后两任皇后都不是他自己喜欢的,都是孝庄太后硬塞给他的,都是政治联姻。后来好不容易遇见了董鄂妃,两人倒是恩爱,可惜没几年,董鄂妃害病死了。董鄂妃死了,福临心灰意冷,出家当和尚去了。孝庄太后知道了,气得半死,这哪是当皇帝的样子,硬是把他拽了回来,可是人心已死,身子骨也垮了,前后也就几个月的工夫,福临也死了。

据说福临是害天花死的,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孝庄太后来不及悲伤,她得操心大清朝的下一任皇帝呢。福临病重的时候,立下遗嘱,指定八岁的三儿子爱新觉罗·玄烨接位,还任命了四个辅政大臣。

爱新觉罗·玄烨,就是有名的康熙大帝,因为排行老三,大家也叫他康老三。小玄烨只所以能继承皇位,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得过天花。

天花,我们现在叫出痘。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打疫苗,不出痘了,即便出了痘,也没关系,很简单就治好了。可是,在古代,医学不发达,出痘就是天大的病,生死在天,小玄烨命大,没事儿,只是留了一脸的麻子。

这一脸的麻子,搁现在就嫌弃了,但是那会儿没人嫌弃,因为得过天花的人,从此就不再得了。这似乎给小玄烨上了一把安全锁,老太太孝庄太后宝贝着呢,可喜欢这个孙子了,一心一意地教育他,培养他。小玄烨也没让人失望,果然成了一代帝王——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八岁继位,六十九岁去世,在位六十一年,做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大事:除鳌拜、撤三藩、平定噶尔丹,捎带脚儿,还收复了台湾。这里面的故事多了去了,咱们从头说起。

康熙八岁继位,八岁的孩子哪知道国家的事呢,所以他爹临死前,给他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这四位辅政大臣当中,就数鳌拜最厉害,跟当年的多尔衮一样,大权独揽,压根儿没把小皇帝放在眼里。

康熙十四岁的时候,本应该亲政了(就是皇帝亲自管理国家大事),亲政仪式都举办过了,可是鳌拜哪儿舍得放权呢,这样一来,康熙不高兴了,决心除掉鳌拜。要知道,康熙比他爹(顺治帝福临)可厉害多了。当然,康熙的决定也得到了奶奶(孝庄太后)的支持。

既然鳌拜舍不得放权,那么国家的事儿,康熙也就不管了。康熙从八旗子弟中找来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年龄都和他差不多,这群孩子天天陪着康熙玩呢,青春期的孩子能量大,得释放掉,他们在一起,玩散打,玩摔跤。鳌拜知道了,也没在意,孩子嘛,爱贪玩儿,那是天性。鳌拜哪里知道,康熙在准备要他命呢。

这一天,鳌拜进宫见皇帝,汇报工作,虽然皇帝没实权,但这种固定的程序是要有的。鳌拜没防备,赤手空拳进来的。康熙让那些身手不凡的孩子们扮演成太监,其中一个孩子端来一杯茶,请鳌拜喝,可是茶碗是刚煮过的,太烫手了,鳌拜没在意,一松手,茶碗掉了,在皇帝面前是不能摔碗的,那可是重罪,鳌拜本能的反应,弯腰去捡,就在这一瞬间,康熙一挥手,孩子们上!结果孩子们群拥而上,把鳌拜五花大绑给拿下了,尽管鳌拜久经沙场,一身武艺,可是哪儿抵得过那么多孩子呢。哈哈!真是乱拳打死老师傅。

鳌拜被拿下了,这时有一位英俊少年,拿出一篇檄文,痛斥鳌拜的种种罪行,檄文写得义正严辞。据说这位少年,就是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他是康熙的表弟,后来一直呆在康熙的身边,成了一品御前侍卫。

康熙本想定鳌拜死罪,但顾念他有功,饶他不死,撤去了他的官职,判终身监禁,没两年,鳌拜就郁闷死了。

就这么着,康熙玩儿似的,轻轻松松的,就把鳌拜给收拾了,开始真正掌管起国家大事来。可是国家大事也不是那么好管的,这不,南方的三个藩王,就让康熙寑食难安,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早在清兵入关的时候,明朝的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都立过大功,清兵入关以后,清朝就给他们封了王,分别驻守在云南、广东、福建。然而,时间长了,这些人就当起了土皇帝,其中,云南的吴三桂势力最大,吴三桂就是打开山海关,“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那位。这三藩不仅不给国家交税,还让朝廷给他们军饷,每年得要两千万雪花银呢,康熙吓了一大跳,看来这三藩不得不撤了。

康熙想要撤藩,自然要和大臣们商量,朝中也分两派,兵部尚书纳兰明珠(纳兰性德他爸)建议撤,大学士索额图建议不撤。两边各说各的,康熙听得直皱眉头,一拍手说:“撤!反正撤他们会反,不撤他们也会反,早晚的事儿,干脆都撤!”

朝廷决定撤藩,藩王们自然不愿意,于是,三家联合起来造反,这三家为首的当是吴三桂,一开始吴三桂占了上风,朝廷感觉到了压力,因此反对撤藩的那一派站出来说话了,他们建议康熙把明珠等主张撤藩的人处死,好给吴三桂赔不是。

这一幕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遥想西汉时期,晁错建议汉景帝撤藩,引起七国之乱,汉景帝软弱,杀了晁错,给藩王们赔不是。结果呢,晁错是死了,但藩王们还是继续造反,最后还是大将周亚夫带兵平息了战乱。

眼看悲剧重演,但康熙到底是康熙,他一挥手,说:“撤藩是我的主意,与他人无关。吴三桂欺负我年幼,我倒要给他点颜色看看。”康熙极力保护主张撤藩的人,是非分明,敢做敢当,让朝廷上下都很感动,大家同心协力,决心平叛。而且康熙也不一味地蛮干,他一边派兵平叛,一边派人招降,剿抚并用,终于在八年之后,彻底解决了三藩问题。

解决了三藩问题,康熙又关心起台湾的事情来了。台湾有什么事呢?这话说来就长了。清兵入关的时候,福建夏门岛上的郑成功,坚决支持明朝,与清朝对抗。但是,明朝最后还是被灭了,郑成功没办法,就想跑去台湾,然后以台湾为革命根据地,再反攻大陆,抗清复明。

可是,台湾早就被荷兰人占领了,成了荷兰人的殖民地。而且荷兰人在台湾为非作歹,台湾人民早就受够了,都盼着大陆来人把他们赶走呢。正因为如此,有一位台湾人偷偷地将一份地图献给了郑成功,地图上荷兰人的布防标得清清楚楚。

郑成功一看,可高兴了。立马着手准备,偷偷地布局,趁荷兰人没注意,一下子打到台湾,将荷兰人给赶跑了。郑成功收复了台湾,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自此,台湾就一直控制在郑家人手里,到了康熙年间,郑成功已经去世了,儿子郑经接位,可是郑经也不愿意搭理清朝政府,还偷偷地派人支持耿精忠(三藩之一),这就让康熙不高兴了,他下定决心要把台湾统一过来,于是派施琅过去攻打郑家军。

等施琅打过去的时候,郑经也死了,二儿子郑克爽接位,郑克爽年轻,哪儿打得过施琅呢,后来就投降了。施琅本和郑家有仇,但他没有考虑个人的恩怨,上岛后,还祭拜了郑成功庙,很快便稳住了台湾的局势。

康熙听说施琅统一了台湾,很高兴。可有些大臣却说:“台湾就是一个荒岛,那么远,不好管就不要管了。”施琅听说了这些,心急如焚,立马上奏,说:“台湾可不能不要啊!它可是大陆的屏障啊!”康熙觉得还是施琅的想法对,就按照施琅的建议,在台湾设立府衙,归福建省管。

时至今日,当我们说起台湾,一般人只会想起郑成功,其实,我们还应该记住康熙和施琅,他们都为台湾回归祖国做出了贡献。

康熙好不容易安定了南方,可北方又出乱子了,原来大西北的蒙古族准噶尔部总是闹事,他们的头领叫噶尔丹,此人反复无常,康熙觉得此人不除,西北就不得安宁,因此下决心亲自出征。康熙前前后后三次亲征噶尔丹,终于把噶尔丹给灭了。

康熙厉害,跟唐太宗李世民似的,能搞定外面的世界,却搞不定自己的儿子们,看来老爸不好当啊。康熙一辈子生了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闺女。真能生啊!算一算,自结婚以后,康熙基本上每年生一个。

儿子多是福也是愁,这些人为了皇位,明争暗斗,拉帮结派,处心积虑,这让康熙烦透了。在他前后两次废立太子之后,康熙发誓再也不立太子了。可是,人总有死的时候,康熙死后,皇位到底传给谁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康熙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