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小麻雀婷婷的一段情缘 (一)



      我家书房的窗外,挂着一个已有些破损的竹制鸟笼,看着似乎有些碍眼。但几年来,我总舍不得将它丢弃。因为,它承载着我的一段美好回忆。

                  一、路遇

        都说麻雀是不能家养的,这话我信。

        小时候,很想养小动物,比如小狗、小猫,小鸡、小鸭什么的。只因家里空间小,一直未能如愿。偶尔有一只麻雀从窗口误撞进来,总是欢喜得不得了,全家动员抓捕。捉到后,找一只小纸箱,上面戳几个洞,放上水杯,米粒,将麻雀关进去。然而,总是活不过二十四小时,大多第二天一早,就会发现早已僵硬。

          每回如此,没有例外。

据说是,麻雀气性极大,一旦被活捉,就会拒食拒水,活活气死。

        几年前一个初夏的傍晚,我和先生像往常一样饭后出门散步。

        傍晚时分,大街两边的行道树上,各种鸟呜齐奏,俨然像一曲鸟的快乐交响乐。

        我们走在行道树下,突然,在一棵巨大的法国梧桐底下,有一团正在蠕动的灰扑扑的小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正扑楞着光秃秃的翅膀,与其说在飞,不如说在瞎撞更为准确。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羽翼未长的小麻雀。不知是被妈妈不小心,还是被强悍的兄弟故意挤下了鸟巢。看它,再怎么努力也飞不上树枝;而抬头一看,鸟窝离地面大约有二、三十米高,显然,我们也没办法将它送上窝。再说,我们认为的它的窝,到底是不是它的窝,也很难说。

        眼看小麻雀扑腾得快筋疲力尽了,心想,如果不救它,今晚它不被来往的人流、车流碾死,也要被野猫咬死。带回家,虽说也不能保证它性命无忧,但总比碾死、咬死强。

        于是,我上前轻轻把它捧起,捂在胸口,赶紧调头匆匆赶回家去。

                    二、存活

      说实话,当初把小麻雀拣回家,最初的想法,只是想给它延长一些生命的时光和尽可能的临终关怀。绝没想到它能存活下来。

        回到家,我把小麻雀放到桌上,仔细打量它。

        这个可怜的小东西还真的很幼小,尖尖的小嘴,喙口还是黄黄的、嫩嫩的,浑身除了稀疏的灰白色绒毛,没几根羽毛。透过稀松的绒毛,还能看到粉嘟嘟、肉乎乎的身子。从外表看来,它似乎并没有受什么外伤,可是,它的小脑袋和两只缺毛的小翅膀都耷拉着。一双小眼睛也是无精打采,仿佛连撑开的力气都没有了。估计惊吓得不轻。

        当时,正值杨梅上市的时节,家里刚好有吃空的杨梅篓子,我将小麻雀放入铺着厚厚杨梅草的框内,盖上框盖。再在框的四周蒙上黑布。据说野生鸟类,如果看到自已被关在笼内会忧郁而死。我希望小麻雀能在安宁中度过它生命的最后时光。




        第二天清晨,我完全不抱任何希望地去揭篓盖,竟意外的发现,小麻雀居然没有死。非但没死,精神反倒比第一天晚上要好些,眼神看上去似乎精神了许多。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以前,那么多身体强壮的大麻雀都没有一只活过第二天早晨的。想不到这只奄奄一息的小不点,却撑到了早晨。我不禁有点兴奋起来。

        可怜的小东西,既然没死,现在应该饿了吧?我得赶紧想法让它吃点东西。

      吃什么好呢?我不知道该喂它什么,它又能吃什么?想一想,反正容易消化的总应该不会错吧!

于是,我试探性地拿了几粒饭粒,轻轻地掰开它的小嘴,将一粒米饭慢慢地塞进它的口中,然后放开手,小东西居然伸伸脖子,将饭粒咽了下去。接着,我又小心翼翼的喂了第二粒、第三粒……。一会儿功夫,四、五粒米饭都填进了小麻雀的肚子。我很欣慰,尽管我不知道这样做对小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处。

其实,即便此时,对小麻雀存活的可能性,我还是不抱什么希望。喂完后,我仍旧按原样将篓框盖好,黑布蒙好。我想,能养活多久就多久吧。

        中午,当我再次打开篓子看时,小麻雀的表现却让我大为惊讶:看到有人过来,小东西竟拍拍翅膀,伸长脖子,张大小嘴,作嗷嗷待哺状。就跟电视上常看到的,大鸟给小鸟喂食时,小鸟接受食物时的模样一模一样。这可真是让人喜出望外。阿弥陀佛,这下,小东西可算有救了。

        也许,经过了早上的一次喂食,小东西把我当成它妈妈了。看到这小东西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的心头不禁一热,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

        赶紧的,我又拿了五、六粒米饭,慢慢的,一粒又一粒送入小麻雀的口中,还用筷子给它滴了几滴水喝。这次喂食,由于有小东西的主动配合,再也不用我去掰它的嘴,比上一次顺利多了。小麻雀非常合作,就好象我真是它的妈妈一样。

      吃饱喝足后,小东西煽煽翅膀,抖擞抖擞精神。然后,歪着脑袋,眼睛眨吧眨吧地打量起我来。大概,它想看看新妈妈长得什么样吧?它那淘气又可爱的模样,让人禁不住心生怜爱,又想发笑。

                    三、结缘

      一连三天,我每天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给小麻雀喂食喂水,换草洗框。在这三天中,小麻雀的食量渐渐大了起来,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也变得与我更亲近起来。

        我给小麻雀取了个名字,叫婷婷。寓意“婷婷玉立”之意。虽然,我并不知道小麻雀是雌的还是雄的。但我愿意将它当作一个小姑娘(在后叙中,我会将它称为她)。

有时,在二餐之间,小麻雀或许是饿了,或许是感到寂寞了,会在框内发出叽叽喳喳叫声。当我过去喂她一点食物或跟她聊会儿天,她就会安静下来。慢慢的,在我喊她名字时,她会有所反应。会眨吧着眼睛盯着我看,仿佛在说,妈妈,你是在叫我吗?

          第四天,为了给小麻雀增加营养,我试着给小麻雀喂了一点新鲜瘦肉泥。不想,这下可闯祸了,小麻雀竟拉起稀来。于是赶紧又调回到原先的食谱,仍是米饭加冷开水,过了二天,小东西才恢复过来。谢天谢地!算是有惊无险。

        经过一个星期的喂养,小麻雀婷婷身上的羽毛渐渐变得丰满起来,性情也变得越来越活泼,越来越伶俐,她对我已有了足够的信任。不仅如此,而且变得越来越依赖我。我和她,都非常享受这种依赖。

          每当我将它捧到手上,跟它对视交流、为它爱抚时,它的眼神,流露出满是温柔和安祥,没有丝毫的惊慌和害怕。

        现在,再也不用为她在鸟笼外蒙上黑布了,她早已习惯了与人相处。倒是你长时间不理会她,会引起她的不满。她会在框内叽叽咕咕叫个不停。直到你去跟她聊天,安抚她为止。

      彼时,小麻雀虽然还不能飞,但已有了一定的跳跃能力,并且常常会张开小翅膀扑腾,像是要尝试飞翔。为了方便它折腾,我在篓子的中央横插了一根筷子,让她可以尝试跳跃和飞跃。于是,借助这根筷子,她时常飞到框口,把脑袋从盖缝中钻出,瞧着我们。

        看来窄小的杨梅篓子已不适应她成长了。

                      四、换笼

      当我意识到杨梅篓子已不够小麻雀施展手脚后,就想着尽快给她换个更宽敞的笼子。

        等到星期天,我和先生去花鸟市场转悠了半天,终于为她选定了一款制作精致、造形美观、空间宽敞的竹制鸟笼。

        鸟笼分为三层:最底部的一层是由较密的竹栅做成的,是用来铺放接粪便的纸张的,侧面有一个扁而宽的开口,便于每天调换纸垫;第二层,在距离底部七、八厘米处,是一个稀栅做成的平面,既可以让小鸟的粪便,通过空档掉落到纸垫上,又可将鸟隔离底部污物;同时提供鸟足够的活动空间,便于往上跳跃,活动;第三层,是在距上层稀栅十厘米左右的高度,装了一根竹制横杆,这根横杆,便是小麻雀平时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其饮水啄食的最佳位置。

        在我们挑选笼子时,卖笼的老板好意劝我们,麻雀又不是什么名贵鸟种,况且,还这么小,养不养得活还不一定,没必要买这么大这么好的笼子,不如先买个便宜的再说。但一想到可爱又乖巧的婷婷以后可以在这么漂亮的笼子内舒适的嬉戏、生活,我还是狠狠心将它买下了。

      我们又挑选了一袋适合稚鸟的饲料和二只可以在鸟笼内方便拆卸的白底蓝花小瓷罐,一只用以装水,一只用以装饲料。

        一到家,我就急不可耐地将鸟笼和瓷罐擦洗干净,然后按照老板指教的方法,将二只分别装着三分之二水和三分之二用水浸泡软了的饲料(因为麻雀还小,吃不了硬饲料)的小瓷罐装进鸟笼的橫杆旁边。这样,小麻雀便可以站在横杠上,方便地饮水啄食了。我又在笼子底部铺上接粪便的报纸。我们决定将小麻雀的新家安在我家书房后窗的窗檐下,用一个牢固的金属挂钩固定笼子。我家的窗台外有一个向外延伸的不锈钢架子,上面,我们种有各式各样的花卉盆景,有草本的、木本的;有高的、矮的;有红的、有绿的。窗檐下,我们还挂了二盆吊兰。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我想婷婷的生活应该会很健康很快乐。

        当我们第一次将婷婷移至新笼,掛到窗口时,婷婷立刻就被新的环境所吸引,歪着脑袋,在杆子上打着转转,瞪着亮晶晶的小眼珠,好奇地打量着周围新鲜的一切。一会儿,在杆上忽上忽下;一会儿,又抖动身子,松散松散羽毛;一会儿,又去啄垂到笼中的花草树叶。总之,叽叽喳喳兴奋个不停。



      看到小麻雀这么喜欢她的这个新家,我庆幸当初没有听从卖笼人的建议。相信从此以后,小麻雀将在这里开始她幸福的新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小麻雀婷婷的一段情缘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