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心理学》如何看待病态还是健康?

  生活因携、自我和倾斜屏三者之间的结构假设生活因携是生活的司令员,处于个性结构的最深层。自我是有意识的执行者,位于个性结构的顶层,它控制形势并与脑内决策过程发生联系,倾斜屏位于二者之间,对它们的相互联系有干扰作用。生活因携和倾斜屏在潜意识层,自我在意识层。由于倾斜层的作用可以在无意识中形成情结,并导致症状。对三者之间相互作是富于创造力的健康状态,另一种是心理的或精神的病态。

悟空:桌面与墙面

    富于创造力的健康状态自我逐渐地完成其信息积累,不断地主动产生对未来的新设想,不断地决定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对自我来说,存在的责任在生活因携。生活因携没有错误的决定,而自我则不同,所以同一个体可以产生矛盾的内心状态。借助想象,我们可以把因携比作海洋,把自我比作一条河,不同的情境决定它同哪里流。因携是无限的,自我处于有限的管理状态,是由存在中的情境决定的。因携提供动力,自我确定方法。在因携与自我之间不断地交流信息,按照生动的、具体的、历史的情况决定健康成长的方向。自我总是靠聪明、才智作出选择和更新,以便与发展、变化的生活相一致。自我在因携的推动下,不断地改变存在的方式,不断地为新的存在产生新构想。自我能在因携的支配下,调制历史形成的个性特征。因携与先验的自我意识相互交流并实现一致,在几乎所有的瞬间信息中作出最佳选择。而倾斜屏的作用微乎其徽。在这种情况下,健康和富于创造力就不仅是一种选择,而是必然发生的事。

  心理或精神的病态在病理情况下,人们不能获得全部的存在,因而体会到丧失,即有所谓的“天堂丧失感”。“天堂丧失感”使人产生持续的追求完美的行为,而紧接着就会产生挫折体验。挫折是付出“100”的代价,仅得到“10”或“20”的收获,按照人类的准则,这不但不是收获,反而是赔本。挫折感产生于能量的付出与收获的不平衡。

 是什么使这种错误持续存在?为什么本能不按它的优势行事?

 如果错误存在于因携,生活将是不可能的,分析个性不考虑因携、自我与倾斜屏的关系,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倾斜屏本能地表达挫折感,引起人们的烦恼。这些烦恼反过来投向自身,控制、奴役内心深处的部分。可能会攻击他人,攻击影响到自己的外部世界,仇恨和外部标准限制了他的内心世界。实际上,没有一个病例是由人类外部世界的干预引起的。例如,宗教引入人的欲望。反而导致精神安宁。错误存在于行为和潜能之间,并且是一种固化的,插入性因素。不管这些错误的意义是什么,能量不受破坏。倾斜屏吸收自我的潜能,而后固化于自我,造成病态和衰老或早熟。病态的衰老导致各方面的平衡失调,并使个体内部的挫折感持续存在。在自然状态下,本不应有衰老。只有成熟。由于没有倾斜屏的干预,因携与自我直接联系,年龄越大,越明智,越乐观。心理或精神病态的实质是自我与因携的分离和隔绝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体心理学》如何看待病态还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