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见(一)-beyond feelings读书笔记(八)

本章的题目是errors of perspective,直译过来我觉得是观点错误,但是通过通读本章,我觉得其想说的是我们的认知偏误,也就是偏见。

举用书中的例子,就好像我们带着错误度数的眼镜去观察世界,形成了我们所认知的世界的样子,但是这与客观存在的世界是不同的。这就会与别人所认知的世界发生冲突,只有当我们自己意识到眼镜的度数错了,去更换正确的眼镜,我们才能重新看到正确的世界。

而偏见,就是存在于我们思想中错误度数的眼镜。

而书中介绍的偏见分为七种,让我们称他们为“七偏见”,poverty of aspect, unwarranted assumptions, the either/or outlook, mindless conformity, absolutism, relativism, bias for or against change.


1. poverty of aspect(视野局限)

认知科学家Karl Duncker认为视野局限是思想贫乏的主要特征,而造成视野局限除了智力的懒惰等原因外,学科的不断细分和每一个学科中知识的爆炸导致的学科间的知识壁垒,是造成视野局限的主要原因。

在古代,哲学是统治一切人类认知的学科。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世纪语言学、逻辑学、修辞学、几何学、天文学、代数、音乐被引入;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物理、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发展壮大。随着学科分析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学科与学科间聚焦的点越来越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词汇语言和研究方法。

而知识爆炸造成了学科分工更加细致、专业,这种专业化分工让学科的研究极致深入,却造成了彼此间知识的壁垒,由于一个学科的研究过于深入和专业,所以成为多学科的专业就越来越困难,学科分化造成的视野局限产生了。比如对于一场战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都会从各自的角度研究分析,但是综合研究考虑的难度却大大加强了。

2. unwarranted assumption(无根据假设)

这里的假设,是不经过有意识的思考,而直接做出的判断,有点类似于《思考快与慢》中的热认知。这是人类生活中最正常的行为之一,它让我们节约时间,快速行动。比如一早起床,我们会假设我们的表是准的、车能够正常启动、公司会正常开门。即使可能发生意外,也不能说我们的假设就是不正确的。

那什么是无根据的假设呢?就是过于信任和利用自己的独特经验和特殊环境来对事物做出判断。比如吸烟者认为自己即使吸烟也会长寿,投资者认为他在某处看到的炒股秘籍一定会在市场中应验。

常见的无根据假设包括:

·假设人类的感觉是值得信任的,实际上信仰和欲望可能会扭曲认知,让人有选择的看待事物;

·假设一个被广泛报道的观点,就是正确的;

·假设自己的理由一定是逻辑正确的;

·假设自己熟悉的事物比不熟悉的更有效;熟悉只能证明我们接触过,而不能证明正确性;

·假设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就是因果关系;

·假设所有的现象都只有一个原因;

·假设大多数人的观点就是正确的;

·假设存在即合理、现状就是最优,无需改进;

·假设寻求改变就一定会变得更好;

·假设表面现象是值得信任的;

·假设脑中的想法是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要坚持;

·假设我们越确信一个观点,它就越是正确的;

·假设一旦某一个论证中有小错误或者瑕疵,论证就一定是错误的;

这些可能性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是可能随时踩这些雷。假设,往往是推断而不是直接的表达。所以在我们下结论之前,保持警惕,想想结论是不是真的有根据。

3. the either/or outlook(极端观点)

抑或全盘接受、抑或全盘推翻;抑或全部认同、抑或全部拒绝。这种认知偏见往往存在于一些严肃论证中。

这种观点的最大问题是排除了中间的可能性。比如我们提高改革,要么就进行彻底的改革、要么就要阻止改革,双方各执一词,各有道理。或许,最佳的方案可能既不是完全放弃老系统、也不是完全保持系统不变,而是在现有的系统中做出更好的改变。

在我看来,极端的观点也有可能是认为制造的,极端观点往往更容易博人眼球。在现在这个通信手段极度发达,人们获取信息异常方便的时代,所有商业都是在“国民总时间”这个维度上竞争的情况下,极端的表达是为了更迅速的抓住人心、抓住读者。所以我们看到了越来越的政治上“特朗普们”;经济学中的“郎咸平们”;房地产的“牛刀”“任志强们”;要么唱多、要么唱空,要么是好、要么是坏,让人应接不暇,情绪激烈。

或许,当我们认为只有两种对立可能性的时候,就要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犯了这个错误了。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偏见(一)-beyond feelings读书笔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