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4367,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学习之道》。

对于这本书我们既可以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来读,也可以是一本实用手册来读。这本书的优点1.不管我们想学什么,这本书都可以找到方法;2.看了这本书,我们会更了解学习,并且不再反感它;3.书中穿插了很多相关实践和练习建议,增加了书籍的实用性,让我们随时可以进行练习。

我把这本书划分为4部分:

1、如何理解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模式;

2、如何构建自我知识体系—组块;

3、如何战胜拖延;

4、总结:提升学习的小技巧;

1、专注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专注思维模式

专注模式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启用专注模式,常常是因为已掌握的基础概念对于我们而言既熟悉又轻松。

举个书中的例子:

如果我们已经学会了乘法,那就可以用专注模式把数字相乘;或是在语言学习中,你想要更加熟练地掌握上周学过的西班牙语动词变位,可以用上专注模式。同样,在游泳时,你要练习降低身体位置,从而使前进的动作更加有力,也可以使用专注模式来分解你的蛙泳动作。

发散思维模式

发散模式是让大脑以开阔得多的视野俯瞰世界,我们可以从这个想法嗖地飞到看似无关的想法上去。

举个例子:

想象从手电筒里打出来的光。专注模式下的光束更紧密,穿透力更强,径直打在一小块区域上。而如果你拨到发散模式,光柱会分散开,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

作者认为专注思维可以加深现有知识的理解深度,比如在练习一项技能时,每练习一次,我们大脑中与该技能相关的神经元就会被激活一次,脑回路就会变得更加畅通无阻,这也就是10000小时理论中提出的,练习越多掌握越好。然而,光使用专注思维是不行的,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新技能的学习。

举个我们生活中的例子:

先学会骑三轮车的人很难学会骑自行车,因为两者的平衡掌握方式截然相反。所以作者认为专注思维还应该配合上发散性思维,以便于掌握新的技能或学习新的知识。如果把人类脑回路比喻成河流的话,专注思维就相当于那些被水流越冲越宽的自然河流,而发散性思维则类似于人工开凿的运河,两则结合才可以让大脑四通八达,充满活力。

因此,我们要在两种模式之间转换,择一而用。如果我们开始就用专注模式处理新的概念和陌生的问题,很容易止步不前。想要发掘新点子,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最初的专注,接着也需要给注意力放个假,让它从眼前的问题上溜开一会儿。

如果我们死盯着有瑕疵的方法不放,就会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僵局。而切换到发散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从中解脱出来。有时候我们的思考得灵活点。想要解决问题,理解概念,我们就需要在不同的概念之间转换。而最初的想法反而可能是误导。

2、搭建自我知识体系—组块

组块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各种碎片化的时间组合起来,构成有意义和有条理的集合。

我们每天获取的信息,不管有用无用,不计其数,如果不加以整合,很难转化成腹中锦绣,反而最后会陷入人云亦云、受情感驱动而失去判断力的尴尬境地。

构建自我组块的关键步骤有三个:

1.专注于自己需要获取的信息。如果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那么死磕销售知识是必经之路。我们要学习一项新技能,还开着电视当背景音乐,或者一会儿又玩会手机,大脑完全没有真正的专注。这样搭建组块想都不要想。

2.要想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我们要理解基本概念。而把各种信息修炼成内功,是知道、记忆和使用之间的桥梁。

3.获取背景信息。我们不只是知道如何进行组块,我们还需要知道何时何地去使用。我们有很多想法,但能不能写出一篇文章,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去做。写完之后,运用了什么技巧,有什么素材、案例,都需要我们自己整合体会,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回想。

3、如何战胜拖延

拖延是每个人的噩梦,我们需要做的是“化坏习惯”为好帮手。

拖延是我们这代人最大的毛病之一,有太多事情让我们分神。我们总是想“我就先看一下Facebook、Twitter、Tumblr,再查一下邮件,就去学习”。

然而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已经花了不止一个小时来浏览社交网站。就算我终于开始学习了,这些社交网站的后台推送也还是在不断地干扰我们。

我们所拖延的都是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但从长远来看,贪图一时之快未必对我们有益。拖延就像在服用微量的毒药。一时看不出影响,但日积月累,危害极大。因此,战胜拖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战胜拖延的3个小技巧:

1.打破思维壁垒,专注于过程。

想要避免拖延,就不要专注于结果,而是应该把专注点放在一些过程上,培养一种动手的习惯。比如说我们不喜欢做数学作业,就会一直推迟。我们要把思想简单化,不要想什么时候可以做完,而是想不就5道题,一会就可以做完。我们可以在过程中拆除困难,只要动手迈出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2.利用番茄工作法,分解工作量。

“番茄工作法”是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前面说了我们关注过程要比关注结果容易。为了避免拖延我们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番茄时间”,即25分钟的工作时段,而不是专注于任务。每次成功地专注于工作了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奖励。

拖延会让我们避开那些让我们感到困难的事情。要克服这些畏难情绪,比完成事情本身,还要更费心力。拖延会上瘾。越是上瘾,我们付出的代价越高。我们必须打败这个小恶魔。

我们为什么会对某些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感到恐惧,因为他看上实在太难了,太吓人了。我们要学会分解。比如哪一本书需要我在两个月内看完?哪些书是我今年之内需要看完的?分解过后,每天就是三五页的阅读量。这样就不会觉得困难了。分解工作量之后,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就变成“饭是一口一口吃,路是一步一步走”,简单而又轻松。

3.利用时间日志记录自己的时间。

克制拖延习惯最好的办法其实很简单:简要写出下一个星期要做的关键任务清单,一周写一次。之后,每天列一个清单,写出可执行可完成的合理任务量。试着在前一天晚上写出第二天的日行计划清单。

总结全书克服拖延的小技巧:

理解拖延:拖延的常常是让人感到不安的事;对一项任务的恐惧会比这项任务本身消耗更多时间和能量;拖延会成瘾。

理解习惯的养成:信号-反应程序-奖励机制-信念-巩固信念(心里对照、发展新的朋友圈)。

记行程日志。这样当你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就可以回头追踪并了解哪些是有效的方法,哪些是无效的方法。每天都对自己承诺要完成一定的惯常事务和任务。

在晚上睡觉前写下你计划的任务。这样你的大脑就有时间详细考虑你的目标,从而帮助你确保能够成功。

把你的工作细化成一系列小挑战。总是确保你(和你的小恶魔)得到足够的回馈。花几分钟时间尽情地享受幸福和胜利的快感。

慎重选择时间。直到你完成了这个任务才能奖励自己。

小心拖延的信号。让自己身处少有拖延信号干扰的新环境中,比如安静的图书馆。

障碍总会出现,但不要把你自己的问题全都归咎于外部因素。如果每件事都是别人的错,那就是时候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 相信自己的新时间系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就要努力工作,该休息的时候,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然后去休息,不要有负罪感。

如果仍然无法摆脱拖延,要有后备计划。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享受做小白鼠的时光!

4、总结:提升学习的小技巧

构建组块步骤:

1.专注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关掉手机和电脑上所有会干扰你的提示音和闹铃,并在计时器上设定25分钟。你要在25分钟之内集中注意力,并尽可能勤奋工作。计时器的时间一到,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有趣的奖励。一天中安排几个这样的工作期间,能实实在在地推进你的学习进度。试着规定学习时间和地点,不要瞄电脑和手机,让学习变得自然而然。

2.理解掌握基本概念,由下至上。

3.获取背景信息。用更宽广的视角看问题,由上至下“纵览全局”。

4.练习和重复(间隔重复)。无论学哪门课,不要安排得太集中,要像运动员一样每天安排些练习量。你的大脑就像一块肌肉,它一次只能处理某学科上一定的练习量。

搭建强大组块的步骤:

1.全程独立解决一个重难点问题。在最清醒的时候,要去做一天中最困难的事情。

2.重做一次,要格外注意关键步骤。重做一次可以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想象一下我们弹吉他,不可能只弹一次,而是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学会。

3.注意休息。有一种常见现象,是学数学或科学时,你会难以解答或理解一些初次遇到的问题或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每天学一点,比集中在一天学会好很多。当你对一道数学或科学上的难题灰心丧气时,可以休息一下,这样你大脑的另一部分就能在后台接着工作。

4.睡眠。当我们睡觉前,需要把这个问题再过一遍。如果卡住了。那么就反过来聆听问题的声音。你的潜意识会告诉我们接下来怎么做。

5.再做一次。当我们重新做一次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能够做的更迅速,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6.再来一道新题。在选择一道难题,用之前的方式在做一遍。

7.“主动”重复:回想,生成材料,即提取练习。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非重复阅读被动获取知识,也不要直接翻答案。

8.24小时内再复习一遍。常练不忘,重复是在记忆消退前对其进行巩固的必要动作。大部分难题都是由直觉解决的,因为它们与你熟知的事物截然不同,不过要用专注模式对其给出的答案仔细验证,直觉并不总是对的。

9.穿插学习。把解题策略不同的题目混在一起练习,而不是在同一个问题上过度学习。

学习中常见问题及解决

如何对抗学习中的焦虑:

1.遭遇瓶颈时,不必感到惊慌,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2.让一切井然有序,用思维导图或者大纲来整理材料。

3.懵逼时,适当将自己降压。

4.面对测试的紧张,把它想成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它可以改造你已有的知识体系并补充。

如何增强记忆:

1.记忆宫殿法。回想熟悉的事务,然后把它当成视觉形象的记事本。

2.善用类比、比喻、口诀。 使用解释性的提问和简单类比。无论何时遇到难懂概念的困扰,都要自己想一想,怎样解释才能让10岁小孩都明白这个概念?使用类比真的有用,比如电流就像水流。不要只想解释,要大声说出来或者写下来。凭着嘴上说手上写的功夫,你能把所学知识编译(将知识转换到神经记忆结构中)到更深的记忆中。

3.寻找要素之间的关联进行记忆,编故事、写和说、体育锻炼。

4.学会自我欣赏。

其实,对于如何克服拖延症有一本很好的推荐书籍《自控力》。如果对拖延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或者可以关注我,了解自控力这本书的重要内容)。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输入-练习-内化-输出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搭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本书解析了学习背后的原理,告诉我们要用巧劲去学习,需要用专注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并且要在这两种模式中切换。

关注获取更多读书笔记及思维导图,让你离知识更进一步。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之道》读书笔记导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