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库
如果让你写一件难忘的事你会写什么?
你可能会想到某一次比赛的胜利,想到某一天开心的游玩,想起曾经的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结果下笔的一瞬间又变成了“送伞”与“让座”。
“送伞”与“让座”是小学与初中作文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八零后、九零后、甚至是零零后依然沉迷于这两件事。难道我们的生活中就没有其他事情了吗?
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学生不会观察生活。所以他拿到作文题目时,只能从老旧的素材库中重复的选择。
虽说中考作文评价时,不同的教师细节标准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要有切题的选材,如此才能保障整篇文章内容充实,思想积极,中心明确。
良好的选材是成功的一半,当学生有了巨大的素材库后。不仅可以让孩子的文章新颖,更能很好改善学生文章字数不足的问题。会让惧怕写作的孩子找到方向。孩子肯动笔,并且能完成规定的字数,那孩子的中考作文也就成功一半了。
二、如何观察生活
提到观察生活,有的人一定会说每天我们都在生活,每天有那么多发生的事情,怎么就能没素材,还要怎么观察?
这里的观察指的是让你有意义、有计划的引导孩子去对生活中的事情进行素材积累与记录,让他学会以自己独特的角度感受身边的事物,并能将其表述出来。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每天,甚至每周用简短的话进行生活的记录。最开始他可能什么都记,只要记了,我们就要表扬,用正强化保证他的配合程度。接着引导孩子有意识的去记录那些能引起他情绪大规模波动的事,可以是开心的、愤怒的、痛苦的、愉悦的等等。
记录一段时间后,家长可以继续引导孩子将事件发生时的环境、心情以及事后的反思一并记录下来。这些简单几句记录下的内容,就可以成为孩子以后写作时细节描写的生长点。便于学生将事情表述的生动,让人感同身受。
之前在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的访谈中听过这样一个观点。就是鼓励家长利用吃饭的时间,了解孩子一天发生的事情,通过交谈来体会孩子的情绪变化,做有效的亲子沟通。
其实,这也是作文素材积累的良好方式。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再加上经济条件较好,所以很多孩子不成熟,不会换位思考。孩子在表述的过程中,家长则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帮助他进行问题的分析,拓展学生的思路,用简单的词或话帮助孩子进行事件角度的梳理,以完成有效的生活观察。
三、如何加工素材
记录生活事件,是将其变成作文的第一步,想让孩子会用,用的恰当,还需对素材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像张爱玲之类的天才作家,他们对事物有着不同常人的敏感度,从日光下的灰尘中都能看到金色,感受到或颓废或浪漫意境,听到陈旧地板的呼吸声,体验到一系列的人生意义。
我们天生不具备此类能力,但并不影响我们借鉴这种方法。我们就是要刻意的、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结合生活事件以及感官进行联想的能力。其中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扩句游戏”。
课堂上曾做过这样的扩句训练,起始句是:“我害怕。”学生很快就能补充,我为什么害怕,心理状态是怎样的。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独处经历,并提问:“一个人的时候,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让你更恐惧呢?你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会回答听到下水道的声音,看见树影,听见门外有人等等。当教师带领学生将这些内容通过各种描写手法表现出来后,这句话就变成了这样:
“爸妈晚上有工作,我自己呆在家里。当我看到窗外有不断摇晃的黑影,听见下水道时不时发出的‘咕咚’声时,我总觉得有小偷要来。吓的我坐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敢动。我竖着耳朵,怕听见声音,更怕错过声音。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小偷进入我家,将我捆住,偷走家里钱与电视的画面。‘啪嗒、啪嗒’走廊里传来了阵阵脚步,我再也呆不住了。一个箭步冲进卧室里,掀开被子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心里不停的祷告: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十八罗汉、圣母玛利亚……你们保佑我吧。”
这是其中一个孩子的当堂作业。
当孩子会运用不同的感官体会事件后,写够字数就是如此简单。
家长一对一的引导孩子进行素材的积累与加工,会比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好的多。因为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情境性,毕竟,自己的孩子自己更了解。
做完以上三步,学生至少不会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再加上一些开头结尾的技巧,一篇中规中矩的记叙文就形成了。这样的积累,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写作提供庞大的素材库,只要日积月累,相信任何题目都会在素材中有所体现。因为中考作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抒发真情实感。
其实观察生活不仅可以为写作服务,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当你能在生活中有所收获、会在生活中不断反思时,人就成熟了,就能以更加平和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做到万物皆是素材,这大概就是码字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