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湿性对油水微观分布的影响及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的方法——接触角法(投影法)

一.水驱后残余油的分布

1.水湿岩石:孤立的油滴、油珠等形式存在于孔道的中心。

水湿岩石

2.油湿岩石:以油膜的形式存在(覆盖在岩石固体表面)。

油湿岩石

因此,油水在岩石孔隙中的分布与岩石表面的润湿性有关、油水的饱和度大小有关、饱和度的变化方向(饱和流体的先后次序(动润湿滞后or静润湿滞后))有关。

二.润湿性对采集率的影响

对于一般均质润湿系统,水湿储层的采收率比油湿储层高。这是因为在水驱油过程中,亲水岩石由于注入水的自动吸入,可以减少粘滞引起的不同孔隙中液体流动速度差异,克服粘性指进,使油水分布有利于水驱油,水所波及范围较大,水的润湿性能充分发挥,因此采收率要高。这里提及一下采收率受波及效率以及原油理论采收率的影响,例如如果你的波及效率只有50%,理论采收率是60%,那么你在宏观上表现出来的实际采收率仅仅只有30%,这也是国内目前一些油田所能达到的一个值,理论上说要增加实际采收率只需要多打几口注水井或者将一些生产井改为注水井增大波及范围,同时注入水中加入活性剂使得润石反转就能提高采油率,但是实际的油田考虑基本上都是非均质储层因此实际上想要增加实际采油率仍然困难重重。

三.注水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长期注水其实是会对岩石的润湿性产生影响的使得岩石润湿性发生变化,例如大庆油田通过水淹区密闭取芯发现,当油层含水饱和度超过40%时,大部分岩石表面性质由原来的弱亲油转变为弱亲水;当含水饱和度超过70%时,则全部转变为亲水性。

原因:由于注水冲洗岩石表面,使得表面油膜(相似相溶)脱落,长石、石英表面呈现出本来的亲水性。这种润湿性转变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水驱油效率,以及改善第三次采油效果。

四.接触角法(投影法)

测量原理:把欲测岩石样品(矿物)加工成平板,表面通过磨光处理。侵入液体(油或水)中,在平板光面上滴一滴直径约为1~2mm的液体;通过光学系统或显微镜将液滴放大拍照,便可以直接在照片上测出润湿角。

示意图

然后根据tanθ=2h/d计算出θ大小,θ=arctan2h/d

示意图


方法特征:

1.原理简单,测量过程和结果直观。

2.测量要求严格,如矿物表面要十分光滑,洁净且无污染;要求恒温条件,因为温差会引起较大误差。

3.测量时间长,液滴稳定平衡时间需要几百甚至上千小时。

4.该方法不能直接测量油层岩石的润湿接触角

测量结果:

按照石油行业标准SY/T5153-95,接触角0~75度为亲水,75~105度为中间润湿,105~180度为亲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润湿性对油水微观分布的影响及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的方法——接触角法(投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