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科专业选考要求发布,那么长的内容看什么?

2020年高考在京招生本科专业选考目录今天发布了,很多高中老师第一时间就发布了相关的链接,一份不亚于高考大本一样的文件,看着着实眼晕。

2020年高考在京招生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目录传送门

估计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即使清楚这件事很重要,细看上不到5分钟也快放弃了……

面对一个信息罗列的文章,明确规律·找到搜索逻辑远远重要于把它们读完,带着这个任务,我顶着困意浏览了一节课的时间(没辙,谁让自己是“相关人士”……),大致总结了几条规律:

一、物理依旧重要,但也没那么可怕

当年浙江高考改革的时候,一条信息一直说到现在——如果你报了物理,那么你可以选择90%的专业……这么一句话让不少不擅物理的学生心凉了半截……难道真的不报物理就没有专业可上么?错!~


节选自文件

我们在目录上可以看到这样几种限制的分类:1.物理(必须选考);2.物理 化学 生物(选考其中一门即可)3.不限选考科目;4.物理化学(均须选考)……以上列的都是跟物理有关的一些限制的字眼,整个目录里也的确大多数都是跟物理相关的类似的描述,必须靠政治,或者必须考史地政等等的描述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考物理,影响报了物理就可以报绝大多数专业的描述中,2和3中的专业占了更大的比例。如果你报了物理,没有限制、或者几科中选一科(包含物理)的这些专业当然都能报考,但如果你没报,这些里面大多你也可以报考。因此,就算选了物理能选90%的专业,但剩下的也不是只有10%,而可能是70%,在这么多大学专业数量中,虽然少了20%的范围,但剩下的依旧是足够让你挑花眼的。

二、如果你看重大学,那你得再细看看

高考志愿,有人看重大学、有人看重专业,如果你是那个更看重大学,只要进入那个大学,对专业并不挑剔的人,那你可就要很认真的关注一下不同类型大学专业限制的区别了。

大学也是有自己的类型的,综合类的——例如北大、人大;理工类的——北理工、北工大;还有师范类、财经类、政法类、医学类等等我们从他们的分类上,其实也能看到一些“文”和“理”的倾向。按照这些倾向再来看专业限制的话,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文科为主的大学限制少、选择范围广,但理科为主的大学,通篇的物理、化学、生物的限制……


图片来源网络

以清华大学为例,除了二十几个明显看着像文科的专业外,其他的专业基本上要求物理或化学必须考,甚至还有物理和化学都得选才能报考一些专业;北京交通大学更夸张,除了法学、语言类、新闻传播类、设计类这几个大类外,都有物理或者化学的限制。

再来看看综合类、师范类这样偏重人文的大学,北京大学没有限制的专业篇幅明显多于限制了专业的篇幅,大概六七十个专业都是不限的,限制的只有二三十个(由于每个专业大类里还有不同方向,所以专业数并不能特别确定)。首都师范大学的限制更简单,学化学就限制化学、学历史就限制历史……没有直接相关的,绝大多数都不限制……

看重大学的考生,多数更在意大学的名声和地位,但往往越是优秀的大学,它对于专业的限制也会更加严格。以心理学为例,北大、人大的心理学都会有各自的限制,而联大、林大这样普通大学的心理学或应用心理学则是没有限制的。当然,并非一定好大学的限制就多于一般大学,这是一个相对的情况~~

三、如果你看重专业,同名不同限的还挺多

有人并不在意大学,更看重自己需要学哪些专业。这样的考生本身也会有不少心理优势:各个分数段都会有我想去的那个专业,只是大学不同而已……


节选自文件

如果我们看中的是专业,这篇按大学索引的目录就得让我们查上一阵子了。而且不仅如此,不同大学对于同一个专业的限制也不相同:金融专业在北大不做限制,而人大需要考物理或者历史;通常语言专业都没有限制,而北京外国语大学则对俄语和乌克兰语进行了选考的限制,限制物史地至少一门……至于原因,我猜可能跟课程内容设置有关吧……

因此,如果你宁愿去一个差点大学的心仪专业也不想去一个更好一点大学的冷门专业,那你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看看这份文件了,如果你希望收集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可以挑选几个不同分数段的学校,对其中某几个心仪专业做一个汇总,了解他们整体限考的方向,然后做出科目的选择。


图片源自网络

把自己当成考生,看了看这份文件后总结了以上的规律;当我重新回归到“老师”角色时,又有一些新的感受:

#选择时大可不必太有压力——很难因为选择失误让你错过什么

通篇浏览了一下选考要求之后,突然发现基本上很难出现我们当初担心的那种情况:因为我选了某三科,最后发现我喜欢的专业都不能报考,能报考的都是我不喜欢的!……

这种概率太小太小了,首先,各个学校专业限制都不尽相同,大多还是某几科里选一科这样的要求,让一个人成功错过自己想考专业,估计只能是“我就想学工科但我就选文科”或者“我就想学物理,但我就不选物理”这种情况了……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多数人对于未来的可能性还是抱着一种开放的态度的,很少有人“非XX专业不报”,这种前提下,总也会在你可以报考的范围内找到一个自己觉得挺喜欢的专业。

因此,如果你是一名即将进行选择的考生或者家长,大可不必因为信息的不确定而过分的焦虑,收集大致的信息,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判断,后面尽管认真投入学习就好!

#兴趣导向感觉对未来更有用

对于大学专业到底好不好,我们课上常常的回应叫:学渣和学霸两种命。在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反馈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人提到了“真爱”,如果某一专业是你真心喜欢的,是否特别好就业、是否毕业收入很高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兴趣总能带你收获更多。

当然,选择时也会有另一个参考因素,就是专业、大学是不是好,就业前景、职业前景如何。因此,每名考生选择的时候都会有两种策略的倾向,一种叫自我出发的兴趣取向,一种叫结果出发的未来取向。就像上一点提到的一样,如果很难找不到“真爱”专业,那与其为了报考范围而选择不喜欢或者学的不是特别好的专业,不如从学科兴趣出发,选择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科目。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你是否知道你自己内心的喜欢和擅长……学的好不一定是喜欢,现在学的好更不一定代表以后也擅长……自己的学科兴趣、职业兴趣等等内容,都需要通过主动的探索才能真正的看到。

#明确方向,才能针对性的努力

如果真的有学生认真的看了看这份文件,然后列出了一份几十条专业、大学信息的目录,那恭喜你,你已经击败全国95%的用户了!即使你未来的专业未必真的出自你总结的目录,但你这三年的努力是更加聚焦的,聚焦的努力,才会有更好的结果产生。

前面虽然提到选择错误并不会直接带来可怕的后果,但选择的意义并非针对结果,而更多影响着过程,如果一个人收集过相关的信息,明确知道我为什么要选物理、选地理,这和我仅仅因为物理、地理学的好而选科的人的动力会有明显的区分,这种区分也许在三年后的考场上是决定性的!


图片源自网络

指哪打哪,还是打哪指哪,这都是每个人的自由,你会选择哪个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本科专业选考要求发布,那么长的内容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