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想象力?专家说:别逗了

01导语

经常有家长和我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想象力”的认知,似乎有些误区。

是只有少数家长如此,还是大部分家长都这样?

带着这份好奇,我搜索了一下“知乎”。

在“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这个问题下方,回答大多是:

多给孩子讲童话故事、进行角色扮演。

但讲童话故事、角色扮演,其实是"幻想",而不是"想象"

因此,在讨论如何培养想象力之前,我们需要先理清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是幻想?什么是想象?它们有何区别?

02 幻想与想象,有何区别?

“幻想”与“想象”,是看似相同,实则差异很大的两个概念。

1、什么是幻想?

《普通心理学》将幻想定义为:

意识的自发漂移状态, 通常表现为漫无边际的遐想。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百度百科上对“幻想”的定义是 :

虚而不实的思想;没有道理的想象;无根据的看法或信念;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我们可以将“幻想”总结为:没有依据、缺乏道理的大脑无意识的漫游状态

2、什么是想象?

普通心理学将“想象”定义为: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想象具有以下特征:

1)想象的材料——头脑里已存储的表象。

2)与思维有着密切联系。

3)在以上两者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

通过对比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表格:

对比这张表格,我们不难发现:童话故事、角色扮演的特征,更接近于幻想。

03为什么想象力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幻想却不能?

1、幻想的本质是儿童的一种逃避与自我补偿机制。

心理学家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说:

白日梦里的幻想不过是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一种回避的手段罢了。

儿童自己也会有挥之不去的幻想, 他们会被 一种“成为卓越人物” 这样的想法所控制,这种想法通常会发生在那些自我感觉脆弱的儿童身上。

那些过于沉溺在白日梦中的孩子们不能适应现实,他们往往无法将自己发展成一个有用的人。

为什么儿童会沉溺于幻想?

幻想代表了儿童内在的一种防御机制。

因为他们对现实生活感受到了挫败,对自己的失望、不认可,让他们想要借助幻想进行逃避。

幻想无法帮助儿童面对现实,也就无法适应现实生活。


2、想象力与知识、智力密切相关。

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的著作《宝宝也是哲学家》中,介绍了关于认知科学对于想象的研究成果。

儿童时期,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负责限制性地集中思考、计划并行动)尚未发育成熟。

孩子们显得做事磨蹭、没有计划性,也与这个区域晚熟密切相关。

但同时,也正因为这个负责“抑制功能”的区域尚未成熟,孩子们对想象有着旺盛的需求。

而想象的细节、元素,都是基于真实的生活经验产生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

蒙台梭利说到:

创造性想象只要不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幻想,不是一种幻觉或错误,它就会在坚实的岩石上建起 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智力的开发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高普尼克也认为:

童年时的想象和学习为我们成人提供了明智计划和控制行为所需要的信息。事实上,有证据 表明,较高的智商与晚熟和更具可塑性的大脑额叶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思想开放的时间 越长,人就越聪明。

总而言之,想象力发展得越充分,孩子的聪明程度就越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就越强。

04如何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合理地应用幻想?

1、合理、合时地运用幻想。

幻想并非一无是处。

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合理、合时地运用幻想。

例如,幻想故事(童话、神话、寓言故事),就不适合5岁前的孩子

蒙台梭利认为,5岁前的儿童,不具备幻想的能力。

他们对吸收到的信息,都会认为是真实的。

这时候如果和孩子讲述童话故事,他们很容易认为,女巫、仙女、会飞的扫帚,都是真实客观存在的。

为了区分这些虚幻与现实,孩子需要消耗大量的心力与能量。

6-12岁,儿童内在道德标准开始建立,开始产生英雄崇拜。

在这个时期,孩子会自发地阅读大量的神话、英雄故事,对里面的人物产生崇拜。

一方面,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书籍、作品。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和孩子讨论:

你崇拜的人物,哪里最吸引你?

他是如何做到的?

你认识的人里,有没有和这位人物相像的?

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你和他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通过这些讨论,可以帮助孩子把幻想和现实联系起来,回归到对自我成长的关注上来。

2、对于沉溺幻想的孩子,帮助他连接“现实”和“幻想”。

心理学家阿德勒描述过他对一个孩子的心理修复过程。

一个15岁的孩子经常梦到当时的皇帝已经死了,皇帝的灵魂出现在他的梦中,赋予他特殊的权力,指挥千军万马。

当阿德勒告诉孩子,当时的皇帝并没有死,孩子并不相信——他还不愿从幻想中走出。

通过观察,阿德勒找到了这个孩子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原来这个孩子在咖啡厅做服务生时,常常被人嘲笑身材矮小。

他崇拜拿破仑,幻想自己成为那样的将军,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

接着阿德勒引导孩子,将拿破仑与自己喜欢的老师麦尔先生联系起来。

孩子说,自己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

问题由此迎刃而解。

阿德勒反复强调:

我们要记住,对待孩子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而是应该鼓励他们,千方百计地向他们解释 现实生活的意义,以此拉近他们的理想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以上信息,来自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

3、减少接触电子产品

有研究表明,幻想与儿童接触电子产品密切相关。

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越长,沉溺于幻想的频率就越高。

关于这个问题,有已经被人反复探讨,这里不多赘述。

4、从感受、体验出发,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蒙台梭利认为:“想象的真正基础是现实”。

感受、体验,是想象最重要的来源。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讲述了他父亲是如何引导他,使他对科学感兴趣的:

我们家有《大英百科全书》,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我父亲就常常让我坐在他的腿上给我读书。我们会读关于恐龙的书,也会谈论雷龙、暴龙。他会说:“这是25英尺高,头部是6英尺宽”。他会停下来,说:“让我们看看这意味着什么……”

接着父亲指着门口的窗子:“要是恐龙站在门前的院子里,那么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脑袋凑着咱们这两层楼的窗户,可它的脑袋却伸不进窗户,因为它比窗户还宽呢!”

父亲总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所教的概念变成可触可摸, 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后来费曼回忆说,从父亲那里,我学会了“翻译”

——学到的任何东西,我都要琢磨出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实际意义是什么。

我们不妨借鉴费曼父亲的做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例如,当孩子在接收信息时,我们不妨思考:

1)这个信息是否真实、可体验?

2)我要如何帮助孩子去感受、体验这个信息?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尺寸合适、现实的探索材料。

例如在过家家中,尽量给予孩子真实的锅碗瓢盆,而不是塑料制品。

尽量给孩子参与家务的机会:擦玻璃、洗桌子、刷盘碗、洗衣服、照顾花草、洗切水果......

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素材探索,孩子的想象触角将会无限延伸,茁壮发展。

05结语

说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时,我们经常容易混淆想象与幻想。

想象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但是幻想不能。

幻想的本质,是一种逃避与自我防御;而想象与知识、智力密切关联。

学会了区分幻想与想象,我们就更能合理地运用幻想,帮助孩子走出幻想,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精确地给孩子提供适合的发展环境,帮助孩子成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作者兰狐,家有女娃,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园长,热爱教育,喜欢写作,走在成长的路上。愿与你成为同路人。】如果喜欢,欢迎点赞关注,持续输出优质育儿好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想象力?专家说:别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