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骑驴》的心理分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有篇寓言故事《骑驴》,原文是这样的:

一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子骑着小毛驴,到北村去找朋友。

刚出村子,迎面走来一个中年人。他自言自语地说:“两个人骑一头小毛驴,快把驴压死了!”老爷爷听了,立刻下来,让孙子一个人骑,自己在旁边走。

没走多远,一个老人看见了,摇摇头,说:“孙子骑驴,让爷爷走路,太不尊敬老人了!”老爷爷连忙叫孙子下来,自己骑上去。

又走了不远,一个孩子看见了,很生气地说:“没见过这样的爷爷,自己骑驴,让孙子跟在他后边跑。”老爷爷赶紧下来,和孙子一同走。

他们来到北村,几个农夫看见了,说:“有驴不骑,多傻呀!”

老爷爷摸着脑袋,看看孙子,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于是爷孙俩抬着驴去了北村。

《骑驴》的寓意是:一个人要有主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这样才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不要活在别人的舆论中,要靠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脑袋思考。有句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通过自己的冷静思考之后做决定,一定不要什么事情都听别人的,对于同一件事,十个人有十种看法,那你到底是听谁的呢?

我们且不看寓言故事《骑驴》中谁对谁错或是不管别人说什么,只看是什么原因导致路人的不同意见和驴的主人左右为难呢?不难看出这则寓言中充满着中国文化价值观,文化是什么?是约定俗成的观念。在中国有着“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等人性论的传统观念。

爷孙骑驴。在那个中年人看来,驴是劳动的工具,本能是爱惜它们的,何况是一头小毛驴怎能禁得住两个人的压力,所以说:“两个人骑一头小毛驴,快把驴压死了!”言外之意在说驴的主人“缺乏人性”,这样的隐喻式指责,所以驴的主人感到受不起就为难了,认为孙子是小孩子,让孙子一个人骑是可以的。

孙子一个人骑驴,爷爷自己在旁边走。在路边老人看来,感受到的是一种哀伤,已经年迈却没有被尊敬的感觉,没有被子孙孝顺的感觉,所以说:“孙子骑驴,让爷爷走路,太不尊敬老人了!”,背后的意思是“百善孝为先”没有做到,就是子孙“不孝”。老爷爷疼爱孙子,也不愿意让孙子背上这样的坏名声,所以老爷爷连忙叫孙子下来,自己骑上去。

老爷爷一个人骑驴,让孙子旁边走着。一个孩子看见不高兴了,这个孩子应该在想:“我们小孩子都受到家人的疼爱,这个孙子和我差不多一般大小,走这么远的路却是爷爷骑着驴,他走在旁边,多可怜呀!”于是就很生气地说:“没见过这样的爷爷,自己骑驴,让孙子跟在他后边跑。”言外之意是指责老爷爷不懂得“爱幼”,所以老爷爷赶紧下来,和孙子一同走路。

老爷爷牵着驴和孙子一同走。农夫看到了,农夫是“驴”这种工具的使用者,他们认为驴的功能就是用来骑的,耕地、推磨,坨东西或是拉车的,有工具不适用,真是“傻”到家了!

所以那位老爷爷摸着脑袋,看看孙子,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有的,《骑驴》寓言版本上说:老爷爷和孙子只好抬着驴回去了。

寓言《骑驴》中,老爷爷“左右为难”在心理学上是一种“选择冲突”的问题。很多人遇到事情容易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这样还是该那样,反反复复,决定的事情也比较容易动摇,这就是典型的优柔寡断性格。这种性格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因为优柔寡断的人常常会由于遇事拿不定主意而让自己十分的烦恼,导致心情郁闷,无所适从,就如寓言《骑驴》中最后抬驴回去,那多累呀!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毛病呢?

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认为基本的冲突有"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双趋冲突"三种,通过了解这三种基本的冲突,抉择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价值观,就会培养独立性,敢于取舍,做个有主见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寓言故事《骑驴》的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