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

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却记不住?读书可以增长智慧,为什么遇到问题我还是一筹莫展,感觉脑子空空,心里慌慌?读书多而无用,不如不读?这种观点对吗?

我经常调侃自己的大脑是电脑的临时存储器,一但关机就再也恢复不了。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力,我还探究到底吃什么能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我惊叹别人为什么记忆力那么好?

最近读了《好好学习》这本书,回想自己以往的读书经历,我越来越认识到以前的读数方法都是错误的。

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

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是浅而无根,不久便会消失。这才是问题的所在,到底如何读书,才能学有所用,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自己读书后的感悟和收获:

一、了解读书的误区

好多人和我一样,读书经常是一字一句的读,甚至不放过一个生僻的字词,还要拿字典去把它搞清楚:觉得写的好的语句就赶快摘抄下来,但没有思考为什么好?我做的如何?以后我怎么做的问题;事后也没有去复习,仅仅做了复制和粘贴的工作,没有大脑的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原来是陷入了低水平的“勤奋陷阱”。

二、知识和临界知识

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

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三、认知的优势由读书的深度决定

读书的数量、速度和深度,决定了认知优势,而起决定作用的是读书的深度。否则你读再多的书也是无用的,有人才会提出,读书多而无用,不如不读的观点。

有人处理问题淡定、从容、有办法,就是因为有了强大的认知效率。认识了事物发生,发展,解决的普遍共性规律,从而达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我们要学会知识管理,那就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将繁杂无序的知识迅速地梳理盘活,有效地将其系统化、立体化,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外化,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

四、正确的读书方法

因为这个世界太大,而我们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多往前推进一厘米。

成甲老师在学习方法上也走过弯路,不断反思后把写日记开始变成了每日的自省,后来又演化成独特的“晨修”工作,通过反思晨修,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形成战斗力。我们该如何学习呢?

1、遵循大脑的认知规律

原始的读书方法是: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去记录新的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我们看似节约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时间和精力,以便能够读更多的新书,但却是买椟还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最有价值的工作放弃了。

采用记忆宫殿训练法,新旧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知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彼此联系、相互接触,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知识开始了自己的生长!就好比时学海无涯中找到一叶扁舟。不仅能提高记忆力,还能掌握零界知识。

2、学习其实是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认识大概存在着三个维度。第一个是数据管理的维度。第二个是信息管理的维度。第三个是底层规律的维度。我们必须在大量具体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形成更宏观和抽象的理解,在深层次上掌握普遍规律,从而将之前学到的繁杂的知识用一根线串起来,在具体知识之外找到新的答案,将有形化为无形,又将无形用于有形。

3、用二八定律,提高认知效率才是学习的关键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会发现,很多看似全新的问题,其实只不过是狡猾的旧问题换了一身装扮再次出现而已,就像自嗨型文案只是换了一个说法的基本道理而已。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而这,让我们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老鼠赛道中,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原地打转。

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就让我们摩拳擦掌,一起在通往获得幸福的道路上好好学习,不断提高认知的效率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学习》: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