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

一、与孩子共情

《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管教孩子需要具备的前提能力就是共情,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做到真诚、友善的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最终的目的是达成共识。

人只对自己做出的决定不会排斥,想让孩子改变,必须共同制定方案,才能达到效果。

二、与众生共情

《红楼梦》中的一个关于共情的经典情节:

酒足饭饱后,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众人去栊翠庵品茶。

因为贾母身份尊贵,所以妙玉亲自捧着成窑杯给贾母,其余人则用的是清一色的官窑。

刘姥姥是出身贫苦的乡下人,妙玉根本看不起她,因此也没有给她准备茶具。

贾母自己用成窑杯喝了一口茶之后,转身就把杯子递给刘姥姥,刘姥姥也不懂品茶,一饮而尽。

众人喝完茶走后,有洁癖的妙玉嫌弃刘姥姥脏,要把价格昂贵的成窑杯扔掉。

宝玉却拦下了她,开口替刘姥姥讨要了这个杯子:“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

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她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

宝玉没有看轻刘姥姥的粗鄙,反倒为她着想,让她卖了杯子以此来缓解生活的困顿。

同时他也能理解妙玉的洁癖,叫小厮去打了几桶水,把栊翠庵里里外外都清洗了一遍。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大慈悲的人。即使没有经历过山穷水尽,却依旧能感同身受这人间疾苦。

我觉得是否能做到共情,需要看一个人是否能够放下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特别是当对方处于比你弱势的位置时,

放下自己对一个人的心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这心性并不是指道德上的,而是在对境发生时内心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强求不来。

这便是慈悲心,是灵魂修行到达一定境界的象征!

接纳万物,包容众生,是我们修行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