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谈人设,分明“狗设”
——“支付宝”微信人设搭建分析
(中级九期班 灰灰)
支付宝作早为生活中的必备,功能杂、种类多、应用全,可谓五花八门根本算不清,却已融入至企业、用户的方方面面,怎样把这个体量庞大、内容驳杂、硬度十足的东西很好地TOB、TOC?支付宝微信号轻轻松松地搞定了。这看似轻松,甚至带点荒谬色彩的成功背后,反之是每个新媒体运营者应该深思的东西。根据在馒头学习的大半个月来,试从学习收获的一些理论和思考方式方面作一些浅薄分析。
一、搭建人设的先决思考
解决定位问题先要了解的两要素
√我们是谁?
原谅浸染支付宝多年,我依然无法用几句话无法说清楚支付宝到底是什么,偷个懒,百度百科一下。
从百科给出的介绍看一些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解决方案、移动(电子)支付、信任核心……
全是一些又硬又抽象的概念。这其中还不包括它衍生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简而言之,就是帮助企业、用户提供支付功能服务,其中传导输出“信任”的价值理念。
√用户是谁?
金融机构
普通用户(重点)
竞品分析
这里把微信支付作为其一个重要的竞品进行比对。
简单比对一下微信号推送的整体画风
微信支付(选择了较为生活化的):财报、活动类的,官方、权威;一些应用场景类的,介绍、攻略;
支付宝:????
段子、马爸爸的日常调侃、口水标题……
思考:
这当然不是说微信支付做的不好(毕竟我辈还沾染不上这个职位),只是客观比较而言一个普通用户的直观感受。
微信支付阅读量在5000左右(不能再多了),其人设更符合一个企业微信号的诉求,官方,有点高度,报道资讯推产品推活动内容全,在行文上更“人化”,通过一些文章内容浏览,介绍玩法模式面面俱到,思维清晰,介绍官方资讯也是比较正经。
支付宝的人设?阅读量10万+比比皆是,更像一个自媒体,个人与你对话,通过查看了大量平台推送,就是不正经的朋友与你讲故事说段子聊八卦,嬉笑怒骂,有血有肉的操性更鲜明。
于多数的新媒体运营者而言,大家往往会采取微信支付这种做法,大而全,活动、干货、新闻资讯、产品功能介绍……要啥有啥,当然也兼顾了阅读感受,尽量软化、贴心地捏碎了喂给受众吃。
可是,支付宝微信可谓采取了一个剑走偏锋的做法,看似一个高高在上的大企业,一下“low”了下来。
二、我说支付宝人设
查阅了三个多月的每篇推送,重点关注标题的取拟、封面的选择、推送内文、粉丝互动几个方面,粗浅地谈谈我支付宝在我个人心目中的一个形象。
男,北方爷们的糙劲,十足不正经和皮(你把他想象成为中年油腻大叔,抠脚大汉也可以滴)大白话输出,会讲点段子,懒,没啥耐性,吃货(多次互动都提到外卖,吃),幽默调侃劲,“不及格”“不务正业”,在考验企业大佬的底线边缘作死,随时面临失业危险,怼天怼地……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很Low人设,为何几乎篇篇10w+?为何引发粉丝疯狂留言怼?为何引发众人羡慕支付宝小编这个职位?为何每篇内容都能看完博君一笑?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为何要做这个人设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梳理总结了几个印象最深刻的方面。
1.有话不好好说
说“相互宝”,直接把与相互宝同事的电话通话记录整下来,黏贴就完事,最多在重要信息上面加个粗标个红;说蚂蚁森林攒能量,根本不是常人的做法例子,就是个段子。
像这样的例子在号里很多,可是用户记住了没?记住了?原因是啥?因为我看完了啊!懂了啊!没错,我想说的就是,硬知识如何做到软处理。
馒头商学院课程上季星老师不止一次地强调,说人话,把专业知识、术语等抽象东西敲开了说,用比喻、讲故事等手法包装改写;不用长句用短句,没有乱七八糟的逻辑。
支付宝绝对是个这方面的高手。他说相互宝,没有上来说推出了这个相互宝,它是干啥的,有啥优势,有啥好处,怎么用。巧用心思,直接把对话记录放上来(肯定是后期软化再加工),产品介绍清了,规则讲明白了,读者就是看了个故事,还能调戏一下小编。
在介绍蚂蚁森林领能量也是,没有告诉你攻略秘籍,做了个例子,在星巴克买200杯咖啡(不清楚是否赞助了嗷~),3天就攒够多少能量。可是不是把算法,每天能领取多少,完了就能干啥说清楚了呢?
我们都知道,支付宝体系下的功能、应用实在太多,要是在微信上做的话,每个产品都能出来个产品手册,手把手地告诉受众怎么整,光是一个点可能十几页都说不完。可支付宝偏不这么做。
第一,它每个推文重点就揪住一个点,这是选题层面上的小切口;
第二,它叙述的角度和方式甚至是离经叛道的,融入了大量个人色彩的,受众却是乐于接受的,这样的传播效果不言而喻。
2.懒到极致,less is more.
让一个专业新媒体运营不能忍受的是,支付宝无论是封面,还是内容的编排,平台功能投入的技术,简直是“小学生水准”。
说封面,没有GQ、新世相等高水准微信号那样,做LOGO,整栏目……产品化地包装,可以说没有第一眼的产品辨识度;
说内文排版,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小编肯定不用微信编辑器吧。很多内容是纯文字,简单分段,有时候图都不上,两侧留白、序号分割、图片设计、名片设计等元素根本见不着,很粗暴的直男式输出。
说功能,阿里技术这么强,公众号菜单栏都不舍得开发?做活动超链都不上?一些互动营销,如小程序的开发等等统统没有好吗?
这个“小白”运营模式,到底是为什么?
前不久一份调查说,我国九成网民学历不足本科。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大胆设想一下,支付宝可以说普及到了千家万户,有手机的人一般都会上淘宝、装支付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有吧。
我以为,支付宝微信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充分考虑到它的受众群体特性的,受众覆盖群体之广,我相信它把重头放在了普普通通的用户群这里。所以它在人设方面,完全是俯下身子,做普通人的。没有花里胡哨的设计,降低了平台准入门槛,发现并这不是小众的、高知的,跟你谈情怀聊格调的。
排版上也是简而又简,采用小篇幅设计,不注重精修,干货类(如双11清单直接上表格),充分考虑到大家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茶余饭后刷那么一两屏,轻松看完,根本不会考验用户的耐心。如今大家应对各种酷炫的微信平台互动轰炸的环境下,活动玩法单一,介绍一下就OK,不整技术流,不拉票不助力,根本不让用户多那么一下“点击”,更别说研究活动套路了。
说到底就是充分考虑到受众定位,不耗费受众耐心,不让用户感到活动费劲,这反而是一种难得的真诚!
3.怼天怼地怼粉丝,领导都不例外!
既然不正经的人设,那就不正经到底好了。除了幽默、戏精、自降身份的表达。支付宝无论从叙述口吻上,还是互动方面都很“荒谬”处理。当然,这不是低三下四的附和讨好,而是带着鲜活的情绪、态度来完成的。
在行文方面,抖个机灵,卖弄下小聪明,偶尔隐晦地爆个粗,虽然有时自贬,但始终流露出来那么一点倔强;
在粉丝互动方面更不必多说,你看他怼过多少粉丝。粉丝说,你碗里的狗粮吃不完了所以分我一半?他说:你多吃点,长身体!粉丝嫌文章太短太懒,他说:粉丝不好伺候。
怼领导:说马云的动态类的资讯,完全不是传统新闻媒体的说法,慎之又慎的职务+姓名表述方式,直接喊“某人”,跟粉丝互动讲:他老念叨下辈子做女人……在粉丝印象里就是一天到晚黑老板。说别的部门、同事也毫不客气,简直就是背后哔哔。
这样的小编牛不牛?为什么?
现在普遍的一种生存现状是什么?工作累、压力大、牢骚多。职场上的破事儿更多,跟父母讲不来,跟同事防三分,到成年人之后的隐忍。很多东西都需要吞肚里默默消化。
网上的键盘侠更是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
我以为,支付宝这样设定,正是抓住了人的这个特性,我给你一个渠道看我畅快表演,给你一个渠道让你适当怼我,你看,我是有血有肉有情绪表达的(吐槽),甚至有常人的一些小弱点,来啊,互相伤害啊。
这恰恰体现的是一种“共情”。支付宝把一般企业号不敢做的,不敢说的都做了,让受众觉的,你跟我是一方的,你不是一个高大上的企业,夸我们活动多好多好(戏谑有的活动血赔)、说领导多牛,你我是平等的。这种共情让用户的好感度和忠实度大大加深,Catch用户,让用户有表达参与欲,认为你说得好!怼得秒!自然乐于传播与分享了。
4.偶尔流露的正经和暖心。
当然,在大多数的不正经人设里,支付宝也恰到好处地时不时正经一下,说一下某个应用的爱心公益,聊一下一些功能的贴心服务,与粉丝互动也是,有鼓励、有关心,温情满满。
这就是季星老师所提到的“合理装逼”典范!
通篇嬉笑怒骂时间长了粉丝也会觉得疲,穿插一小部分这种不合常理的出牌,偶尔认真那么一下,往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你看,粉丝会说,难得你也会这么正经了。真情流露了。
为什么需要这种温情跟贴心?
我以为,第一,反转效果让受众耳目一新,保持一种新鲜感,说白了,就是“渣男”偶尔给你一点关心,一些温存,你是不是觉得好难得,好感动?
第二,这是一些选题所必要选择的包装手法,借此来更好地传达阿里的价值理念。比如一些公益项目,一些便民服务的推荐,一些企业的动态等等。在说大部分事的时候,可以不正经,但是在传导企业价值理念方面,必须是正向的,有温度的,体现大企责任感的,所以支付宝在每期选题推送的包装技巧上,绝对是深思熟虑的,花大功夫去谋划怎么做,怎么表达的。
5.与其他平台、功能的联动,互推。
支付宝摒弃了一些运用技术手段的平台导流,但是它没有切断与其他旗下平台联系,相反我们经常能在它的一些推送、留言中,见到cue其他的部门or平台。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第一,增强了别的旗下平台、功能服务在自有受众的曝光度,更好地向别的平台导流输出,相反,我看支付宝快手、抖音、微博等也都与支付宝微信平台进行互动,这种功能导流、平台互推行为,很易于用户整体群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同时增强用户的搜索主动性;
第二,在很多活动中,虽然没有在平台嫁接活动的参与链接,通过简单的传送门,就能告知用户如何去参与,比在自己平台絮絮叨叨说一大串简洁得多,你有好奇心了,想参与了,去上我另一个平台参与去,我不给我自有用户加大阅读难度(宠粉),这种看似“佛系”的做法,总比很多平台一上来就介绍活动,用户反而没耐心往下看而关闭有效得多。首先我得让你有兴趣看完是不是?
支付宝微信的“人设”让我眼前一亮的点总结如上,短视频、长图、文章、互动这些都灵活运用到了,以狗子自居,说起别的号也是狗子狗子,根本不好好讲业务,却能轻易击中用户的痛点;根本不好好讲资讯,却能让你有兴趣看进去,还不忘调侃几句。
在我们课程学到的4C理论上,Catch方面做到了极致,Cennect离经叛道地表述,却能勾起用户主动性;Close显然不是该号注重的,他没有借助任何技术手段来直接提供入口,更重视的是塑造品牌,或者直接引导用户去搜,从而降低沟通成本;Continue方面非常成功,用户乐于再分享传播、发酵……
思考完支付宝的人设,在我个人方面,我认为给我带来很多启示。
作为党政新媒体小编,我时常在领导喜欢和用户接受度方面徘徊,找不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平台上常常都是报纸上的新闻、硬巴巴的评论、综述,通过思考和试着分析支付宝非常规“教科书”式的人设,我认为给我带来很多启示。
1.树立鲜明的党报人设。自上而下的灌输式输出过时了,在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人们更乐于追求平等的对话,没有壁垒的表达,党报的新媒体平台,是要有血有肉有情绪有态度的,不是传统媒体的搬运工,这点上我也一直在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的做法,虽然很多方面施行起来比企业和自媒体难度大得多,但是需要思考,从与用户互动方面,从给平台塑造一个“人设”方面,去不断探索和改进;
2.一定要学会把硬的内容、专业的报道做到软输出。我不敢尝试支付宝对马云等领导资讯类的表述方法,它的自由度更大,但是它善于将毫无感情色彩的新闻、事件进行再改写、再软化,新闻六要素也都讲得很清楚,这让我对一些新闻资讯类的重包装,打破重新架构,进行“翻译”达到软输出方面有了一些思路,用户看进去了,爱看了,才能再接着谈传播分享;
3. 要学会适时宠粉。我们党政新媒体从业人员,再应对一些用户留言方面呢过于简单粗暴。一方面,差的评论要么删掉,要么不敢出声,怕说错了话;好的评论只上墙,不回应,长期以往,爱互动的粉丝也根本没有动力去与你互动。注重与用户的沟通,关心,适时回应,让用户有“存在感”,才能增加用户粘性,让用户认可你;
4.注意建立新媒体矩阵,并且有效联动。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建立微信矩阵,有政务、民生、旅游三大类,但是仅仅是建立了并保证内容推送,也仅限有重大活动了同步推送一下,平台之间根本没有形成互相导流,用户之间也联系很不紧密。是不是可以在一些文章中,下一些小心思,通过一些小话题,一些热点,或者在与粉丝的互动中,能不能时不时cue到别的平台或服务功能?如何自然地出发这些联动,引发用户主动去做,也是需要下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