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生气时,也许你只是在演戏

1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都知道要好好爱孩子,但是父母们还是常常忍不住会对孩子发火。

这好像是一个爱的魔咒,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形成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父母面对孩子时也从满面温柔逐渐变成了满目狰狞。

有孩子前,我对训斥自己孩子的妈妈嗤之以鼻,小孩子那么可爱怎么忍心训斥?

有孩子后,我才意识到当年的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

当妈的人简直是一个行走的定时炸弹。

有一次逛商场,我正在试衣服,听到商场在广播某个小朋友与妈妈走散的消息。然后看到一位年轻妈妈在商场里一边跑一边近似疯狂的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

幸亏当时商场人流量不大,没过多久就找到了孩子。

然后,跟我想象的一样,孩子遭到了妈妈的指责。

还有一种很常见的场景,在餐馆里,小孩子在餐桌前忙前忙后,上蹿下跳,如果父母不把手机递给孩子让他们安静下来,多数情况下孩子们还是免不了一顿训。

当孩子把不理想的成绩放到你面前时,

当孩子不按约定练琴时,

当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哭闹打滚时,

都有可能成为父母发火的导火索。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对孩子生气,真的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吗?

2

有一次我们带着小花生开车出行,返程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因为考虑到她白天没睡觉,所以我想让她在车上睡会儿。

结果她的状态仍然很兴奋根本不想躺下,我立刻有了一种愤怒的情绪,在怒火发泄之前我突然冷静下来。

我在想我为什么对此感到生气?

她只是没有按照我设想的那样能在车上睡会儿。

想明白后我的情绪瞬间就恢复了平静。

小花生的行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所以我产生了一种挫败感,为了掩饰这种感觉我就像拿愤怒当盾牌。

父母对孩子感到生气时,也许都是父母在演戏。

与孩子在商场失散的年轻妈妈,在找到孩子后愤怒的训斥孩子。她的首要情绪真的是生气吗?

其实她更多的情绪是担心、害怕、激动。她的灵魂在拥抱着孩子说,刚才我真是担心死了,感谢你回到我身边了。

但是她却收起这些首要情绪,表现出愤怒。

那我们为什么容易掩饰自己的首要情绪呢?

跟暴露自己的人性弱点相比,愤怒和指责要容易的多。

我们不想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弱点,也就是那些或担心或害怕的首要情绪。

愤怒让我们看起来更有权威和力量。貌似这样就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意识到下次不要再做这样的事。

孩子在餐厅捣乱,父母首要情绪是尴尬,次要情绪是生气。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首要情绪是失望,次要情绪是生气。

孩子当众哭闹打滚,父母首要情绪是挫败感,次要情绪是生气。

你看,是我们自己让自己生气的。

3

可是愤怒真的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父母带来影响吗?

当我们向孩子发泄怒气时,向他们传递出的信息更多的是意味着评价,指责,嘲讽,羞辱。

当孩子面对我们的怒气时,更多的感觉是内疚、懊悔,也许孩子会处于恐惧承认错误,也许孩子会与父母抵抗或产生叛逆行为。

我们无所顾忌的发泄情绪最终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一个人童年时期建立起的自尊感将影响他的一生。

有很多妈妈说,我知道对孩子发火不对,我也知道要努力控制情绪,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

其实,在我们即将发泄怒火前按下暂停键,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首要情绪。

想下我究竟是为什么而感到生气。

然后就会发现,这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生气的

在正面管教中有一个词叫“积极暂停”。

意思是当发现自己出现不良情绪时,需要主动采取一些措施让自己冷静下来。

比如,在情绪爆发的前一刻,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现场,或者做点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等等。

这些做法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往往也很难做到。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反思、尝试、总结来逐渐改变。

4

冲孩子发火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做法,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在《父母效能训练》中为父母提供了一种与孩子双赢的做法。

当孩子出现父母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他建议父母要对孩子发出有效的正面回应,也就是“我——信息”。

“我——信息”由三个元素组成,即

行为+感受+影响

“行为”即父母所不能接受的孩子的行为。

“感受”即父母当时真实的感受,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首要情绪,千万不要被次要情绪,也就是愤怒的情绪所蒙蔽。

“影响”即孩子的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还是以孩子在商场走丢为例,如果这位妈妈很好的运用了“我——信息”,她就会这样回应自己的孩子

刚才突然发现你不在我身边(行为),我真的吓坏了(感受),如果你真的走丢我觉得我会整夜整夜都睡不着的(影响)。

也许,面对孩子我们真的说不出这样的话。

以前我认为这样跟自己的孩子讲话就好像在念台词。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对孩子进行指责和训斥。

而且我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并没有觉得我的做法有什么不妥。

但是,当我发现指责和训斥对孩子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后,我决定尝试对孩子发出“我——信息”。

随着我越来越熟练的运用“我——信息”,我发现孩子真的有改变,她更愿意配合我了。

虽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但是我已经感觉育儿比以前轻松了。

小花生只有三岁半,跟其他孩子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妈妈们忍受不了的小毛病。

以前每次回家我都要唠叨很多次,让她在门口换鞋。

但是结果不是她含着泪委屈巴巴的去鞋柜前换鞋,就是我把拖鞋拿到她跟前然后再把她的鞋子收到鞋柜里。

直到有一次,我真诚的用“我——信息”跟她聊了这件事,以及我希望她今后能怎么做。

之后她真的改变了,即使忘了,我稍稍提醒后她也立马能改正。

当然,父母也是人不是神,愤怒是每个人必有的真实情绪,向孩子发泄情绪后要怎么修补,可以查看之前的文章《对孩子发火后,这样做才算爱孩子》。

育儿路上没有捷径,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唯有与孩子一起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展现你的真情实感,然后给他足够的尊重,让孩子做他自己,你们的亲子关系会更加亲密。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孩子生气时,也许你只是在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