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成性是因为自制力不够?帕金森定律为你揭秘潜在心理原因

李力一大早来到办公室,本来想赶紧完成老板昨天交办的项目报告,谁知刚开了电脑,就收到朋友的微信消息,回复完微信,他又刷了一下公号文,一晃半个多小时过去。

好不容易放下手机,他觉得口渴难耐,于是起身去茶水房打水,路上遇到同事,又是一阵闲聊,等再回到办公室,发现早上已过去一大半,而自己的报告只字未动……

你是不是也经常像李力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时间,导致工作拖延,心生焦虑。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拖延成性是因为专注力不行,自制力不够?其实并非仅仅如此,拖延症背后隐藏着潜在心理成因,其实是帕金森定律中的一个概念所致。那就是——

任何任务都会拖延,直到所有可用的时间用完为止。

意思就是,当时间充裕时,我们会把手头上的事情无限期地拖延,并且会过分乐观地判断自己完成的时间和效果,致使最后任务完不成,或者即便完成了,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说到帕金森定律,大家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困扰老年人的“帕金森综合征”。其实,这两者并没有半点关联,唯一的相似之处是,他们都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帕金森定律是由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在1958年提出的,他所著的《帕金森定律》一书,解释了庞大组织如何因为管理者的自私自利行为而不受控制地增长规模,最终导致尸位素餐、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后果。

也因此,帕金森定律又被称为是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帕金森定律和墨菲定律、彼得定律一起被称作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可见其影响力之深远。我们国内也引入了不少讲述帕金森定律的书籍。

我手头上这本有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作者在中国心理学家徐志晶,他从事大众心理学研究多年,在研究帕金森定律的基础上,他从不同视角又扩宽了帕金森定律的应用范围,在书中作者从公司管理、职场晋升、个人提升、时间管理、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重新解读了帕金森定律背后隐藏心理动因。

上面我们所说的拖延现象就是帕金森定律对于时间管理的应用。

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所耗费的时间,差异是巨大的。比如,他可以在10分钟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到哪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怨愤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租住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

他设想,在工作中,工作任务会自动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我们时常会发现给自己交代一个任务,如果留给自己充足的时间,那极有可能我们会把这充足的时间大部分花费在无关紧要的琐事上,直到最后才把这个任务做好。

既然发现了帕金森定律对于时间管理的陷阱,那么,我们怎样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管理时间,进而实现个人的自我管理和提升呢?

首先,要抓住问题的关键。

很多人看似忙得不行,其实是在穷忙、瞎忙,而这背后的原因,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无法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完成任务。因此,在接收任务时,我们应该给予自己充分的时间去理解任务,搞清楚任务的本质,这是完成一项任务的重要前提。

其次,要遵从要事优先原则。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就提到了要事优先原则。我们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要是能够事先预计自己每天的任务,提前按照重要紧急的事、紧急不重要的事、重要不紧急、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排好顺序,够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即便有再多的事情我们也能一一完成。

最后,要善用碎片时间。

善用碎片时间是时间管理的一项重要技能。所谓碎片时间,是那些未被计划和占用的小块时间。比如利用中午排队用餐的空隙浏览自己喜欢的公众号文章,在平时上下班坐车的时候看新闻、听英语等等。如果能够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相当于比别人多赚了几个小时。

总而言之,学会帕金森定律,更好地掌握时间管理技能,不仅能够改变我们拖延的坏习惯,还能够极大提高个人价值感,激发更大工作潜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拖延成性是因为自制力不够?帕金森定律为你揭秘潜在心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