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管理思考-如何“关注结果”?

“关注结果”是欧洲管理学大师雷德蒙德·马利克六大管理原则中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都是以该原则为核心而展开。“制定目标”是有效管理五个主要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其他任务都是围绕该任务而开展。

“结果”是“目标”的交付件,制定目标了未必有结果,还需要围绕目标的一系列任务落地,才能够促进目标达成,形成有效的成果(结果)。在以产品为基的科研管理领域,保证“围绕目标的一系列任务落地”的就是产品管理,而保证产品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径就是任务监控,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衡量任务的完成度和完成质量,这就是产品管理过程。

注:这里说的产品管理,特指软硬件产品研发行业的产品管理。

所以,如何“关注结果”?我的答案是:“关注结果”不只是一句话,而是要持续观测一个个阶段性任务使其处于正常状态,并能够实现及时纠偏,才能够使能“关注结果”。

在自己脑海中已形成一幅图,这幅图暂且就称为“产品管理状态图”,围绕这幅图深入浅出和精雕细琢,我相信一定会产生好结果。把这幅图的关键点表达出来,作为产品管理的关键素材。

1.产品目标达成状态:产品管理的对象就是产品,是产品就要有目标。产品首要目标就是价值目标,包含客户价值和商业价值,在产品规划和立项时就要定义清楚,统称为外部目标。其次才是进度、质量、成本,可以理解为内部目标。

外部目标很难通过产品管理过程来监控,只能通过最终结果去衡量。内部目标可以通过产品进度、质量、成本的各项指标进行过程观测。内部目标为外部目标服务,所以进行内部目标观测也是外部目标达成的一种有效形式。

在研发IPD流程中,设置有TR(技术评审点)和DCP(商业决策点)关键节点,只有达成标准要求的产品才能够顺利通过TR和DCP,产品经理可以根据既定的TR和DCP时间点和状态,判断产品是否按时通过?最终简化成一个状态-进度(提前/按时/延迟)来表达。对一系列产品来说,首先看到这个进度状态,然后又可以查询到系列产品中的每个产品具体状态,这是产品管理的基本要求。

2.科研任务分配率:科研任务是支持产品目标达成的,基于产品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科研任务,每个科研任务用“人天”工作量进行衡量,为确保产品目标达成,科研负责人需要把科研任务分配给科研人员,只有一个个科研任务落地了,才可以达成产品目标。从整体科研任务分配率出发,更进一步能够观测到产品目标下所有科研任务的状态,这是产品管理的基本动作。

3.科研任务确认率:经过确认的科研任务才是有效的,在科研任务分配之后,就需要确保科研任务按照交付标准完成,完成之后才能够向产品目标更近一步。科研任务往往会跨周期,针对每个周期应该完成的科研任务进行确认,针对每个产品的科研任务确认率是一个汇总指标,其由一个个科研任务确认状态组成。

4.平均资源饱和度:科研任务是分配到人的,采用“人天”进行工作量衡量,其分配到具体科研人员后,通过以“人”为维度进行透视,可以看到每个科研人员的工作量情况。譬如每位科研人员每年要280天的工作量安排,透视结果如果只有200人天则是明显不饱和的状态。科研负责人通过人员能力评估和工作安排,根据公司的导向让科研人员处于饱和或者相对轻松的工作状态,并以此作为科研人员绩效评估的依据。一个科研团队的工作饱和度可以用“平均资源饱和度”来衡量,具体到个人就是其负责的所有科研任务工作量之和。

5.TR/DCP质量评估等级:每个产品的质量由分解到各个关键节点质量进行体现,根据质量体系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关键节点的质量评估,譬如TR1阶段的质量要求是客户需求满足度,TR4阶段质量要求是DI值或者转测试成功率或者版本打回率等等,但不同企业制定的标准有差异。一般只在关键节点进行质量评估,日常情况下主要是进行质量监控,根据质量评估要求可以用仪表盘等形式进行体现。做得好的话,静态可以显示质量评估结果,动态可以观测质量指标。

6.产品测试问题缺陷率:根据产品测试的要求,从完整性来看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用户测试等,每种测试反映的问题不一样,但都有测试标准。产品管理过程中监控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科研质量,可以通过问题类型(致命问题/严重问题/一般问题/提示问题等)及个数来展现产品不同阶段的科研质量,同时又可以具体到测试问题明细,以此来驱动产品问题闭环,有利于最终的产品质量保障。

7.转产目标达成率:这是针对有一系列产品的团队考核指标,目的在于确保产品真正能够达到交付的状态,避免产品状态不稳定,在交付给客户之后总是修改,不仅给批量生产(对涉及硬件生产的产品)造成障碍,还会造成很多隐性的浪费。转产一般是在IPD流程中ADCP之前的一个必要动作。

8.知识产权达成率:知识产权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在产品规划和立项开始就要确定产品竞争力,并通过专利等形式进行保护,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把这个作为一个指标是牵引产品不仅要做出来,而且还要做到好。我们在研发每一款产品的时候,都应该有这方面的考虑。

9.预算使用率:产品科研需要有预算,才能够有资源保障,包括人力资源和物料资源。只要公司通过投资决策了,就需要通过预算的资源进行保障,不能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每一项投入都需要明细记录,否则也会成为一笔糊涂账。在产品交付之后,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分析产品投入产出比,对各类复盘和经验积累也是有利的,毕竟产品研发出来需要体现商业价值,这也是产品管理的价值。

上述9点是我对产品管理的思考,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过程监控或者阶段性结果监控去“关注结果”,才是在产品科研领域“关注结果”的正确姿势。

每一项指标反映的问题不一样,有的需要关联分析看到问题背后的原因,这些指标日常化、例行化之后,集中精力投入到问题和风险识别上来,通过持续纠偏驱动产品目标达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管理思考-如何“关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