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局外人的局外人

2018 / 06 / 30 阴晴不定


那声音来自于一个似曾相识之人,他带着微笑,温柔地喊着我的名字。


1)

正如加缪《局外人》此书名字所说,主人公是一个局外人。当他的母亲去世时,他是一个局外人。他感觉不到悲伤,也对见最后一面没有什么激情。当他的情人求婚时,他是一个局外人。他感觉不到爱意,也对婚后的生活没有过多的憧憬。当他因杀人而入狱时,他是一个局外人。他感觉不到罪恶感,也不理会法庭的宣判。

究竟何为良知?

道不尽,说不明。

一个局外人,他感受不到外界给予他的一切,对于各种人情世故,他都无动于衷。正好契合了作者要揭示的人类良知问题。

2)

有时,我也在怀疑,我是否是在自己生命里拥有主角光环的女子。在那里,我是否真的可以活到剧场帷幕的卸下。

哦。

小时候,我们为了父母的欢笑鼓励而活。

长大了,我们为了老师的夸奖亲近而活。

结婚了,我们为了先生的拥抱亲吻而活。

有孩子,我们为了孩子的一日三餐而活。


那我们什么时候为自己而活呢?

伍琦诗的《无声告白》表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莉迪亚,是父母掌心上的宝贝,但同时也承受了来自父母的全部期望。

在所有期望下,莉迪亚终究还是未能存活下来。莉迪亚被杰克的一句话点醒之后,决定摆脱父母的期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但是,她却高估了自己的游泳能力。在那样的夜晚,莉迪亚沉入湖底,她解放了,不需要做所有她不情愿做的事情了。

 3)

而这让我不禁怀疑,为自己而活是否过于自私,我们是否就应该接受道德的绑架?我们又是否应该为所有世俗认定的事情而忙忙碌碌呢?

不得不说,我总是活在自我道德谴责之下。当我做着脱离大众的事情的时候,我总不禁怀疑我是否错了。当我做着和他们一样的事情时,我又不禁怀疑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吗。内心的两个小人总因为此而相互拉扯,有时不得其法,也就不了了之。

又想起了一句别人的话:一个人倘若对自己没有要求,甚至无欲无求的时候,身心最为健康。是啊。如果生活只满足于一日三餐,这很简单啊。每天只工作两小时就够了,甚至说,你只需要工作一天便可以好几天不用工作。每天依旧可以活得无忧无虑,躺在草坪上,看着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星星眨眼睛。多美好,多文艺,看似满足了现如今不少人的愿景。

4)

可是,有谁的甘于一日三餐的吗?抬眼望去,鲜少矣!

当然,我也不过是追逐潮流的一个人儿。我特别渴望成为人们目光所凝视的地方,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这样使我感到身心愉悦。但随着这种想法的疯狂增长,我渐渐追逐着外界的目光,也渐渐变成一个不是我自己的自己。

这是我怀疑我是否与《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的女子一般,正在光亮处找寻丢失在阴影处的钥匙。书中表达的,光亮处便是别人眼中美好的,而阴影处便是别人所不追寻的。而我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而丢失了自己。

我本以为,我迎合大众,就能获得我想要的掌声,那掌声使我感到欲望的满足。一开始时,我总能获得许多掌声,但大众的喜好一直在变,而就在我却追赶不上潮流时,我就被丢弃在垃圾桶,身上都是人们用剩的、坏掉的物品。

我带着这一身垃圾,行走着,忧伤着,我已经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了。我甚至有了想要结束这种折磨人的无望生活。但就在我踏进河水时,耳边传来的是掌声。那声音来自于一个似曾相识之人,他带着微笑,温柔地喊着我的名字。

5)

究其原因,不过是我们不再为自己而活。习惯于获得围观者的掌声,而忘了“向内求”。何谓“向内求”?就是追求内心平静,并不间断汲取前人的经验,以此调养自己的身心。

向内求看似无情。但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个人都向内求,而不去因外界变故而过分愉悦或过分悲伤,那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进步。这样一种进步对于社会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跃迁。

6)

让我们为自己而活,去找寻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让它抚慰我们的心灵。不再为身外之物而活,为自己而活。

要知道。

父母会老去,没有人再因我们的成就而欢笑鼓励;

老师会远去,没有人再因我们的成绩而夸张亲近;

先生会离去,没有人再因我们的温柔而拥抱亲吻;

孩子会长大,没有人再因我们的贴心而一日三餐。

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这身躯一直都在,并将永远陪伴,直至生命的逝去。做一个不是局外人的局外人也何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是局外人的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