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5
今日课程音频已更新,主讲为古典老师。
今日主题【7-2-1法则,让知识转化为职业竞争力】,请及时收听
️️️
【今日打卡题】2选1
1、学习笔记
2、找张白纸画条线,左边列出你2018年的学习内容,右边是去年解决的问题,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年你会如何优化你的学习成长效率?
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类似的情景,就是改善效率的方法不在流程和努力本身,而是在目标设立、在流程之外?
课程文稿
精进:7-2-1法则,让知识转化为职业竞争力
昨天我们谈到如何发现、发展和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过三天的学习,我们逐渐了解了什么是好工作,在这个工作赛道里如何竞争,如何培养优势。你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策略应该有了全新的认知和策略。
今天我们从战略落到战术,职业发展最底层的推动力,一定是学习,那么如何学习,才能学得更好,成长更快呢?
你可能会发现,即使听了不少课,读了不少书,当时兴奋不已,但关上书本,摘下耳机,依然是记不住,用不上,说不出。一年下来,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速度。
大部分人想当然的归因,是自己学习效率低。年龄大了,心不静了,方法没选对啊各种。
于是投入更多时间,学习更多方法,但是收效甚微。
你有没有想过,问题可能并不出在学习效率上,而是对于学习目标的认知上。
我们什么学习?
学校时代,学习是为了“学完”指定的内容,并且“记住”,评价的标准,是通过考试拿“高分”。学完—记住—高分,这种模式我们非常习惯。
但在职场中,这三个要素全都变了。
首先是不存在学完的问题。
如果把你的职业比作一个圆,你发展得越快,圆的半径越大,所需要支撑的知识就越多。在知识爆炸年代,知识永远学不完。你需要谨慎挑选对自己最重要的内容。
其次是没必要记住。任何知识,只要能够调用即可。你可以调用自己的笔记本、脑图、搜索引擎,甚至直接电话给有答案的人。
最后是,职场的胜利并不是以考试为结果。重要的不是你“学完”甚至“学到”没有,而是能不能解决问题,干不干得出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标是快速解决问题。
这个模式是这样的:挑选知识-调用-解决问题。
学完—记住—高分
挑选-调用-解决问题
这两个模式对比一下,你就能理解大部分人成长慢的底层逻辑——不是因为方法不对,而是他们模式不对,在职场里,用这套学生思维学习,刷书单、学各种系统大课、写读书笔记……只会越学越焦虑——因为不解决问题啊。就像有个笑话说,小狗和青蛙比赛,结果小狗输了,为什么?因为比赛的是蛙泳。
职场的高手思维,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学。评价一个人学习的效率,就是看他“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什么问题去学的?一年下来,解决了多少问题?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切入,接下来,我们从学什么、向谁学和如何学三个角度,解释下如何成为学习的高手,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人的思路和工具。
1. 学什么——基于问题选择学习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学什么”。
很多同学喜欢跑过来说古典你最近看什么书,听什么课?他们觉得高手推荐的内容,肯定就是值得学。
我会认真作答,但并不推荐。因为我最近读的书,都是为了解决最近我自己的问题。而我遇到的问题,大概率和你遇到的不一样。
比较有效的提问,是“我遇到了……的问题,你觉得我可以看什么书?”
这时候最好的推荐什么呢?
是那些“能解决你的问题、难度适中、学了马上能用”的知识。
你在开始学习之前,可以先问问自己5个问题:
� 我最近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 哪里可能会有答案?
� 哪些是难度适中,我能方便读懂的?
� 有可以实操的工具吗?
比如说,我团队的一个小朋友,因为业务拓展,需要和很多新渠道的负责人建立关系。
这个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读个书,买个课,做个知乎搜索……
其实第一个要问的问题是,
我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是不知道各渠道的特性?还是自己沟通能力上不来?还是内心其实特别抵抗这件事?
问题聚焦,要学的东西就聚焦。
最后她总结是自己的沟通能力不足,开始找类似的学习资料。发现有的粗制滥造的课程,一看就很水。但是如果从《论对话》这种牛书入手,会不会没看完就已经被开除了?
最后她选择了具体的《好好说话》的这门课。当然也并不全看,从题目里挑选了10个自己能用的上的场景,再开始听。然后根据听的工具,先在各个渠道试了一遍。然后列出来十多个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清单,在在行找到了2个行家请教,和顶尖高手学。
一个多月,她成为拓在线平台的渠道高手了。真正要学习的内容,并不会很多。
找资料和投入学习的时间比,不应该低于5%。要花10小时读一本书,你至少应该花30分钟确定这本书是什么书,值不值得听。
解决问题的效率,就是学习的效率。
2. 从哪学——找到有效的学习形式
刚才我们谈到,选择学习内容要建立问题意识,优先选择那些和问题相关的内容。
接下来,我要谈一下学习形式的问题。
我先问问你,平时你喜欢用哪些形式学习?
有人喜欢听网课,有人喜欢读大部头,有人也喜欢读碎片化文章或者搜索来的网文。
哪种形式最好?
还是那句话,解决问题的效率最高的哪个。
读书听课的优势是知识足够系统化、体系化,但是弱点是他们的目标往往是为了搭建体系,而不是解决具体问题。可能你搞不懂一个项目的预算,但是《会计学》里关于这个的章节,只有短短三行字。
问题式学习里,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形式——跟人学和跟事学。
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与其花大量时间查资料,不如直接去找这个领域,解决过类似问题的人去请教。因为他可以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直接给到你最需要的那个点。
做《超级个体》的当年,我写了100万字,还出了一本12万字的《跃迁》。这么多知识怎么来的?我搭建了一个群,每天在群里抛出问题,精准的请这个领域的高手回答。他们每个人贡献自己的观点,也相互激发——我默默的记录了下来,再去找资料。这些知识点和洞见都是他们二三十年的积累,如果用正常方式学习,不知道何年何月才会收集得全。
遇到问题,思考下,谁会有这个答案?然后直接去找这个人问。找不到,就找他的痕迹,找他读的人、交的人,效率很高,这叫跟人学。
另一个常常被低估的学习方式,是跟事学。也就是我们说的复盘。
很多人之所以进步慢,是因为他在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
复盘指的是把自己做过的事,重新推演一遍。成功的,抽取方法论、失败的找到新认知。这个速度飞快。
我是《得到》发展初期,第二个上直播的老师,当时如何做直播推广,这个团队非常生涩,当场也做的很吃力。做完直播已经晚上十点半,所有人工作人员没下班,开始了复盘会。下一周的直播,很多坑就躲开了,拉新人数开始上升。更让我吃惊的是,三周以后,一个直播手册就在内部形成了。
花了十几天,甚至好几个月犯的错误,短短几个小时的复盘就能学到,是不是赚到了?
跟人学和跟事学,是比投资昂贵的商学院,或者便宜但水的课程,价值高的多的学习形式。
3. 学习的时间配比
最后我们谈谈学习的时间配比。
如果你希望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技能,最好的配比是721法则。
这个法则是微软根据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总结出,他们发现大量给员工培训并没有用。如果要通过培训切实提高绩效,最好的时间配比是721。
是用1份的时间学习理论,2份的时间交流观点,7份的时间动手实践。
有人可能会问,本来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就少,你再来个721,那不就更没有时间读书听课了吗?如果把学完做目标,全用来学知识最爽。但如果面对解决问题,技能、认知和他人观点的结合才最有效。
技能、实操类的学习,721是最好的训练方法;而即使是战略类看上去务虚的事,用7的时间真实面对一个问题解决,2的时间讨论观点,1的时间读读什么战略大师的模型,也是最有效。
我参加的一个投资人的学习班,前几天刚结业。毕业酒会上,旁边的同学感叹所,说听了很多,但是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他们不知道,他们认为内容就是上课讲的这些,下课后,很多同学带着自己要投资的计划书,每个老师都问了一遍,躲开的损失好几千万,还有几个同学自己开了基金,已经开始启动了——这才是真正要学的啊。
从今天起,重新分配你的时间,多实操、多沟通、少沉迷学习为妙。
今天我们学到了如何倍增自己的学习效率的三个法则:先划重点再学习;关注跟人学和复盘,以及721法则。他们分别从学习的范围、形式和时间分配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彻底转变自己的学生思维,一切以解决问题出发来重构学习的每个环节。成人的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学习的效率不再学习本身,而在你解决问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