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一直霸占热搜榜,参加节目的姐姐们个个都成了话题人物。霸道女王宁静也是话题不断,从影视作品到本人,她给大众的印象是内心强大,直来直去、不拧巴,美得像炸弹,但又极具侵略性,像一只不受驾驭的小野兽!但有些暴力倾向!
宁静出生在贵州一个富裕家庭,但父母严厉,小时候经常对她拳打脚踢。她在接受采访时曾爆料自己性子野,小时候班里五十多个同学,每一个都和她打过架。
提到原生家庭,她强调“我觉得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我在家里被打,我出去就想打别人”。
这也不禁让人思考,中国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那么棍棒教育到底可不可取?
01 棍棒之下更多出逆子
从宁静身上,我们看到原生家庭棍棒教育在她身上打下的烙印,没有“顺”。而是暴力倾向,年近五十还在叛逆的性格,与父母亲情的疏离。当然她内心强大,可能也来自于棍棒下的千锤百炼。
她自己也说自己叛逆,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别的姐姐表现妩媚,她就想表现爷们儿。别人上去嘘寒问暖,她就想静静地呆在一边。导演要这么演,她就很想那么演,就是天生反骨。就是小时候被管的太严了,就想跟父母对着来,形成了惯性思维,年近五十了还在叛逆。
她提到结婚是自己的事情,她已经结婚生孩子了,都没有告诉父母,父母还是通过别人知道的.表面看是她特立独立的个性所致,但从中不难看出,她与父母关系的疏离。
卢森堡博士曾说过,孩子长期被打骂,他的幸福感会变弱,没办法感知到爱。孩子会变得消极警惕,没有安全感和价值感,进而变得叛逆。
同时,孩子会记住每一次父母对他的打骂,等机会来了,孩子会开始报复父母。
曾看过一篇新闻报道,一名16岁男孩故意纵火,说在辽宁某小区,连续发生火情,民警调取监控发现是一名男孩故意点燃枯燥堆实施纵火,最后被民警抓住,在问及纵火原因时,男孩说“我爸经常打骂我,总骂我说迟早得进监狱,那就早点进监狱让他看看。”
这个男孩行为有些偏激,有的孩子的报复就体现为叛逆,你想让我好好学习,我偏不好好学,你不让我早恋,我偏偏这么做!
经常棍棒教育,容易养出一个校园暴力者。
宗春山老师在自己的《校园暴力,青少年的江湖》课程中曾提到,校园欺凌者往往有家庭暴力的父母,放弃管教的家庭等,他们更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他们通过对别人实施暴力,进而控制、压制他人,获得一种成就感和价值感,弥补内在虚弱的自我价值。父母有暴力行为的,会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
02 不能打骂!有没有惩罚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错误理念,不打骂等于骄纵孩子。这就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认知误区。不打骂绝不能沦为放纵,不打骂也可以坚持原则。
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做校长时,一天碰到两个孩子打架,他及时制止,并让主动动手的同学去办公室。到了办公室,发现那个孩子在等他。
就掏出一颗糖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
又掏出一颗糖说,“奖励给你,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他又掏出第三颗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此时,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行知掏出第四颗糖,说,“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就结束了。”
这种不评判的教育方式,比打骂更温和,比忽视更温暖,还能让孩子真正认错、知错。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犯错不能打骂,但可以用惩戒替代打骂。但惩罚孩子要有技巧,既不能侮辱孩子人格,也不能伤害孩子身体,最好还能通过惩罚培养孩子另一种能力,这才是惩罚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以下列举几个科学惩罚孩子的方式:
罚坐,定一个时间让孩子坐着不能动。惩罚孩子的同时,还能锻炼孩子坐得住。
罚做运动,定一个时间让孩子蛙跳、跳绳等,惩罚的同时,锻炼孩子体质。
罚做家务,比如扫地,擦桌子等,惩罚的同时,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和意识。
罚禁足,准备一个反思角,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出来,惩罚的同时,可以看书画画。
罚看书写字,犯错就规定看够几本书,写几张纸,惩罚同时也是学习。
罚摆豆子写字,用豆子摆出几个字,惩罚的同时还能锻炼耐心。
没收某项权利,比如一周不能看电视,一个月不能玩自己喜欢的玩具,用剥夺他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的方式以示惩罚。
惩罚方式最好和所犯错有一定的相关性,让他在接受惩罚的同时,警醒自己所犯的错。
惩罚是为了孩子记住并改正,惩罚并不是目的,见到效果就要收,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
03 棍棒教育不是完全不能用,要有原则地用
如果不提倡棍棒教育,那孩子犯错怎么教呢?难道孩子犯了滔天大错也不能打么?
哈佛大学教育博士王涛说过一句让家长都吃惊的话:孩子不仅可以打,也应该打。他告诉大家,打孩子可以,但是不能用手打,要用杖打。体罚孩子应该掌握四个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爱和规矩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原则,共同成长原则,否则打孩子就会产生负面效果。
邻居家十岁男孩,每天晚上9点多,他就要妈妈上演家庭战争。妈妈扯着嗓子说:“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写作业好好写,一晚上写了三行,是不是皮又紧了?”接着一阵撕扯暴打的声音,拳打脚踢的声音,我透过墙壁听的真真的。“武力”之后孩子开始哭泣、屈服,战争以孩子“投降”而告一段落。但至今三年,孩子没有任何改变,依然几乎每天都重演一遍。
经常听到家长说,我每次不想打孩子,但到了气头上总是忍不住打孩子,打完又后悔!
当孩子犯错后,父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没有保持理智,把自己的气愤、恼怒倾泻到孩子身上,只会激起孩子内心的仇恨,也体现父母对自身教育的无能和沮丧。父母不懂控制情绪,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就成了父母情绪的牺牲品。
打孩子不是完全不可以,但要有原则地打!
父母自己非常生气时,不要打孩子。这时打孩子就是在宣泄情绪,孩子也感受得到,这对他改正错误并无帮助,反而会激起孩子的仇恨。很生气时不妨停下来5秒钟,先让情绪先平静下来。
打孩子之前得先让孩子知错,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触犯了什么规则才被打。告诉他父母不想打他,但是因为他触犯了什么规则,打他是在承担错误的后果。
打孩子要有专用的道具。不要随便拿手打,或者拿起什么就打,这样在孩子看来就是在泄愤,从而惧怕父母,认为父母不爱他了。打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畏惧规则,看到道具就想起规则,并非让他畏惧父母。
打孩子也要带着爱。告诉孩子做错了,父母一样爱他。每个人犯错都要受到惩罚,他做错事违反了规则,所以要受到惩罚,从而让规则更有威严,有利于孩子以后遵守规则。
有效的棍棒教育,也许一辈子只需一次,就会让孩子一辈子铭记并改进。如果棍棒教育成了家常便饭,于教育孩子无益,只会增进孩子对你的仇恨!
棍棒教育是弊是利,其实并无定论!如何为人父母,其实是需要一辈子去研习的课题。孩子的的身体成长、心理成长,人际关系,学业能力,校园暴力,青春期,恋爱、成家,立业……,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他们需要的关注和爱,提升自己做父母的能力,拿捏好这个教育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