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责任融入的一点思考

社会责任从被动的信息披露到主动的责任管理,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路程,当前,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不论是政府还是行业以至于企业,提的最响的就是责任融入,国家电网以社会责任根植为抓手,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成效往往仅停留在每年的申报项目以及评审阶段上,中国建筑以企业文化为突破,开展了多年的责任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对管理和运营的影响相对较小,中国电科等也组织了一系列的诸如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等项目,但是也没有取得既定的效果。反思当前社会责任融入中的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融入总是收效甚微,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只有了解的问题的核心,才能有相对的解决之道。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责任融入,融入的是哪里,融入的是什么?首先是是哪里,我觉得将社会责任融入职能管理和业务运营都只是一个辅助,而不是真正的核心,因为这两项都不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我认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或者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与人,在与员工,既包括最高领导者,也包括中层,更包括千千万万的基层工作者,或者说更重要的是这些基层工作者,只有他们将工作做好,将工作负责任的完成,企业才能负责任,当然,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个利益相关方,也是被负责任的对象,这是一个双向的循环促进过程或者双向的反向破坏过程,因此,明确了企业存在的核心是人,那么应该考虑的就是将社会责任融入人,打造一个个负责任的个人,包括所有的相关方,而对于企业来讲,能够直接产生影响的,应该就是员工和供应商,这也是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融入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用个时髦的词就是要打造个人责任竞争力。回答了融入哪里,那么下面就是融入什么。我想最应该融入的就是一个理念,一种换位思考的理念,我觉得,社会责任的一系列思想、工具、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要提升你面对各方时,各方的体验,因此,要植入的首先就是这个理念,要考虑产品或者服务受众的体验;第二个要融入的我想应该是标准,在有了正确的理念后,应该考虑将社会责任国际、国内标准融入,将标准细化分解,并结合企业实际进行通俗化处理,用大家听得懂、愿意听的形式去说,去融入,将标准中涉及到的各个风险点,融入员工的日常,就像推广安全生产一样,要变成日常的行为,变成潜意识的行为,我想经过五年或者十年的努力,如果有一半员工做到了这点,那么集团公司将不逊色于任何一个世界500强,不管他的产值是多少,他都是有竞争力的。

最后再谈谈怎么推动,我想这需要一个系统的谋划,但是可能会涉及到这样的几个事,首先应该有培训,不是集团层面的培训,而是每家单位的培训,是针对普通员工的培训;其次还应该有一个员工读本,将刚刚提到的理念以及标准,按照管理和生产两条线进行拆解,转化为一项项具体的实践或者一项项具体的内容,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当前的工业化导致员工都是整个生产流程的一个点,一辈子可能面对的都是一个元器件,对与成品没有概念,也没有相应的自豪感,而这个读本以及各种社会责任报告则提供了一个体现个人价值的平台;第三是在员工读本的基础上,还应该有一个互动的机制,让这个读本动起来,更新企业,就像成员单位的献计献策活动一样,对这个读本大家也要献策,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不断更新、不断进步,更是不断推广好的经验,这样,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公司会形成一种向上的文化,这才是一个世界级企业应有的担当!

以上拙见,是对社会责任以及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个设想,或者一种愿景,总之一句话,个人责任竞争力才是社会责任产生实效的关键!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责任融入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