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倒数五名到正数五名,这位妈妈如何帮助孩子逆袭的?

图片发自App

你有没有过当差生家长的经历?我有过。

当你看着成绩单,从最上面开始找,一直到最后那一页才能找到孩子的名字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当同事们聊起自己的孩子学习来一脸的骄傲,你只能选择默不作声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而这一切又发生在夫妻两口子都是教师,送过无数的毕业班,教出过数不清的名牌大学生的时候,你又是怎样的感受?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差生的妈妈。

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实属不易,经历了重重磨难,遭受了各种艰险,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只要她能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别的孩子都上幼儿园,我家孩子一天没上,到了上学年龄直接上一年级。别的孩子10以内加减法都已经滚瓜烂熟的时候,我家孩子连10以内的数都数不完整;当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背唐诗、认字的时候,我家孩子连拼音都认不全。所以,女儿从上学第一天起,便作为一名差生存在。一直到初二的时候,她依然徘徊在班级30名左右。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先生是高中教师,作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我们两口子为了孩子的学习没少费过心。上辅导班、请家教、挑最好的班主任,打过、骂过、交流过、谈心过,什么文武全行、男女混合双打都用尽了,女儿的成绩依然是稳居下游,毫无起色。

就在我完全放弃希望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女儿的一篇日记。日记中写尽了自己受到的“屈辱”。在她的眼里,自己就是爸爸妈妈的耻辱,得不到关爱,得不到温暖。我从未发现女儿的文笔竟然这样好,把我和她爸爸形容得面目可憎、冷血无情。

日记看完了,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是不是自己以前的做法太主观了、太自我了?我们要求她好好读书可并不是为了我们的脸面,我们是怕她没有上进心、没有斗志,一辈子都这样糊里糊涂得活在为讨生活的状态中啊!很明显,我们的苦心她没有理解,而她的境遇我们也没有“看到”。

2018年的暑假,我放下所有的事情,带孩子来了一场只有我们母女俩人的旅行。

我们没有选择任何旅行社,而是买了两张卧铺大巴的车票,开启了去北京的旅程。坐大巴车的人群中,以打工者居多,车里充斥着臭脚丫子的味道、汗水的味道。车厢狭窄,说是卧铺,实际上是半躺在仅有40公分宽的位置上。晚上睡觉呼噜声、磨牙声、打嗝放屁声,声声入耳。女儿睡在上铺,车子的晃动、各种声音、气味让她难以入眠。第二天到北京的时候,第一次坐卧铺大巴的女儿已经被“折磨”得无精打采了。

她瞪着无神的双眼问我:“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坐这样的车啊?为什么不坐动车或者飞机呢?”

我说:“孩子,这样的卧铺车便宜啊,而且还可以省下一晚上的住宿费,省钱啊。”

女儿很奇怪的问:“我们家没有钱吗?你和爸爸不是挣钱挺多的吗?”

我告诉她:“孩子,那是我和爸爸的钱,不是你的钱。你的钱要靠你自己去争取。如果当初我和爸爸读书的时候不好好读,我们也不会获得今天的工作,更不会有这样的收入,我们只能和这些打工者一样,生活中处处节省、算计,维持我们活下去的成本。”

女儿低头不说话了。

到了北京,我联系了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她把我们安排在了星级酒店住下,然后请我们去吃有名的北京烤鸭。

星级酒店的豪华,北京烤鸭的香气深深地吸引住了女儿,我从她的眼睛里明显读出了惊讶和羡慕。

晚上,我们俩躺在柔软的床上,我问她:“北京好不好?”

她不假思索的说:“好!”

我趁热打铁:“当初阿姨和妈妈是同班同学,但是她学习比妈妈还努力,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工作。在工作中,阿姨特别努力、特别上进,一边工作还不忘学习,所以她现在已经是部门经理,她的努力可以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拥有更多的选择。你愿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

女儿若有所思,不再言语。

在北京的几天,我带她去了科技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听了一场清华大学的学生励志演讲。

离开北京,我们又去了甘肃,一路上,我们极少游览景点,主要是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住不同的旅馆,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中间我们遇到过无处居住的尴尬,遇到过无车可坐的困难,但是都被我们咬着牙一一克服了。旅行中,我总是先问女儿的意见,让她去想、去做。

图片发自App

半个月的旅行结束后,我发现女儿和过去已经发生了转变。过去她做事总是磨磨蹭蹭,现在她总是积极主动想办法;过去叫她做家务她就觉得委屈,现在每天早晨给我们做早饭;过去学习一万个不情愿,现在是热情高涨。

我和她定了一个“君子协定”,她把对我们的要求写下来,包括不允许在别人面前说她,不许使用带有讽刺口气的话语,不许打骂她……当然,作为平等条约,我们也对她提出要求:努力学习、认真听讲,做完老师布置的任务;每次考试有所前进;优于过去的自己……

从此后,我发现女儿开始玩命得学习。晚上背单词经常把我都熬得睡着了,而她还在继续背;早晨闹钟还没响,她就已经起床背古诗了;每次考试前,要求爸爸给她梳理一下知识框架;节假日主动去辅导班补习功课……

图片发自App

初三期末的时候,听说全市招收160名学生进入初高中衔接班,我和先生根本没报任何希望,当时只希望孩子能考上高中就行了。但是女儿却信心百倍,说要试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能行吗?要知道这是全市160名啊!

分数下来后,我和先生都不相信,女儿第30名!不仅可以上高中,而且有望冲击名牌大学!拿着成绩单,我们俩喜极而泣,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份成绩单来得多么不易。

回想一年前,我的种种焦虑、不安,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我庆幸自己当初没放弃!只要选择了希望,选择了坚持,一切皆有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倒数五名到正数五名,这位妈妈如何帮助孩子逆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