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受益的谈话(三)

后来越聊越多,我知道她老公在家里最小,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

她说:“虽然有哥哥姐姐,但是老人看病所花的钱都是我们出,我每年还给老人钱。老人住院,哥哥姐姐们有的去有的不去,去的也不带着钱去。我都是带着钱去,把住院费交了,把住院的手续办好。然后对哥哥、大姑姐们说,你们有时间就照顾,没时间我就自己照顾。他们有时间就轮流照顾,能照顾的我每月给1500块钱。”

我很惊讶:“你能做到这一点简直太不容易了。”

刘姐笑笑说:“该花的钱我从不吝啬,特别是在老人身上。我逢年过节回家,大家围着老太太,老太太总是扒拉开儿子、女儿,说:我小儿媳妇来了没有?跟我什么都说,见到我就高兴,我见到他们也高兴。

老人去世的所有费用都是我们出的,完事了把份子钱还跟哥哥、大姑姐一起分了。我并不是我出钱了,份子钱就是我自己的,该怎么分怎么分。

丧事办完了,我问他们爸妈的照片在哪呢?我要带走。这时候才有人说:放到床底下了,看见害怕。我不怕,我现在还挂在墙上,没事了还跟他们说说话。我看着他们也高兴,就像他们没死,跟活着时候一样,并没有感觉到他们死了。

我说:“那是真的有感情。没有哪个妈妈面对意外死去的孩子会害怕,会想尽办法看上一眼。哪怕抱着尸体抱几天也不会害怕,因为有感情、有亲情、有爱。”

刘姐接着说:“头去世那几年,老人有点糊涂,只要我回去了就给我告状,告儿子的状,告儿媳妇的状,什么不给她洗衣服了、不做饭了、不买东西了……。我并没有去找他们理论,而是劝她说:其实我就是出钱了,并没有怎么孝顺你;我顶多一个月来看你一次,他们天天守着你,还是他们照顾你多;你不能说他们不好,你要说他们好,好像我出钱了就好,他们照顾了就不好似的,不能让他们有这种想法。她还是能听进去,就说:行,我不说他们不好,他们都好。”

我说:“你这么做真是发自内心的,无欲无求。付出不求任何的回报,也不因为自己付出的多而觉得自己就是比别人强,比别人好。没有将付出作为指责别人的理由。这种连道德回报都不求的付出才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才能以佛心看待哥哥姐姐的所做所为。付出不是为了任何回报,而是心安。”

刘姐说:“我总说吃亏是福,吃亏是福。我越花钱钱越多,其实我挣钱比他们容易的多。说来也奇怪,我发过钱的愁,但是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伸出援手,帮我们渡过难关。”

我说:“这就是福报吧。”

后来聊到她的微信好友。她说很多不认识的人加她,后来她觉得不认识,平时也没有互动,就删了。删了之后那些人还会加她,问她为什么删了她。说每天都看她朋友圈发的文章、感悟,觉得特别好,特别收益,别把他删了。

她不但自己做得好,还能够影响周边的人。

我说:“有的人是太阳,有的人是月亮,你就是太阳,照耀他人的太阳。”

她说:“我这不算什么,我老公比我的层次高。老公说他没有朋友,我既是他媳妇又是他朋友。我说:你没有朋友是因为你的光芒太强,离你太近会刺眼。”

她老公面容忠厚,我见过两面。没有看出来是一个得道之人,我有点以貌取人了。

本来是谈合作的,其实真正的合作不仅仅是业务上的合作,更是价值观和认知的碰撞。价值观和认知决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但愿在两个坐标系中都能够有更深入的交集。

我之前一直挺佩服一位朋友,觉得他挺厉害,属于一个边界感不强,能够链接很多人的人。经过一次碰撞之后发现,之前的认知太肤浅,没有深入实质,没有深入到价值观。打破一些表面的东西才能深入本质,因为碰撞、破碎所以了解。

有人愿意“人生若只如初见”,其实是不愿意看见真相,逃避真相。如果形容爱情是有道理的,不是对所有的人都适用。如果太过于相信初见,那可能不愿意接受现实,不愿意拥抱变化。世间万物,时刻在变。做人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做事需以万变应万变。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场受益的谈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