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六安州(散文原创)


“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咏六安州》

    清明小长假后上班第一天,同事小王便兴冲冲地对我说:“姐,你们六安真是太漂亮了!等下个假期我还要去,我要玩遍整个六安。”

    小王假期从淮北到六安自驾游。

    我问他三天都去哪些地方?

    他说去了皖西大裂谷。

    我问他都干些什么?

    他说爬峡谷观竹海、赏兰花和映山红、泡虚谷天沐温泉、喝手工炒制的春茶、吃当地美食蒿子粑粑、咸肉烧竹笋、香椿炒鸡蛋、爆炒毛鱼······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用不甚丰富的词汇努力向我表达着如何的景色美、味道美!

    我忍住笑,逗他:“三天就去一个景点,可见六安不怎么样,好玩的地方不多。”

    “不是啊!我感觉一路上都是景色,像在画中一样。”他很认真地对我说。

    另外一个同事听我们聊的热闹,也凑过来,听说六安,马上来了精神,说:“我前几年就去过天堂寨和燕子河大峡谷,去年又去的万佛湖和佛子岭水库,水秀则山青,风景美得让人窒息,都是能治愈人心的好地方。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七一带儿子去金寨县革命纪念馆看看,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让从小就生活在蜜罐里的他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同事陈哥的孩子在全国闻名的六安毛坦厂中学读书,也走过来说:“六安还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那里的景色也是妙不可言。”

    陈哥完全忽略了我这个地道的六安人存在,滔滔不绝和他俩介绍起东石笋、明清老街、大华山、嵩寮岩等等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家乡地名。

    看着他们三个热情高涨谈论着六安,我的心中真是感慨良多。

    九七年我从六安调到淮北时,每当向别人介绍我是六安人时,大都会回答:“六安?没去过也不了解,只听说过六安瓜片!”

    也难怪,六安距离淮北三百多公里,虽不是太远,但交通不便利,每次来回一趟好似扒掉一层皮,几天都缓不过来。

    能选择的交通工具只有两种,“电扇不转,茶炉没水”的绿皮火车和搭乘种类复杂的大巴车。

    当时六安还不通火车,想坐火车只能去合肥火车站。且不说你能不能买上火车票,就是买上票,也不一定上得了车。

    假期中的合肥火车站,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名副其实。上车的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稍不留神就会被挤得找不到同伴,候车厅的大喇叭整天都在播放各种寻人、寻物启事,广播室里经常上演着失而复得的悲喜剧。

    我第一次从合肥坐火车去淮北,全程一刻也不敢松懈,紧紧攥着老公的后衣襟,结果还是被一个壮汉背着的一件硕大行李硬生生的扯开了,幸亏我瘦小灵活,从摩肩接踵的人群缝隙间拼命挤回老公身边。

    上车又是个大问题,车厢门口短短的几级台阶,要想上去难于上青天。这里完全靠实力说话,是力量与力量的碰撞,我的小身板没有任何胜算可言。没办法,最后我被老公和他的几个同学从车窗狼狈地硬塞进车厢里。

    第一次坐火车留下的阴影让我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再尝试。

    改坐大巴车。

    六安北站一天只有一班早晨五点四十到淮北的车,最不方便的地方是北站离市区比较偏远,而且太早公交车还没有运营,打出租一个女孩子又不太安全。不得已只能麻烦家人或朋友在天气好的时候骑车送我去车站,刮风下雨下雪就打出租送我去,每次都搞得兴师动众,让人心生不安。

    大巴车老板为多挣钱,连过道都安排坐着人。在我旁边的一位大姐早就在一路颠簸中靠在我身上睡着了,放在她旁边的尼龙袋里散发出无法言说不知哪种家禽粪便的味道。

    好容易憋到中午,开车师傅要停车在路边定点的一家小饭店吃饭休息,乘客们也都纷纷下车找厕所“方便”一下。 

    所谓厕所就是在公路低洼处临时用几块木板搭建,顶上没有任何遮掩物,站在公路上面就能将厕所内部结构一览无余。 如此简约的厕所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实在不敢将就,只得忍住身体的不适直到下午到达淮北再解决。

    有孩子以后,我简直成了无所不能的超人。身后背着双肩包,怀中抱着孩子,手里还提着一个便携袋,“冲锋陷阵”在六安和淮北之间,在车站与各种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的乘车人进行着力量、智慧、耐力和毅力并存的博弈。

    父母心疼我,我心疼孩子,所以那些年,尽管非常想念六安的亲人,我也是极少回去。

   

    近些年,父母年纪渐大,我回去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不知不觉中,以前那些尴尬的乘车体验早就发生日新月异的改变。

    我的交通工具还是火车和大巴。时间紧的话可以选择乘坐高铁,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如果时间充裕,我还是喜欢坐大巴,豪华大巴,一人一座,车内空调、电视、热水一应俱全,国道、省道、甚至县道、乡道都是路况平坦、宽敞、明亮,决不会颠簸的让你屁股痛。把座椅调整到最舒适的位置,戴上耳机,听着好听的音乐,看看窗外的美景,困了小憩一会,在心情舒畅中就结束旅程。

    在车里经常会结识去六安的淮北朋友。去年就碰到一位,一攀谈,居然是作协的文友,她说起六安来,真可谓是如数家珍,当年她的儿子高考报院校,她就主张报六安的皖西学院。

    她说,六安不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斑斓的山水、富厚的饮食,而且文学风气非常浓厚,人才辈出。

    她问我:“六安有个作家村,你去过吧!”

    曾经的安徽省淮海机械厂(三线厂),如今的月亮湾作家村,坐落在六安霍山县东南方向约35公里处的东西溪乡境内,四周青山叠嶂,宛如世外桃源深藏群山之中。这里不仅是“文化扶贫”项目,是霍山这个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也是以此为契机,吸引国内外知名作家前来采访、生活、写作,极大地提高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向外传播大别山的文化。

    很惭愧,说实话,如今的六安已经进入全面提速时代,2019年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群、2020年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六安的交通、商业、教育、产业、人居环境等都在喷薄发展,快的让人目不暇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六安先后荣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我想,我这个离开家乡二十多年的六安人,也要和许许多多外地人一起重新认识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六安州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家乡六安州(散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