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循环提问》-37信任的悖论

道德问题的信任:道德问题是人的问题。这个人是诚实的、可信的,所以我们应该信任他;我是一个大气的、有能力信任别人的人。这对被信任的人和实施信任的人,都是一个有道德意味的好词。

经济问题的信任:对情况的复杂性进行简化的一种方式。意思是你信任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对他的行为有了一种假设,你并不完全能够预测他的行为,但是你倾向于假设他是朝一个积极的好的方向去运作的。

这种信任的好处是有效、经济——你在不知道他的行为是好是坏的情况下,你把它当做是好的,你可以降低自己的成本。但这样也是有风险的,因为你有可能预测失误,这个风险是需要你去承担的。

本案例中,舍太太是用监管舍先生的方式想要获得这个信任。

引发悖论:因为先生不可信,所以要盯着(监管)他;因为被盯着,先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可信的人。(假如监管不成功,表示先生是不可信的;即便监管成功,那先生也是因为监管才被迫按要求的,不是自发的,那他还是一个不可信的人。)

监管模式:这个关系很紧密,也是不太可能有变化的互动模式,这是一个慢性化的模式。这个模式,如果双方都愿意,是没有问题的。

信任模式:有效的、经济的方法,不用把时间精力花在监管上,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双方可以更深度的合作,因为他是一个可信的人,或者是我选择了信任他。

关于信任的应对策略:

策略的组合:

改释之后信任由一个道德问题变成了一个经济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循环提问》-37信任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