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道森事件”的启示 || 怎样的爱才是孩子想要的?



11月28日,有人在自己诞生的日子留下一封遗书,走进了大海。

他拒收了母亲发来的微信红包,只回复了一句:“谢谢妈。”

他是鹿道森,他用这样的词汇介绍自己:农村、留守儿童、山区孩子、校园霸凌经历者、摄影创作人、独居青年、追梦的人。

一个以生命,照出了“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的人。



在整封绝笔中,“爱”这个字出现了27次。

这位作品曾被Vogue收录过的摄影师,年仅25岁。

鹿道森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拮据时仍带流浪猫去医院、为摄影课学员讲课讲到深夜一点。在最后,为了不打扰房东,他提前退租寄走行李,将藏书捐给图书馆。

在遗书中,他仍然温柔地告诉陌生人:“请你一定要记住,你就是值得被爱的!”

位于这段话的两行文字之下,则是他对父母们的留言。

“请你此刻开始爱你的孩子吧。”


“压垮我的不是一根稻草,是无数的沙粒,我走一步都是像背着大山走。”


“直到现在我还是会去找借口,那是望子成龙。”

在鹿道森的微博中曾写道,父亲给三年级的自己出了四年级的数学题。他没能回答上来,被穿着皮鞋的父亲踹了一脚,成了心里一生的阴影。

被寄予过高期望的年幼孩童,面对严厉的父母,尽管想亲人、想被爱,也会想逃离。

父母在孩子心里如此重要与权威,孩子于是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力不够,所以是否不值得被爱、应该被这样严厉对待吗?

家长过高、过急的期望,反而是孩子的重负。

艾瑞克·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了一种父爱的定义:有条件的爱。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这种爱往往会带来不安定感,患得患失与痛苦——我不是被爱,只是被需要而已。

被父母过强的望子成龙欲望压住的孩子,感受到的只有父母对自己需求的压力,而非爱意。




“这些侮辱的字眼,我又该去向谁说呢?”


正常穿着、正常行为,只是因为长得像女孩,鹿道森就遭到了校园霸凌。

被起难听外号、被拦住去路、被要求下跪、被排挤,家里人却只知道他不爱说话,没有想过原因。

此时最应该支持他、帮助他的是他的父母,而在这之中,父母、家人,都缺位了。

当孩子回家告诉父母,在学校跟同学发生争执、被欺负了,有多少人会对孩子说出那句:“怎么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是不是你做错了什么?”

有时,校园霸凌是别的孩子为了体验权力、自我发泄,或者只是因为孩子在某些方面呈现出来的特质是少有的、独特的,就会遭到孤立与霸凌。

正如蔡依林在《玫瑰少年》获得金奖时感言:“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有可能成为某种少数,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爱我身边的人。”

当孩子向你倾诉遭到的委屈时,耐心地陪他梳理事件过程,不要轻视孩子间的争执,也避免一开始就将过错预设到孩子身上。

特殊并不是错误,这个时候正是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



“我照顾自己长大,没有一个愉快的童年。”


鹿道森提到,他总想起流浪这个词。成为留守儿童时,辗转亲戚之间,与奶奶相伴,无依无靠、患得患失。

父母终于回来了,却带来了更大的伤痕。

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被告知为了自己才没有离婚。被父母强势地控制生活与想法。从小到大地被灌输家中经济条件不好,成年后经济独立仍然焦虑。

父母在他身上过多地倾诉了自己的负面情绪。

孩子是爱着父母的。当父母的负面情绪倾倒给孩子,自己解决了包袱走开,孩子会认真,会将问题归因在自己身上,进而感到愧疚与痛苦。

鹿道森的父母曾出资支持过他创业,姑姑评价他父亲是“刀子嘴豆腐心”,父母当然是爱着他的。

而他的真实感受却是恐慌不安,不愿意增加家中负荷,“每用一分钱都觉得满是愧疚”。

孩子到底需要父母给予什么呢?


除了物质条件,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给予的爱与陪伴,希望从父母身上寻找到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我身边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她从小跟着奶奶生活,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即使父母下班回家,她也感受不到父母的存在,长大后心里始终不能释怀,甚至连一句“爸妈”都不愿叫。

她对奶奶则特别孝顺。小时候经常对奶奶说,长大赚钱要让奶奶过好日子。果真,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资,就交到了奶奶手上。

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

很多家庭为了补贴家用,夫妻二人不得已都要出去工作,还有的甚至成了“甩手掌柜”,就算回家,也抱着手机玩,孩子依旧扔给老人或者保姆。

这样怎么能够和孩子的心灵产生连接?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恒河猴实验。

新生的婴猴一出生就离开母亲。面对有奶的铁丝妈妈与没有奶的布料妈妈,他们宁愿不喝奶,也要与布料妈妈待在一起。

哈洛由此得出,对孩子们来说,与父母的身体接触比饮食需要更重要。

在当时,美国社会流行碗柜理论育儿法,即充足的食物就能满足孩子对爱的需要。

恒河猴实验结果一出,改变了美国社会的育儿理念。

这证明了孩子的成长,非常需要父母的爱与陪伴。多向孩子倾诉爱意,温柔地支持他、鼓励他、成为他心灵的港湾。

只有你和孩子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他们才更愿意走近你、信任你,未来才会心甘情愿地跟你合作。


年轻的生命已经消逝,鹿道森在信中坦言。

“25年,却也只有小时候在假期挨着外婆时才能感受到温暖,真怀念啊。外婆,我好想你。”

不管工作有多忙,一定要多花时间和心思陪伴孩子;耐心地去倾听孩子的感受,多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不要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别让孩子对你的等待,变成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鹿道森事件”的启示 || 怎样的爱才是孩子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