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发展来自于体验,而非知识,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尽量多的创造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充分体验,从中吸收他们能吸收到的经验,满足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智力。
《当我遇见一个人》文中的一段文字
“我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候经常玩石头、钉子,刀子、斧头、锯子等,电灯开关之类的小东西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复杂危险的事物,比如高压电,爸爸会详细解释一下,其他东西都是我自己摸索,磕伤,碰伤,划伤自然免不了发生,反正我现在四肢健全,活的好好的。关键是我面对新事物较少有恐惧感,看看说明书,上网搜索基本知识,简单的电工活儿,木工活儿都敢上手。我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像孩童一样旺盛,就是因为童年时没有被大人的恐吓所破坏。”
还提到了很多家长害怕孩子用刀子,假象:
小孩A玩过刀子,用刀切过纸,划过桌子,甚至割伤过手指。
小孩B见过刀子,每次想碰都被家长禁止,“刀子很危险,会割伤你,绝对不能玩,记住了吗?”被禁几次之后,小孩再也不敢碰刀子了。
这两个小孩出去玩,不小心被绳子缠住绊倒,小孩A在周围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体割断绳子,小孩B只会惊恐大哭。
原因很简单,小孩A体验过刀子带来的感受,智力自然发展;小孩B只是学习过“刀子会割伤人,不能碰”的知识,智力无法发展,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
看到这两段内容,有没有让你想起些什么?
我脑海里像电影一样回忆孩子小时候的种种画面,就像作者写的“反正四肢健全,活的好好的”,哈哈,不然我就被嫌弃死了。
我儿子小时候也是螺丝钉,螺丝刀,钳子,扳手,电钻都玩过,我也不是主动拿这些东西让他玩,只是发现他每次看见那些东西眼睛就亮了。
他五六个月的时候,一筐东西有布的,塑料的,金属的,最后扔的只剩金属的东西,在那咬啊,玩啊,后来每次都是,感觉他喜欢金属的东西。
再大一点,看见姥爷修东西,对那些工具爱不释手,姥爷不让动,他说“我看看”,姥爷还能说啥呢,看也不危险,你看吧,一会他说“我摸摸”,姥爷说那你摸摸吧,摸着摸着说“这是我的”,一环套一环,这东西轻松到手了,哈哈
见他喜欢的不得了,因为那会还太小,就给买了塑料工具箱,每天敲敲打打修修,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也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后来技术越来越好,就慢慢用真工具了,他有了真正的小工具箱,开始干“真活”了。
记得那天他三周岁左右,家里一个抽屉坏了,让爸爸修,他不想修,说不会,孩子听见了,一会就给修好了,当时很吃惊,一个没上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办实事了。
有一次,他的一个电子手表坏了,我拆开修了修,没修好又拧上了,他见没修好,也要试试,捣鼓半天,居然显示数字了。
一直到现在,家里有哪坏了,啥东西不好用了,能修的都给修了,裤子,袜子破了洞,从来没说让我买新的,自己缝缝,要么让我缝缝,他都经历过,有经验,知道有办法。
说到用刀,我也是遭了无数白眼️。
孩子喜欢做饭,是在他七八个月的时候发展的,那会开始坐着玩了,有一次我和他玩过家家,炒菜,做饭,玩的特别入迷,一玩就是8年,从假装的各种道具,到小厨房玩具,后来就跟我进了厨房,玩真的锅碗瓢盆,幼儿园的时候开始跟我一起洗菜,切菜,从塑料刀开始,后来觉得他技术可以了,就买了牛排刀给他用,现在有了自己的一套锅具,能真正的做饭了。
三周半的时候,有一次,爷爷奶奶来家里,那会刚买了牛排刀,急着展示他的切菜技术,真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切手了,流血了,爷爷奶奶本来就反对,担心,这可好,敢怒不敢言啊,爸爸气的说把刀扔了,孩子哭的更厉害了。
我把他抱到卧室,安抚了一下,看了看伤口,跟他一起回忆刚才切菜过程是怎么用刀的,告诉他怎么用更安全,也做了示范,从那以后,不记得他伤过手。后来学用削皮器的时候也伤过,发现每次伤过后就安全了,包括用剪刀,也是早早就用大人那种金属剪刀,很多家长看见都吓坏了,我是放心的,因为他经验足,知道怎么用是安全的。
他动手能力一直很好,现在能拆也能修,经常自己在家搞个小发明,也喜欢下厨房,做创意美食,平时叽里哇啦的孩子,一搞起来世界都安静了。
我一直觉得,与其保护孩子,不如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帮他规避危险,不如让他知道什么是危险,怎么才能让自己安全。我们不能时时刻刻陪着他,保护她,他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我们的放心才会更持久。
这项自我保护的能力来源于体验,所以不要用我们得恐惧去限制他,相信相信的力量,他可以的。
这篇算是一篇回忆录,满满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