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你是否正在遭受冷暴力却不自知?

读书观影,一年阅读100本书!No.15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冷暴力”一词。也有人拿它开玩笑,比如有朋友瞪你、嘲讽你或者不理你,你可能就会说:“你对我使用冷暴力!”如果冷暴力这几个字能够那么轻松地从你口中说出来,只能说明你对冷暴力的危害缺乏真正的了解。今天推荐伊里戈扬的《冷暴力》一书,能够帮助你系统认识“冷暴力”。

作者: [法] 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 / 出版社: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 2017-7

所谓“冷暴力”,简单地说就是与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殴打等暴力不同,它采用语言攻击、视而不见等手段来攻击受害人。用专业的说法,那就是“精神虐待”。

人生有些际遇令人振奋,激励我们付出最大努力;也有些令人震撼,甚至会摧毁一切。通过精神虐待,一个人真的有可能毁掉另一个人,将之称为“精神谋杀”也不为过——这是《冷暴力》一书开篇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冷暴力之可怕是超出我们很多人的想象的。

本书作者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是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心理治疗师、被害人学专家,专攻精神暴力行为,主要研究职场上的精神虐待。在作者于1998年首次提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虐待”这一概念之前,大众,甚至心理学界对这一现象都只有模糊的感知,却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很多精神虐待的受害者只感到痛苦和迷茫,很少能够得到救助,其中很多人的生活甚至生命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悄悄被毁掉了。也正因此,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连续50周登上法国畅销书榜,目前已被翻译成24种文字。

在本书中,作者全面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精神虐待行为,通过大量案例介绍了冷暴力的各种表现形式与危害,详细剖析了施虐者与虐者的特点与关系,意在指导受虐者认清自己的处境,跳出这一恶性循环。

以下我按自己的理解重点介绍书中提到的三个问题:1.精神虐待有哪些表现?2.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落入精神虐待的陷阱?3.什么样的情况下更难走出精神虐待的困境?

第一个问题:精神虐待有哪些表现?了解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去判断在自己的关系里是否正在遭受精神虐待。

作者在书中没有直接谈这个问题,不过有专章讨论“精神虐待关系中的沟通”,介绍了施虐者在沟通中可能采用的各种技俩,总共有8种,分列如下:

1.拒绝直接沟通

这可能是在冷暴力关系中最常碰到的行为。施虐者总是拒绝讨论事情,面对你的直接提问,他会采取各种方式闪避。他一语不发,好像有很高的智慧和修养。他越是不说话,你越是感到不安,你越是感不安,他越是淡定。面对你的追问和纠缠,他很可能只是给一个耸肩或一声叹息。于是受虐者忍不住要问:“我哪里得罪了他?他为什么讨厌我?”因为他什么也没说,所以任何事都可能是他不满的原因。你只好自己一条一条去梳理自己的“罪状”。

当你想跟他讨论问题时,他的惯常做法就是拒不承认两人之间有问题,且不愿沟通也不愿共同寻求解决之道。他用不对话的方式让双方的冲突加剧,在外人看来,你却变成那个纠缠不休导致冲突的人。

他拒绝跟你对话,等于不直接明讲却在表示“我对你没有兴趣”,甚至“我眼中根本就没有你这个人”。这会让你无比受挫。你直接口头沟通未果,往往便会改用书面。你写信要求施虐者对于让你困惑的事情做出解释;若得不到答复,你会再写,这次则是想找出自己有什么过错,才使施虐者如此对待你。你甚至愿意为了合理化对方的排斥,而替自己可能犯的错道歉。

2.言语歪曲

施虐者会用语气施压,在与受虐者交谈时,故意用冷漠、单调的语气,其中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让人不寒而栗。就算在激烈交锋时,他也绝不会提高音量,目的就是逼迫对方进入焦躁不安的状态,然后他就摆出早已看透的样子告诉你:“你就是个只会大哭大叫、歇斯底里的人。”

有时候施虐者会故意不用心把话说清楚,事后就会说“我从来没有那么说过”以逃避责任。另一些时候,施虐者会以抽象、说教、理论性的方式来说话,他假装博学、满口术语,也不在乎其含意,目的只是让听者觉得他很厉害,听者会怕自己显得太蠢,便不敢要求解释。还有些时候,施虐者会自以为是地拼凑受虐者的意图,仿佛他比你更清楚你在想什么,典型的说话方式就是:我很清楚你在XXX。

3.撒谎

施虐者一般不会直接撒谎,而是用暗讽、暗示等方式来制造误会,当你试图反击时,他就会反过来攻击你。比如他会说:“女人好可怕!”、“职业妇女当然不怎么做家事!”当你提出抗议时,他会马上改口并反唇相讥:“我又不是在说你。天啊,你实在太敏感了!”

有时候他会答非所问,比如妻子质疑丈夫的忠诚时,他却说“你这么疑神疑鬼,恐怕自己心里有鬼吧!”这种暗箭伤人的方法,会让你怀疑自己,觉得可能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4.讽刺、嘲笑、轻蔑

施虐者会以某种貌似轻松的方式嘲笑你的某些行为,有时候甚至连你的朋友都一起嘲笑。他会攻击你的信念、政治选择和喜好,公开拿你开玩笑,让你在旁人面前丢脸,他会质疑你的评判力和决断力,用你的弱点捉弄你。

他还会拉拢同伴一起攻击你,惯常的说话方式是“你没看见她——有多可笑吧?”这种嘲笑会让他显得很英明,让听众不自觉地站在他那一边。

5.利用矛盾

最常见的做法是语言和行动错位。口头上说一套,举止态度表达的却正好相反。他会对你的建议表示同意,但同时又会露出不同意的表情。他会说出一句话,然后又马上收回,当你产生疑问时,他又说你疑神疑鬼。他不明说,用乱砸东西、用力关门来出气,却否认是故意的。

各种矛盾的做法会让你失去判断力,以至否认自己的感觉,到最后就变成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极端的情况就如一位受害者所言:“当我扬言要离家出走时,我丈夫说,他真的很在乎我们的关系。尽管他伤害我、羞辱我,这句话应该有几分真心在里面。”

6.否定人格

运用上述手段,施虐者会侵蚀掉你身上所有的优点,让你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当他完全掌握主动之后,他会说“你什么事都做不好”、”要是没有我在身边,谁会理你?少了我你只会孤零零地”,直到你自己最后也相信他的话为止。

7.离间和征服

他很擅长挑起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激起嫉妒与对立。他利用暗示和影射制造怀疑与嫉妒,让你感到痛苦并更加依赖他。有时候,作为受虐者的你不敢去违背施虐者,却反而试图攻击被施虐者利用的第三者,出发点居然还是保护施虐者。被丈夫嫌弃的正妻无奈之下只好把怒气发泄到小三头上,应该就属于此类。

8.展现强势

施虐者会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他懂得比较多,他握有真理,他说的话放之四海皆准。受虐者必须照他的标准行事,想法也要得到他的认可,不能有自己的判断和批评。时间一长,你自己可能都会觉得“照他说的话做不会有错”。

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落入精神虐待的陷阱?了解这个问题,可以让你更好地去评价自己,从而保持必要的警惕。

本书第七章探讨了“受虐者”的个性特征。作者认为“忧郁型性格”的人更容易被施虐者掌控而成为受害者。书中所说的忧郁型性格跟我们日常所理解的有一定区别,它是指有良心又天然喜欢责怪自己的人。照我的理解,这种人有两个特质:一是喜欢获取别人的认同,喜欢工作和关系都井然有序,喜欢行善,会为最关爱的人奉献自己,他们愿意承担比一般人更多的工作,因为这会让他心安;二是喜欢责怪自己,事情一有差错,他就会自动担下责任,总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事情才会发展至此。他甚至会指责自己:“伴侣不快乐或者施虐,都是因为我不好。”

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情况让人更难走出精神虐待的困境?

这个问题其实是跟前一个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忧郁型性格”的人喜欢去帮助人,并且能够在帮助人的过程获得满足。但事实上他们的能量往往不够强大,一定程度上他们只是想要在帮助人的过程中证明自己。这让他与施虐者相遇的时候变得特别危险。因为施虐者在开始引诱的阶段总是会去肯定他,让他觉得自己特别有能力。受虐者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助施虐者,让施虐者变得更好。因此,当他陷入精神虐待中时,始终无法相信两人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始终不相信对方不会改变,因此不肯放弃施虐者。简单的说,就是在两个人关系的开始阶段,受虐者得到的正面肯定越多,他在后期就越难以从精神虐待中脱出身来。

以上三个问题,只是《冷暴力》一书中的几个点。书本身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它谈到了私人生活(主要是婚姻)、职场两个不同领域的精神虐待现象,对整个精神虐待过程进行了分期并分别做了介绍,还谈到了精神虐待的后遗症以及如何对受虐者进行治疗等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阅读。

需要说明的是,作者作为精神虐待研究的专家,他接触较多的应该是相对比较严重的案例,因此,在书中展现出来的施虐者就像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总是在找寻猎物下手。生活中的很多冷暴力,可能并没有到这个程度,有时候施虐者和受虐者只是无意识地走入这样一段关系中,并不是施虐者有意而为,施虐者自己可能都不清楚自己的行为会给对方带去多大的伤害,这段关系也并不一定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我们应该对冷暴力的危害性有足够的重视,并时刻保持警惕,但也没必要风声鹤唳,把一些轻度的行为也提到精神虐待的高度。

一年100本书,50部高分电影

欢迎关注“书影随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冷暴力》:你是否正在遭受冷暴力却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