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丨胜利者效应:灌输成功的概念
关键概念:胜利者效应(The Winner Effect)
核心问题:为什么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本身才是?
在上一讲,我与你分享了我们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的约拿情结。
你肯定想克服自己的约拿情结,成为一个成功者。但关键问题是,怎么才能成功,是什么因素造就了成功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讲的主题。
1、胜利者效应:成功是成功之母
首先,我想先带你看一看,动物世界里的成功者,是如何被塑造的。
与我们人类一样,动物的世界也是一个江湖,也有带头大哥和小弟,等级地位分明。
比如,如果两只老鼠狭路相逢,一般来说地位低的那只老鼠就会后退,而地位高的这只老鼠则会前进,就是所谓的让领导先走。
但是,最近浙江大学的胡海岚教授发现,可以通过一个方法改变这个状况,帮地位低的老鼠实现逆袭。
胡教授的研究是这么做的:她采用了一个叫做光遗传学的技术,用激光来增加大脑背内侧前额叶皮质这个区域里,一个特定神经通路的连接强度。
这个脑区域,主管了很多种高级认知功能,比如生物体在社会竞争当中的反应。
当老鼠消极后退时,这个区域的神经元活动没有变化;但是,当老鼠奋勇向前,作出推挤和抵抗时,这个脑区的神经元活动会显著增强。
所以,当胡教授用激光,去激活地位低的老鼠背内侧前额叶的神经通路时,这只地位低的老鼠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勇气倍增,有如神助地将地位高的老鼠成功逼退。
而这个研究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是当这只地位低的老鼠在借助外力的帮助下,六次成功逼退了比自己地位高的老鼠以后,这只地位低的老鼠就可以不再需要任何外力的帮助。
也就是说,在没有激光的刺激下,仅仅靠自己,就敢于向地位高的老鼠发起挑战。一鼠当先,有进无退,把原先地位高的老鼠击退。
胡教授总结到,先前六次胜利经验,会重塑中缝背侧丘脑投射到前额叶皮层神经通路,使得这一通路的突触连接增强,改变了地位低的老鼠的大脑结构和功能。
于是,原来地位低的老鼠不再像以前一样,消极后退;相反,它有成功的信心,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这是错的。在心理学中,我们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称之为胜者恒胜的“胜利者效应”。
也就是说,胜利的信心不是用失败换来的,而是需要用胜利来浇灌。只有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才有我们战无不胜的信心。
2、成功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在胡教授的研究中,你可以看到,老鼠的等级高低,并不在于它们在身体上强与弱的差异,而是在于以往的胜利经验。
这种胜利经验,通过改变你的大脑神经细胞的激活方式,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虽说胡教授的实验是在老鼠身上进行的,但是对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启发性。这个启发就在于:成功是一个可以被灌输的概念。
如何才能灌输成功的概念呢?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塑造一个了不起的愿景,激励人去追求宏伟的目标。
第二步,用多次的胜利来强化成功的信念。
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我们都特别熟悉的成功人士,毛主席的例子。
在1930年,中国革命正好处于低谷。一些红军将领就问了毛主席一个问题,红旗究竟还能打多久?
毛主席回了一封非常著名的信,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给当下迷茫的红军指出了实现愿景的路径。所以,当红军不再被当前的困难所困扰,而是看到了一个宏伟未来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信心。
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组织都在构建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愿景。比如说沃尔玛的口号是“帮顾客省每一分钱”;劳斯莱斯的口号是“打造世界上最好的轿车”。这是以目标来设立愿景。
有的是以使命来设立愿景:比如美国把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称为“伊拉克自由战”,而苹果公司的使命是“让我们在世界留下痕迹”。
有的是以理念来设立愿景:比如北京奥运会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佳能是“共生——使地球上每一个个体,都能享受到地球的馈赠”。
同样,对于我们每个个体,也需要有对“伟大”的渴望。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当然,仅仅有愿景是不够的,成功的信心还需要胜利来浇灌。
1935年红军在湘江大败,从长征出发时的8万6千人锐减到3万人,可以说这是红军最低谷的时候。但在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带领红军取得了一系列了不起的胜利,如四渡赤水;二打娄山关,二战遵义城;智取三县,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等等。
这一系列的胜仗打下来,原先红军因为湘江大败而丢失的信心找了回来。在此之后,红军在与国民党、日军甚至美军的对抗当中,屡屡获胜。
作为一个领导,无论你领导的是上万人的大公司,还是2-3人的小团队,你需要做的,就是带领你的小伙伴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
这样,你赢得的不仅仅是事业上成功,你还赢得了你的小伙伴们对你的忠诚和信赖,因为你给了他们成功的体验,你给了他们战无不胜的自信。
所以,成功 = 对伟大的渴望 + 用胜利来浇灌。
3、用成长型思维灌输成功信念
你也许要问了,既然胜利如此地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取得胜利呢?
我们总不能打开我们的大脑颅骨,让胡教授用激光来刺激一下我们的背内侧前额叶吧。当然不用,你需要的是一个更高级的东西:成长型思维。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我举个例子:我们对于智力,有两种表述,你看一下你更倾向于哪种表述。
A. 人们的智力水平几乎是固定的,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B. 人们能够通过努力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如果你更倾向于A这个选项,那么你把智力当成一个自己几乎无法控制的固定事实,这就属于固定型思维。
如果你更倾向于B这个选项,那么你把智力当成是一个可增长的量,这就属于成长型思维模式。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与成功有关系呢?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杜维克教授测量了400多名12-13岁刚上初中的孩子的思维模式,然后追踪了他们在随后几年的学业成绩。她发现——
那些认为自身智力不可控制的孩子们,也就是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们,他们的成绩没有显著提升。
而那些认为自身智力是可以改变的孩子们,也就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们,他们的成绩则稳步提升。
成长型思维的核心,其实是你如何看待失败。固定型思维中,会认为“我数学不好”或者“我体育不行”,把失败归结于自我的能力。
但是如果转化成成长型思维,你会看到,你数学不好,可能是因为你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兴趣可以培养。你会看到,你需要找到适合你的体育运动,而不是直接抹杀自己的体育能力。
在看待成功上,成长型思维会认为,成功并非因为我们的“聪明”,而是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坚毅”。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达科沃斯教授发现“坚毅”是决定常青藤盟校本科生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而坚毅指的就是兴趣的保持和持续的努力。比如,“我对探究一个项目超过一个月不感到困难”,或者,“我开始做一件事情就会把它做完”。
我在发刊词中就提到,心理学才是科学的成功学。今天这一讲,我与你分享了成功学最核心的一个思想,那就是:成功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我们成功的信心来自于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经验,来自于相信自己能不断成长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今日得到
1、胜利者效应:在心理学中,我们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称之为胜者恒胜的“胜利者效应”。也就是说,胜利的信心不是用失败换来的,而是需要用胜利来浇灌。只有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才有我们战无不胜的信心。
2、如何灌输成功的概念,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塑造一个了不起的愿景,激励人去追求宏伟的目标。
第二步,用多次的胜利来强化成功的信念。
3、愿意激励人追求宏伟的目标
以目标来设立愿景。任何一个成功的组织都在构建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愿景。比如说沃尔玛的口号是“帮顾客省每一分钱”;劳斯莱斯的口号是“打造世界上最好的轿车”。
以使命来设立愿景:比如美国把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称为“伊拉克自由战”,而苹果公司的使命是“让我们在世界留下痕迹”。
以理念来设立愿景:比如北京奥运会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佳能是“共生——使地球上每一个个体,都能享受到地球的馈赠”。
4、仅仅有愿景是不够的,成功的信心还需要胜利来浇灌。作为一个领导,无论你领导的是上万人的大公司,还是2-3人的小团队,你需要做的,就是带领你的小伙伴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
5、成功 = 对伟大的渴望 + 用胜利来浇灌。
6、用成长型思维灌输成功信念。成长型思维的核心,其实是你如何看待失败。
固定型思维中,会认为“我数学不好”或者“我体育不行”,把失败归结于自我的能力。
但是如果转化成成长型思维,你会看到,你数学不好,可能是因为你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兴趣可以培养。你会看到,你需要找到适合你的体育运动,而不是直接抹杀自己的体育能力。
7、在看待成功上,成长型思维会认为,成功并非因为我们的“聪明”,而是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坚毅”。
8、划分重点:
成功是一个可以被灌输的概念。 如何灌输成功的概念?有两个步骤: 1、塑造一个了不起的愿景。 2、用多次的胜利来强化成功的信念。
可以用目标设立愿景,可以用使命设立愿景,可以用理念设立愿景; 即使是个体,也可以有对“伟大”的渴望。
帮助你取得胜利的成长型思维: · 不将失败看作无法改变的事情,不归咎于自己本身的能力。 · 相信自己能够改变,愿意坚持和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