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报稿件第二辑

你退后,让我来

——军人杜富国的扫雷壮举

文/江俊博

在中国和越南两国边境,存在着大面积雷区,给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广西和云南边境组织过多次排雷行动,由此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杜富国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10月的一天,云南扫雷大队在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组长杜富国带领战士艾岩身着防爆服,手持探雷器,出现在山坡上。

那是一处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曾夺去许多村民的腿脚甚至生命。先进的机械在这里并不能有效充分排雷,只能依靠人工。

知识链接:人工扫雷

在雷场上,扫雷官兵需要练就“听音辨雷”的技能。一旦探测到金属,在退后10厘米的地方,插上小红旗,扫雷兵或蹲或趴,用探雷针沿着45度角轻轻测探,用小刷子慢慢刷去浮土,直到发现地雷。一旦有人发现地雷,会通知所有人停止作业,并分散、清场,因为有的地雷会造成大面积杀伤。引爆地雷时,战士们都要撤到300米开外蹲着,并抬头看天,随时避开飞石。

“滴滴滴……”整片雷场只有探雷器发出的刺耳声。

他们忽然看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这很可能是一颗加重手榴弹,在它的下面极有可能还有个雷窝。

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

“查明有无诡计设置!”队长指示道。

“你退后,让我来!”杜富国接到指示,命令艾岩后退。

杜富国按照扫雷程序,小心翼翼地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突然,“轰”地一声巨响,弹体发生爆炸。

关键时刻,他奋不顾身,下意识地扑倒在艾岩一侧,因为自己的身体可以对艾岩形成掩护。

一股强烈的冲击波袭来,尽管杜富国穿着防护服,但他的双眼再也没有睁开,双腿再也不能行走。防护服被炸成了棉花状,他被炸成了一个血人,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杜富国当场昏迷。

军医紧急赶来,对杜富国进行急救包扎处理,战友们迅速护送杜富国到麻栗坡县人民医院进行先期抢救治疗。鉴于杜富国伤势严重,扫雷大队向桂林联勤保障中心第59医院请求进一步医疗救援。

经过医疗专家的抢救,杜富国逐渐转危为安。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杜富国接受了康复训练,他戴上了假肢,学会了独立吃饭、写字、做平板支撑……

正在逐步恢复的杜富国,没有放弃自己和未来,他的梦想,和所有中国人的梦一样绚丽多彩:做播音员,当作家,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扫雷工作。只是,杜富国由于双眼失明还要学好盲文。

在杜富国的背后,他的战友们仍然坚守在扫雷一线。每当新的任务来临,大队官兵人人都递交了请战书,主动申请去边境继续扫雷。

用爱照亮山里娃求学之路

——张玉滚老师的坚守

2001年,刚从南阳第二师范学校毕业的张玉滚,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留在城市,而是回到位于大山的家乡,跟着老校长来到了自己儿时的母校。

一走进教室,张玉滚的鼻子就酸了。映入眼帘的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样子:破桌子,破水泥台子,里面坐着十来个穷苦孩子。

老校长跟自己说了,眼下最困难的是没有老师教这些孩子。

学校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伏牛山区的黑虎庙村,村庄周围是海拔1600多米的尖顶山和58个“Z’字形急转弯构成的八里坡,村民无论去镇上还是去县城,都得翻山越岭走上十个多小时的路。

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然而,看着孩子们清澈无邪、渴望知识的眼神,张玉滚下定了决心,他要留在这里。

张玉滚从老校长手中接过了重担,他不仅要担负起孩子们的学习,还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并且,他真的挑起了一根重重的扁担,把书和作业本从外面挑进大山,把米面和蔬菜从镇上挑进学校。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张玉滚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从此,他就骑着摩托给孩子们运送粮食和书本。

学校师资紧缺,张玉滚就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能教书、能做饭、能裁缝、能治病的“全能型”教师。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他样样精通。数学课上,他和学生们一起制作钟表表盘、正方体、长方体等教具。科学课上,他带领孩子们去大山考察,自己动手做实验。英语课,张玉滚自掏腰包买录音机和磁带,先自学再给孩子们边播边教。

知识链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因此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称号给予人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

让张玉滚欣慰的是,这些年,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届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旧貌换新颜,不仅新建了教学楼、宿舍楼,还盖起了食堂。更令张玉滚自豪的是,在他任教之前,这里只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而现在已经有21个孩子考上大学了,有的还读起了研究生。

为了大山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张玉滚默默承受了多少心酸与苦楚?以下两件事最能说明:

学校食堂缺厨师,张玉滚就把在外地打工的妻子张会云叫了回来,张会云在为学生们轧面条时出现了意外,右手落下残疾,张玉滚深深地自责却又无奈。

2013年10月,张玉滚骑摩托车到镇中心校开会。当时山上起了大雾,摩托车撞上一块大石头,张玉滚摔晕过去,差点掉下悬崖。在医院住了没几天,他就急着回学校,在妻子的搀扶下站上讲台。

目前,荣获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的张玉滚,仍然坚守在大山深处的学校。他要用无边的师爱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正如他那十分质朴的话语:“我要尽我最大努力,让学生能够在学校里,得到温暖得到关爱。”

生死攸关的10秒钟

——铁路值班员徐前凯跳车救人的英勇事迹

自2008年退伍以来,徐前凯一直在铁路工作,历任都拉营站连结员、盘脚营站助理值班员、天台站车站值班员和小寨坝站车站值班员,2016年2月调到重庆车务段继续担任值班员。在徐前凯地家族里,爷爷、父亲、他,祖孙三代都是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工作9年来,他未发生一起违章违纪问题,消除了多起事故隐患,先后6次获得岗位技术比武第一、第二名,多次获得“安全生产标兵”“先进生产者”等荣誉。

2017年7月6日下午3点51分,徐前凯在车站进行调车作业。

知识链接:铁路值班员的工作职责

作为铁路值班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只要手中的对讲机中一传来接发列车的信息,无论风吹雨打,他都要精神饱满地在站台上有序地组织接发工作。值班员每天还要穿梭在候车大厅的人群中,巡查卫生和秩序情况,随时解答旅客的咨询,帮扶旅客也是值班员的工作之一。

徐前凯是有名的“热心肠”,在盘脚营站工作期间,他就曾救过一个横穿铁路的老人并获得嘉奖。

此时的他在前端领车,指挥着车列以11公里的时速前进。

突然,前方不远处有个老婆婆走上铁道。他连忙发出停车信号,并吹响口笛警示。老婆婆没有反应,仍背对着车列行走,车列由于惯性继续向前滑行。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徐前凯跳下车奋力奔向老婆婆,伸手将她往外拉。老婆婆吓懵了,一动也不动。车列越来越近,徐前凯抱住老婆婆用尽全力一推。老婆婆被推出了轨道,徐前凯的右腿却被车轮碾过,左腿也被刮掉了一大块肉。

从发现老人到事故发生,整个过程不足10秒。

老人得救了,徐前凯却因来不及避让,右腿不幸被碾压,导致膝盖以上高位截肢。

在医院,徐前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用钢铁般的意志克服了康复过程中的种种困难。2017年11月10日,在受伤后的第127天,在大家的祝福和忐忑中,装上义肢的徐前凯又站了起来!

史诗级迫降

——飞行英雄刘传健化险为夷

2018年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3U8633航班,空客A319飞机执飞重庆至拉萨任务。

飞机经过成都上空时,风挡玻璃突然爆裂。机长刘传健往旁边一看,副驾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幸亏他系了安全带。

知识链接:机长和副驾驶的区别

一架飞机会配一名机长和一名副驾驶,他们通常会五五分工驾驶飞机。机长和副驾的主要区别在于机长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权力。机长除了驾驶飞机外,还是飞行途中的管理者。这项职责通常是在机长不控制飞行的那段时间里进行,特别是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机长可以接收来自副驾、乘务员、调度员和空中交通指挥员的讯息,依此来做决定,确保飞行顺利。

可要命的是,驾驶室的仪表设备被大风掀翻,噪音极大,多数无线设备全部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操作飞机。

为了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刘传建必须先减速然后迫降。在向地面发出“7700”(意为我需要帮助)指令后,刘传建立刻调转方向,紧急迫降。

在零下40度的情况下,在十几秒钟的时间里,刘传健凭借高超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无一失误的完成了36个完整动作,带着128名乘客和机组实现了一次史诗级的迫降。

上午7时42分,飞机从万米高空安全降落在双流机场,机上所有旅客安全着陆。

次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对这次迫降给予了高度肯定,称机组“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避免了一次重大航空事故的发生”。刘传健成为这次事件中的“英雄机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拼音报稿件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