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悲歌——《美丽新世界》

我之前读过乔治·奥威尔的《1984》,他给我的感觉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与苦闷,在那种极具极权主义风格的社会形态中,我无法想象作为一个人应该如何去过活。但读后的思考,却让我又有了一丝庆幸,庆幸我们现世的社会必然不会走向《1984》中那样一个依靠高压控制的方式进行统治的时代。可能在奥威尔的时代,或者甚至说更久远的封建时代,人们的确会有这样的烦恼,集权主义有发展至极权主义的可能性,或者说只要统治者有足够的手腕能够去除统治的掣肘,极权主义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千年前的书同文车同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百年前的八股文,又何尝不像《1984》中那样,通过统治者强硬的政治手腕控制民众的自由、束缚民众的思想,但在最近的两百年间世界毕竟经历了政体的深化改革,极权主义已难以再现,所以读后虽然会有浓重的压抑感,但也会因为这种社会形态的遥远不可及而庆幸。

但《美丽新世界》带来的却是深深的恐惧与担忧

什么是自由?自由分几种等级。一种叫权力自由:你可以让外部环境在你的意志下运作;一种叫经济自由:你可以随意满足你自身的物质需求;一种叫思想自由:你可以随意思考、探索你所好奇的问题。思想自由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权利,也是人与动物差别最大的地方。

《1984》中,老大哥用强硬的手段控制思想自由,并定义了“思想罪”这一荒诞的罪种,但这种手段毕竟是靠后天对人思想的改造实施的,并不是所向披靡的,书中也提到,其实在老大哥的统治下也有不少思想活跃者在默默的反抗、挑战。

但显然,《美丽新世界》中的元首手段更为高明。在科技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他通过生物技术使得每一个社会中的个体在出生之前就已经被基因定义了性格、思想、智商、品行甚至未来一辈子将要从事的工作,而且为了不让这些个体受到“无用”的感情因素的影响,甚至剥夺了“父母”这一概念——孩子们都是在试管中培育出生的。

先天条件被预先定义了,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始终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培养员们后天的教育中通过一系列的制约手段让孩子们厌恶书、厌恶知识、厌恶美、厌恶创新、厌恶现在的我们所歌颂的爱情、亲情与好奇心。而为了真真切切地给他们营造一个“纯净”的生活环境,当局者们抹去了所有的艺术、文化、不必要的知识,并通过高超的科技消灭了疾病,连死亡都是定好日期去安乐,当然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旁人逝去的悲悯也一并被抹去了。

一切制约的目的皆在于:让人们喜欢他们无可逃避的社会命运。

当人们激情高涨的喊出那句:

共有、划一、安定

这句标语多么像:

自由即是奴役,物质即是力量,战争即是和平。

在这个社会中你不需要物质优越,因为所有物质都是共有的;你不需要有爱情,因为所有爱人也是共享的,婚姻?那可是禁忌之罪,一点都不开明;你不需要嫉妒其他人的地位,因为你从出生之前就已经发自内心的接受你就是一个阿尔法、德塔、伽马、或伊普西隆,你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幸好我不是其它阶级。当然,人类的情绪是千变万化的,总有思想开小差的时候,但这个时候我们还有一种神奇的药物——索麻。你感到不开心了?来一片索麻,瞬间你就会觉得世界充满了你想要的一切,或者说精神充满了你想要的一切,因为世界已经给你提供了你想要的一切(因为在伟大的制约下,你得不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在书中有一句话:

无效率和悲惨的自由,做个方钉眼里圆钉子的自由。

但很可惜,这个社会,没有人是圆钉子,即使你看上去是一枚圆钉子——像伯纳,也不过是有点生锈罢了,你的灵魂还是一枚方钉子。

我为什么会感到恐惧,因为我们的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使得这一社会形态完全有可能发生。《未来简史》中赫拉利给出了人类未来要攻克并且能够攻克的三大问题:长生不死,永恒幸福、化身为神。不正是在《美丽新世界》中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后社会的存在形态吗?没有了疾病,人类可以想活多久就活多久,当然为了人口稳定你需要在约定的时间幸福地接受死亡;所想所求皆触手可及,无可企及皆不想不求,这不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幸福的形态吗;化身为神可能难一点,但不要紧,在索麻的世界里,你就是神。

幸福快乐,是所有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标。而每个人的心性、成长环境的不同则造就了宏观层面幸福的多元化:儿孙满堂是幸福,日进斗金是幸福,朝登山川夜观海也是幸福。但如果通过伟大的技术,把人类对于幸福的定义与认可统一了,并且让人类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就是幸福,这种别人定义的幸福,这种完全没有悲伤与挣扎的幸福,还算是幸福吗。

我设想了一下,假如我也出生在那个社会,因为波氏程序与制约的作用,我一定也是一个单纯、幸福的人,我不会热爱会让我失去效率的大自然,我不会因为别人有什么而我没有而苦恼,我不会追逐爱情,不会追逐知识,我会从始至终都保有一颗赤子之心——真正意义上的赤子之心去生活,兢兢业业的工作,程序化但是也同样快乐的享受娱乐生活,甚至到生命的尽头,我都会满怀欢欣与感恩去接受死亡——别人要求的死亡。

这是个人的幸福,社会的幸福,却是历史与文明的不幸,甚至终结。

读完《美丽新世界》后,我对幸福有了另外的看法。我们总是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这是一种狭隘的幸福观,是剥夺了其它情绪后单一的幸福观,也是书中的幸福观。我们看待幸福应该从全局、从人生的角度去看幸福。

幸福不是当下我吃到了我想吃的东西所感受到的愉悦,也不是我追到了我喜欢的女孩,也不是我中了五百万的彩票一夜暴富,而是我一生中饱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掉进过悲伤之谷但也攀上过快乐之巅,我完完整整的承受了作为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所有境遇,感受过作为一个人能够感受的所有浓烈的情绪,但我最后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与认可,这样的幸福,才能叫幸福。

创造幸福需要的,不是一个纯净的外部环境,而是自由感知的权利。

我不要舒适,我要神,我要诗,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善,我也要恶,我要求一切享受快乐与不快乐的权利。

所幸,我的情绪依然敏感而健全,我的身体依然健康,我依然有去感受人生各种境遇的机会,幸甚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明悲歌——《美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