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是我看过的最简单又最精致的中国历史书

如果您关注我,会发现我写的内容十分庞杂,今天写旅游,明天写国宝,后天又写历史,哪一天高兴了还会写了书法、绘画和诗词鉴赏,完全是一个没有主题的人。

但如果您持续关注我,也会发现我有两大爱好。一是读历史类的书,二是逛博物馆。我还给自己这种习惯总结为,走不出门的时候就读书,想验证的时候就去博物馆,让国宝和文物带我穿越历史。有机会行路时,也不忘带着书,书路结合走得更扎实。

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陕西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浙江博物院等,全国大大小小博物馆我去了几十个;《中国通史》《国史大纲》《中国书法史》《中国绘画史》《中国服装史》《中国陶瓷史》《剑桥中国史》等,不算学历教育阶段,中国的通史和专史,我也读了几十本。

在读书和看博物馆过程中,感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一个博物馆都是越去越想去,每一本书都是越看越想看,既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又开阔了的眼界,更增强对文化的自信。

由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霍吉淑著,顾雯、谢燕翻译的《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实现了我看博物馆和读历史书的两个愿望。由于历史的原因,大英博物馆收藏了我国大量的国宝级文物,据说有3万多件,每一件都是精品。包括国内很多博物馆都没有的唐代摹本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宋代汝窑瓷器、元代青花,以及敦煌壁画等。

中国是最重视历史的国家,没有之一。但我们的历史书往往线条比较单一,讲理和叙事方法也大都雷同,读久了难免会有枯燥之感。这本书,以承载着文明印记的文物为基点,再用时间顺序把这些文物串成“线”、缀成“面”,并透过其背后社会的人、事、时、地和技艺,条理清晰、简单明了地讲述中国七千多年的历史。全书虽有300多页,文字量却只有26万,且主要是展品的介绍、说明和流传过程,读着一点也不累。书中精选出了600多件文物最精美角度的图片,虽说只有一个角度,且颜色和质感都是实物有较大差异,但仍然让人叹为观止。

也许有人说,这本书其实只能算是一本艺术史,这观点也对也不对。说它对,是因为书的确是从文物展品生发出现的,是在写明它们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说它不对,是因为它的研究和写作角度并不只是进行审美判断,更是在挖掘历史事实,归纳历史原因,探索历史价值,把文物包含的史实放在历史的共时性和历时性中进行对比、整理和研究时便能建立起一道逻辑链,从而能够抓住这一历史阶段的某些特质。

这本书还让我对“博物馆里的解说词如何更吸引人?”有了一点思考。我在博物馆听过真人讲解,也听过电子解读,都能把展品讲清楚,但总觉得有点板起面孔说教的意味,缺少点温度,没有站在参观者的角度来讲,难以引起大家的兴趣和热爱。

据于此,我说这是我看过的最简单又最精致的中国历史书。如果什么时候这些文物都能回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更容易近距离欣赏就更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是我看过的最简单又最精致的中国历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