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吗”?

最近读了《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看上去这是一本很薄的书,不想其他类似主题的书那么厚。我疑惑着他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把这个很大的议题书写清楚。

因其曾持续稳居亚马逊第一,并评为“2015年最佳读物”,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期待。

然而结果,远未及我的预期。全书的主要内容,都是呈现假大空的状态。以至于读完之后,没有被刺激到激发内驱力,也并未找到放下书后的下一步,马上可以去实践的指导。


封面

先来讲一下全书的亮点,空泛的东西留在最后,先整理一下本书的可取之处。

这应属其论点,这本书的亮点在几年前应该算得上新颖前卫,即便是放到现在,仍对大多数迷茫在生活与工作中的人受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想要的更少,更少的物质诱惑,更少的无用信息;每个人想要的又是更多的,更多的高效时间,更多的品质生活,更多的与家人相伴。而唯一能同时实现“更少”和“更多”的方法就是找到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

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描述了6个生活中阻碍找到“最重要的事”的谎言,这几个应该是被普遍价值观和社会所接受的,作者在此批判这些错的谎言。

每件事都很重要 / 你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 / 过上有规律的生活 / 意志力触手可及 / 平衡工作与生活 / 大即不佳

第二部分,也就是最核心的部分,描述了3个实践找到“最重要的事”的方法。(这部分最重要确篇幅最短,印象不及前后两部分深刻)

关键问题 / 成功的习惯 / 如何找到正确答案

最后一部分,作者继续罗列了一些观点去解释前两部分。(这也是我最看不懂其逻辑的地方,为何不将这些论点,直接放在前两部分里面)

找到生活的目标 / 确定优先事务 / 高效的生活 / 三个承诺(1.达到精通。2.从“E”到“P”。3.遵循间责周期) / 四个小偷(1. 不会说“不”。2.害怕混乱。3.糟糕的健康习惯。4.逆境) / 生命的旅程


讲完本书的逻辑,我将罗列一下,我认为本书的重要有价值论点:

一、谎言:首先我们要先放弃这些固有的观念
(1.每件事都很重要 2.你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 3.过上有规律的生活 4.意志力触手可及 5.平衡工作与生活 6.大即不佳)

— 帕累托法则(80/20法则):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80%的收获是来自其中最重要的20%的付出。我们要找到20%中的20%中的20%...知道找到最重要的一件事。

— “多任务处理”,这个短语最早来源于对计算机程序处理问题的描述,其在不同的任务间切换,分别完成每个任务。但因其切换时间较短,留下了多任务处理的谎言。

(这是个世纪谎言,不知道多少工作的JD上都描写了希望候选人具有多任务处理的能力,而这仅仅是在工作之后,而我们往往还在生活中,同时处理着家庭和工作。现在我们知道,连计算机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 自律的生活是假象。自律其实不及习惯,我们需要做的乃是将我们找到的那件重要的事情,不用自律的方式,而是将其培养成习惯,这样我们将不费力的每天重复的做它。而一个习惯的平均养成时间为66天。

— “棉花糖实验”,如果5岁左右的小朋友,可以忍住5分钟棉花糖的诱惑,而得到第二个棉花糖作为奖励。而获得奖励的小朋友,日后更成功。这体现了意志力的重要性,也说明意志力其实是生来不等的。

— “意志力就像车里的燃油…你每拒绝一次诱惑,就消耗一点。”- 凯瑟琳福斯《预防》

所以作者认为,每当意志力被消耗一点,就需要休息时间补给一些意志力。而把重要的事情留在休息之后。

(但就社会心理学的描述,意志力的修复是需要系统的休息,也就是说,白天短暂的休息,仅仅是降低意志力的消耗速度。假如一个人一天的意志力是100,早餐不吃挤了地铁,到达公司剩下90,这时吃一块巧克力,意志力还是90,而不吃巧克力直接继续工作,意志力可能快速下降到85. 只有回家整顿休息,意志力才能重新被修复到100。)

二、真理,下面我们将实践找到最重要的事
(1.关键问题 2. 成功的习惯 3.如何找到正确的答案)

关键问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答案的质量,都是直接由问题的质量所决定的”,所以关键就是找到“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成功的习惯:

1.理解并坚信你要做的那件重要的事 2. 把那件最重要的事利用起来 3.每天问自己“要做哪件最重要的事”,并把它变成习惯 4. 不断地提醒自己 5. 适当地寻求支持

(这里作者举例了在生活的各个维度,都应该找到最重要的事,如精神生活、健康状况、私人生活、重要的圈子、工作、生意、财富,可这难道不是想要多件事的体现吗,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于生活方方面面的执念,都想要才会痛苦)

如果找到正确的答案?

1.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大而具体的问题 2. 找到正确的答案,思考可行性,制定有弹性的目标

这部分可以浓缩精华成六个字“提问题找答案”。如果答案不对,那就是问题没提好。怎么提好问题呢?就是不断问自己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找答案要突破原有的思维限制,找到自己想不到的方案。

然而问题怎么提?什么样的问题算是关键问题?答案怎么找?既然要突破自我认知,就不是仅仅几句“要找到答案”可以实践的。

三、成就卓越,如何稳定地做到每个当下都在做“最重要的事”
(1.找到生活的目标 2.确定优先事务 3.高效的生活 4.三个承诺(a.达到精通。b.从“E”到“P”。c.遵循间责周期)5.四个小偷(1. 不会说“不”。2.害怕混乱。3.糟糕的健康习惯。4.逆境) 6.生活的旅程)

生活的目标不应是物质

“幸福就诞生于圆梦的征途中”“那种有着相当高的收入又不用为经济目标而拼命赚钱的人,在我眼里才算是富足之人”(富足与财务无关,每个人生来都是内在富足的,当你找到内在的富足,就不需要外在的财富)

确定优先事务

我们不断地在生活中犯这样的错,用“今天的100美元”换“明天的200美元”“回报周期越长,人们想得到他的动机就越小”,当我们制定目标时:

长期目标--5年目标-- 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当下

高效的生活:

1. 留出空闲时间(最重要!)

2. 留出做优先事务的时间 (一天至少4个小时)

3. 留出做计划的时间(反思时间)

高效人士的每日能量计划:

1. 冥想、祈祷、让自己有充足的精神动力。

2. 吃好、多锻炼、睡眠充足、让自己体力充沛。

3.与心爱的人拥抱、接吻、大小、拥有情感动力

4.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5. 为重要的一件事留出时间,充实自己的商务动力


讲在后面,简单列一下我大体觉得失望的几点原因,仅代表个人想法:

- 故事之后直接讲述观点,但该故事和想表达的观点连接性不强。亦或者没有讲清楚其连接性。

- 逻辑无法自洽,如“多任务处理”部分中,“我们不是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是一直暗示自己要同时做更多的事”更恰当的逻辑是,“我们不是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是想要得到的太多。”

- 一些浅显的观点,都要用一个大的故事包装。反而大的论点没有足够的案例,具体说明其可行性,而案例本身没有深刻到触及人心。

- 观点自相矛盾,如关于四个小偷的藐视中的“逆境”与“害怕混乱”,前者说,环境很重要,需要在又利的环境中,清除环境障碍才能逐渐接近成功。后者说,成功就不应该害怕混乱,忽视环境的混乱,当有能力的时候,就有解决混乱的能力。

ps:

起初当我拿起这本书,我内心是抱着一种想要找到属于我的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不知道是否有人同我一样。

但第一次读完,除了几个论点(这些论点也多次在各种书籍中被提及),其余的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记忆,更没有激发我的内驱力。

但其中的一些论点确实值得仔细再推敲,于是我阅读了第二遍和第三遍,整理出了这些笔记,望对正在或将要拿起书的你有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