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颠覆性、革命性的经典作品。
解答看门大叔的人生三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向何处去?)作者道金斯用一个新的视角(基因)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是一本可能会颠覆你世界观人生观的著作。
介于这本书已出版40周年,著作中有些关于生命科学的一些观点,基于最新的科学发现会有部分的补充和说明,还有最终两章中有很多作者对于四十年间大家(普通民众和专业人士)这本书的部分存在争议的问题的解答和学术上的辩论。关于学术上的争论的部分,对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的读者比较友好。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是对广大读者比较友好的。
作者道金斯把建立于自然选择基础上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部分,第一次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利他和利己行为,遗传学上自私的定义、进犯行为的进化、亲族学说、性比例学说、相互利他主义等各种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各种研究发现。随着一章一章的层层递进,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思想实验带领着读者。看到第十三章时,觉得人性为何如此复杂,光明与黑暗共存,源于自然选择。
基因和生存机器
达尔文告诉我们,我们由何而来,人由进化而来。经由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任何东西应该都是自私的。在这本书中所指的利他和自私的定义都是指行动上的,而不是主观意识上的。而所有的“利益”都是指“生存的机会”。明显的利他行为实际上都是伪装起来的自私行为。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初的有机体、单细胞生物到哺乳动物到智人,这一步步的进化,都只是复制因子在自然选择下的结果。这些复制因子我们称为基因。而我们是他们的生存机器。
进犯行为
对于生存机器来说,合乎逻辑的策略似乎是将其竞争对手杀死,然后最好把它们吃掉。尽管自然界会发生屠杀和同类相食的现象,但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却是对自私基因理论的幼稚理解。而在实际上,动物的进犯行为是克制而且是有一定规则的行为。在这里必须介绍一个概念叫做ESS。在种群中大部分成员所采取的策略,而这种策略的好处是其他策略所不及的,这种策略就是进化稳定策略也叫ESS。书中详细解释了这个ESS策略如何发挥它的作用的。就像大猩猩群体只会杀死落单的雄性大猩猩,而留下它的配偶,在遇到另一个大猩猩群体时并不会互相厮杀。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最大程度上让自己的基因存活下来。而基因则是作用于这些大型的躯体内的。这些躯体是这些在进化上稳定的自私基因的产物。
基因种族
而在亲族之内,自私的基因必须终于不同的个体。在自然届中亲族之间存在的利他行为。这些物种的成员不经常迁居或在小群体中迁居,你偶然遇见的任何个体都很有可能是与你相当接近的近亲。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你所遇见的这个物种的任何成员一律以礼相待”这条准则具有积极的生存价值,因此凡能使其个体倾向于遵循这条准则的基因,可能会在基因库里兴旺起来。我们所看到的猴群和鲸群里的利他行为。就是属于这种情况。父母之爱的背后,仍然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用。但雄性动物相较于雌性动物不那么乐于抚养下一代是因为它们没有雌性动物那么容易辨认谁是它们的后代。稍后会再详细说明。
在自然界中,存在计划生育物种个体会自动调节卵窝数,绝非出自利他性的动机。它们不会为了避免过多地消耗群体的资源而实行节制生育。它们节制生育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它们现有子女的存活数。这意味着不能生育过多或者生育过少。这仍然是为了自私的基因能最大程度的生存下去。
代际之争
先介绍一个概念,亲代投资:亲代对子代个体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投资,从而增加了该个体生存的机会(因此得以成功繁殖),但以牺牲亲代对子代其他个体进行投资的能力为代价。任何一个母体一生中能够对子女进行的亲代投资是有一定总量的。这本书里还提到妇女为什么会停经,也是出于自私的基因需要抚养孙子孙女,它们存活的几率远高于年老所生子女。促进对更需要帮助的个体而不是对自身进行投资的基因,能够在基因库中取得优势,即使受益者体内只有这个个体的部分基因。动物表现出亲代利他行为和任何形式的亲属选择行为,原因就在此。而资源是有限的,亲代(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间如何平衡这个矛盾呢?当我们观察野生种群时,我们往往能看到一些欺诈行为,比如嗷嗷待哺的幼代总是装作很饥饿的样子。而自然选择往往有利于表现这种行为的幼儿,促使幼儿进行欺骗的基因在基因库里处于优势地位。
关于自私的基因在亲族中的表现,我们人类能有什么需要借鉴的吗?我们只有把利他主义的美德灌输到我们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两性战争
在自然界有性繁殖的物种中,性配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不信任和相互利用的关系。由于精子和卵子在大小和数量方面存在根本差别,雄性个体一般来说大多倾向于雌雄乱交,而缺乏对后代的关注。雌性个体只能以比较慢的速度生产有限的卵子,因此它和不同的雄性个体频繁的交配不会有什么好处。一方面,雄性个体每天能够生产数以百万计的精子,如果它利用一切机会和尽量多的雌性个体交配,它只会从中得到好处而不会有任何损失。这对于我们人类应该有何借鉴意义呢?
基因选择论还是基因决定论?
写在基因里,这就是确定的。这样的思想作者认为这是“有毒的”。我们在人群中所观察到的差异,基因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它的效果可能会被其他原因压制、改变、增强,或是反转。基因可能会改变其他基因的效果,可能会改变环境起的作用。内部以及外部的环境事件可能会改变基因的效果,也可能会改变其他环境事件的效果。所以基因不是决定你一生而无法改变的。
不要再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吓倒,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什么?完全取决于我们的人性而非自私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