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十五日》读后感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两京十五日》这本书的读后感。我的读后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第二部分是人物形象与性格,第三部分是感受。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故事开始。在大明洪熙元年五月十八日(丁亥)这一天,有两个人,来到了一个与互相都很接近的地方,其中的一个人便是洪熙朝的太子朱瞻基,另一人则是南京应天府捕头吴不平的儿子吴定缘,吴定缘在南京的扇骨台值守,而太子乘坐着宝船来到了外秦淮河的河岸附近,太子的宝船被赠送宝船之人炸毁了,太子落水,而吴定缘游到水里救出了太子,太子便回了南京宫城,然而却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紫禁城的步行八百里加急信,说是洪熙皇帝得了大病,急召太子回北京,而太子和当时一位詹事府的行人于谦还有一个女医师苏荆溪一起,先出了南京城,来到了扬州的瓜洲渡,再出发,去了淮安,穿过淮安,随着河道继续北上,到了汶上城,经过东平湖之后就兵分两路。事前吴定缘在南京被白莲教佛母手下的左右护法昨叶和与梁兴甫给抓走了,带到了济南,那也是佛母的所在地,于是太子和苏荆溪来到了济南营救吴定缘,而于谦继续北上来到了临清,与太子的舅舅张泉汇合,再与太子他们汇合,继续北上。过了临清便是德州,在德州,太子一行人登上了速度更快,体积更大的海落船,过了阁上闸和沧州以及霸州之后,就到了北京城外的大兴。一行人从大兴进到北京之后才会发现原来整个北京城已经全部被水给淹没了,上面不能走车马,只能用船,后来太子顺利进京,让企图夺取皇位的汉王失败了。

吴定缘:吴定缘其实是吴不平的养子,他真正的父亲却是极力阻止永乐皇帝朱棣进入北京城夺取建文帝皇位的铁铉,他的真名叫铁福缘,吴不平原来还是济南城里的捕头,原名钟二勇,铁福缘只要一看见火光或者是太子就会犯羊角风,但后来在长陵的时候,同时看到了太子和火光,就解除了羊角风,找到了病根。这个人的性格很古怪,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会带一些嘲讽的意味,但是到了危急时刻也奋不顾身地战斗,去保护同伴,是一条汉子。

朱瞻基:太子是一个比较憨厚的人,同《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太子李亨的性格比较相似,但能在突发时刻想出唯一破局的方法,既有智谋而又憨厚,有时候听到别人说自己不配作为人君,就会很愤怒,后来治国有方,年号宣德。

苏荆溪:苏荆溪曾经是一座医馆里面的最高等医师,已经退出医馆,在达官贵人之间治病,因为痛恨殉葬制度,并且恰好有一位很好的手帕交进宫被殉葬而死,由此跟着太子北上杀每一个与那位手帕交的死有关的人。

于谦:于谦是一个大嗓门,为人公正,对于实物、地理等方面颇有兴趣,在路上便是于谦规划的路线,朱瞻基曾想让于谦去做朝廷里的御史,越是性格直爽的人就越适合于去当御史,对每一位官员甚至是皇帝提出意见。

梁兴甫:梁兴甫原来在铁铉手下,是一员猛将,在铁铉被捕直至被杀害这一段期间,梁兴甫一直在别人的手下,后来才知道铁铉死了,佛母安慰他说铁铉收到的酷刑是尸陀密法,是个重情重义的大汉。

昨叶和:昨叶和出生在一个闹饥荒的地方,他们饿得不行了就直接吃人,后来昨叶和也差一点被吃,新亏佛母路过救了她,以后就随身带着吃的,就怕吃了这一顿就没有下一顿了,她其实可以是一个正常人,只不过迫于生活,才当上了白莲教左护法。

        《两京十五日》的作者是马伯庸,也是《长安十二时辰》和《古董局中局》的作者,我认为这本书的质量很好,以明朝的历史为背景,写了这么一部小说,还有真正历史上宣德皇帝在两京之间行进的图表,确实明确的标出了路径,对于读这部小说有更好的理解。我把它推荐给每一位看到我这篇文章的人。最后以小说里的最后一句话为我这篇读后感的结尾。

那里有一条贯穿南北、昼夜奔涌的千里长河,河上船只如梭,繁盛至极,仿佛天生就该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京十五日》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