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S源码剖析,完整流程解读

目录

  • 1 AQS是什么
  • 2 AQS加锁流程
  • 3 结构
  • 4 AQS方法概览
  • 5 AQS源码剖析
    • 5.1 加锁方法
    • 5.2 释放锁
    • 5.3 await等待
    • 5.4 signal唤醒

1 AQS是什么

​ AQS即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缩写,翻译为抽象队列同步器,是一种用来构建锁和同步器的框架。 平时使用较多的ReentrantLock、CountDownLatch就是基于AQS实现。

​ AQS 核心思想: 如果有线程来请求共享资源空闲,则将当前请求资源的线程设置为有效的工作线程,并且将共享资源设置为锁定状态。如果被请求的共享资源被占用,那么就需要一套线程阻塞等待以及被唤醒时锁分配的机制,这个机制 AQS 是基于 CLH 锁 (Craig, Landin, and Hagersten locks) 实现的。

CLH 锁是对自旋锁的一种改进,是一个虚拟的双向队列加粗样式(虚拟的双向队列即不存在队列实例,仅存在结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暂时获取不到锁的线程将被加入到该队列中。AQS 将每条请求共享资源的线程封装成一个 CLH 队列锁的一个结点(Node)来实现锁的分配。在 CLH 队列锁中,一个节点表示一个线程,它保存着线程的引用(thread)、 当前节点在队列中的状态(waitStatus)、前驱节点(prev)、后继节点(next)。

AQS基于CLH队列分配的模式有两种:默认独占模式和共享模式

​ 当以独占模式获取时,尝试通过其他线程获取不能成功。多线程获取的共享模式可能成功。除了在机械意义上,这个类不理解这些差异,当共享模式获取成功时,下一个等待线程(如果存在)也必须确定它是否也可以获取。在不同模式下等待的线程共享相同的FIFO队列。通常,实现子类只支持这些模式之一,但是两者都可以在ReadWriteLock发挥作用。仅支持独占或仅共享模式的子类不需要定义支持未使用模式的方法。

2 AQS加锁流程

AQS的加锁流程并不复杂,只要理解了同步队列条件队列,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流转,就算彻底理解了AQS

  1. 当多个线程竞争AQS锁时,如果有个线程获取到锁,就把ower线程设置为自己

  2. 没有竞争到锁的线程,在同步队列中阻塞(同步队列采用双向链表,尾插法)。

  3. 持有锁的线程调用await方法,释放锁,追加到条件队列的末尾(条件队列采用单链表,尾插法)。

  4. 持有锁的线程调用signal方法,唤醒条件队列的头节点,并转移到同步队列的末尾。

  5. 同步队列的头节点优先获取到锁

整体流程图如下:

可能同步队列条件队列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分别什么情况下线程会进入指定队列呢?

简单来说是获取锁没成功的时候线程进入同步队列排队,当占用锁的线程调用了await方法,该线程会进入条件队列,等待被唤醒。详细如下:

首先要明白调用lock方法的流程是:调用时马上尝试获取锁,如获取不到,则加入到AQS的等待队列中去,获取不到锁的线程都在AQS的队列中依调用顺序存放。而Condition自己也维护了一个队列,该队列的作用是维护一个等待signal信号的队列,两个队列的作用是不同。

总的来说,每个线程仅仅会同时存在于以上两个队列中的一个,其中,Conditon的等待队列中存放的是调用了await方法的线程,AQS存放的是调用了lock方法的线程,流程如下(以ReentrantLock举例):

  1. 线程1调用reentrantLock.lock时,线程被加入到AQS的等待队列中。

  2. 线程1调用await方法被调用时,该线程从AQS中移除,对应操作是锁的释放。

  3. 接着马上被加入到Condition的等待队列中,以为着该线程需要signal信号。

  4. 线程2,因为线程1释放锁的关系,被唤醒,并判断可以获取锁,于是线程2获取锁,并被加入到AQS的等待队列中。

  5. 线程2调用signal方法,这个时候Condition的等待队列中只有线程1一个节点,于是它被取出来,并被加入到AQS的等待队列中。 注意,这个时候,线程1 并没有被唤醒。

  6. signal方法执行完毕,线程2调用reentrantLock.unLock()方法,释放锁

说得直白点,线程1,和线程2都是在 不过是在 以上两个等待队列中来回切换,每个队列表示的意义不同。

3 结构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类的主要变量如下

// 继承自AbstractOwnableSynchronizer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extends AbstractOwnableSynchronizer {
  
    // 同步状态,0表示无锁,每次加锁+1,释放锁-1
    private volatile int state;

    // 同步队列的头尾节点
    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Node head;
    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Node tail;

    // Node节点,用来包装线程,放到队列中
    static final class Node {
        // 节点中的线程
        volatile Thread thread;

        // 节点状态
        volatile int waitStatus;

        // 同步队列的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
        volatile Node prev;
        volatile Node next;

        // 条件队列的后继节点
        Node nextWaiter;
    }

    // 条件队列
    public class ConditionObject implements Condition {
        // 条件队列的头尾节点
        private transient Node firstWaiter;
        private transient Node lastWaiter;
    }
}

无论是同步队列还是条件队列中线程都需要包装成Node节点。但是同步队列中是使用prevnext组成双向链表,nextWaiter只用来表示是共享模式还是排他模式。

条件队列没有使用到Node中prev和next属性,而是使用nextWaiter组成单链表。

这个复用对象的设计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同步队列head节点是个哑节点,里面并没有存储线程对象。当然head节点也可以看成是给当前持有锁的线程使用的。

Node节点的状态(waitStatus)共有5种:

  • 1 cancelled:表示线程已经被取消
  • 0 初始化:Node节点的默认值
  • -1 signal: 表示节点线程在释放锁后要唤醒同步队列中的下一个节点线程
  • -2 condition: 当前节点在条件队列中
  • -3 propagate: 释放共享资源的时候会向后传播释放其他共享节点(用于共享模式)

4 AQS方法概览

AQS支持独占和共享两种访问资源的模式(独占模式又叫排他模式)。

不管是那种模式,加锁和释放锁的流程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加锁->不成功重复尝试->释放锁

// 加锁
acquire();
// 加可中断的锁
acquireInterruptibly();
// 一段时间内,加锁不成功,就不加了
tryAcquireNanos(int arg, long nanosTimeout);
// 释放锁
release();

加锁和释放锁的抽象方法有以下几个:

// 加独占锁
protected boolean tryAcquire(int arg)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 释放独占锁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int arg)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 加共享锁
protected int tryAcquireShared(int arg)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 释放共享锁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Shared(int arg)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 判断是否是当前线程正在持有锁
protected boolean isHeldExclusively()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可以看到都是只定义了抽象方法,具体的实现逻辑由子类实现:ReentrantLockCountDownLatch等等

5 AQS源码剖析

5.1 加锁方法

整体的加锁流程如下:
AQS源码剖析,完整流程解读_第1张图片

下面看下具体实现方法。类中定义了加锁方法acquire,进入源码:

// 加锁方法,传参是1
public final void acquire(int arg) {
    // 1. 首先尝试获取锁,如果获取成功,则设置state+1,exclusiveOwnerThread=currentThread(留给子类实现)
    if (!tryAcquire(arg) &&
            // 2. 如果没有获取成功,把线程组装成Node节点,追加到同步队列末尾
            acquireQueued(addWaiter(Node.EXCLUSIVE), arg)) {
        // 3. 加入同步队列后,将自己挂起
        selfInterrupt();
    }
}

会先尝试获取锁,如果加锁成功,state+1,这也是可重入锁的一种思想。如果失败,加入同步队列末尾排队。

源码中主要的方法就三个tryAcquireacquireQueuedaddWaiter

tryAcquire方法,只是做了个定义,具体逻辑完全由子类实现,之后会拿ReentrantLock举例。

先看下addWaiter方法源码:

// 追加到同步队列末尾,传参是共享模式or独占模式
private Node addWaiter(Node mode) {
    // 1. 组装成Node节点
    Node node = new Node(Thread.currentThread(), mode);
    Node pred = tail;
    if (pred != null) {
        node.prev = pred;
        // 2. 在多线程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通过CAS方法追加到同步队列末尾
        if (compareAndSetTail(pred, node)) {
            pred.next = node;
            return node;
        }
    }
    // 3. 在多线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使用死循环保证追加到同步队列末尾
    enq(node);
    return node;
}

此时传的是Node.EXCLUSIVE为独占模式,核心是调用compareAndSetTail方法,就是常说的CAS,不断自旋获取锁。如果竞争激烈会调用enq死循环保证入队,enq源码如下:

// 通过死循环的方式,追加到同步队列末尾
private Node enq(final Node node) {
    for (; ; ) {
        Node t = tail;
        if (t == null) {
            if (compareAndSetHead(new Node()))
                tail = head;
        } else {
            node.prev = t;
            if (compareAndSetTail(t, node)) {
                t.next = node;
                return t;
            }
        }
    }
}

再看一下addWaiter方法外层的acquireQueued方法,作用就是:

  1. 在追加到同步队列末尾后,再判断一下前驱节点是不是头节点。如果是,说明是第一个加入同步队列的,就再去尝试获取锁。(因为有可能在尝试获取锁之后的一系列操作中,锁正好被释放,所以需要再尝试一次)。
  2. 如果获取锁成功,就把自己设置成头节点。
  3. 如果前驱节点不是头节点,或者获取锁失败,就逆序遍历同步队列,找到可以将自己唤醒的节点。
  4. 最后才放心地将自己挂起
// 追加到同步队列末尾后,再次尝试获取锁
final boolean acquireQueued(final Node node, int arg) {
    boolean failed = true;
    try {
        boolean interrupted = false;
        for (; ; ) {
            // 1. 找到前驱节点
            final Node p = node.predecessor();
            // 2. 如果前驱节点是头结点,就再次尝试获取锁
            if (p == head && tryAcquire(arg)) {
                // 3. 获取锁成功后,把自己设置为头节点
                setHead(node);
                p.next = null;
                failed = false;
                return interrupted;
            }
            // 4. 如果还是没有获取到锁,找到可以将自己唤醒的节点
            if (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p, node) &&
                    // 5. 最后将自己挂起
                    parkAndCheckInterrupt())
                interrupted = true;
        }
    } finally {
        if (failed)
            cancelAcquire(node);
    }
}

其中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方法,找到可以将自己唤醒的节点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是排自己前面最近的有效节点,跟入源码:

// 加入同步队列后,找到能将自己唤醒的节点
private static boolean 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Node pred, Node node) {
    int ws = pred.waitStatus;
    // 1. 如果前驱节点的状态已经是SIGNAL状态(释放锁后,需要唤醒后继节点),就无需操作了
    if (ws == Node.SIGNAL)
        return true;
    // 2. 如果前驱节点的状态是已取消,就继续向前遍历
    if (ws > 0) {
        do {
            node.prev = pred = pred.prev;
        } while (pred.waitStatus > 0);
        pred.next = node;
    } else {
        // 3. 找到了不是取消状态的节点,把该节点状态设置成SIGNAL
        compareAndSetWaitStatus(pred, ws, Node.SIGNAL);
    }
    return false;
}

从代码可以看到,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不是取消状态的节点,并把该节点的状态设置成SIGNAL。为什么这步是必须的呢?

只有节点状态是SIGNAL,当他释放时才会有唤醒下一个这步动作。当节点刚加入队尾时,它后面不再有其他节点,不需要有唤醒这不动作,所以默认不是SIGNAL状态。

简单理解就是:你来排队买东西,拍下前面的人让他买完后回头叫你一声。

5.2 释放锁

AQS源码剖析,完整流程解读_第2张图片

// 释放锁
public final boolean release(int arg) {
    // 1. 先尝试释放锁,如果释放成功,则设置state-1,exclusiveOwnerThread=null(由子类实现)
    if (tryRelease(arg)) {
        Node h = head;
        // 2. 如果同步队列中还有其他节点,就唤醒下一个节点
        if (h != null && h.waitStatus != 0)
            // 3. 唤醒其后继节点
            unparkSuccessor(h);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其中重点方法有tryReleaseunparkSuccessor,tryRelease也是由子类去实现,下面看下unparkSuccessor方法,唤醒其后继节点,进入源码:

// 唤醒后继节点
private void unparkSuccessor(Node node) {
    int ws = node.waitStatus;
    // 1. 如果头节点不是取消状态,就重置成初始状态
    if (ws < 0)
        compareAndSetWaitStatus(node, ws, 0);

    Node s = node.next;
    // 2. 如果后继节点是null或者是取消状态
    if (s == null || s.waitStatus > 0) {
        s = null;
        // 3. 从队尾开始遍历,找到一个有效状态的节点
        for (Node t = tail; t != null && t != node; t = t.prev)
            if (t.waitStatus <= 0)
                s = t;
    }
    // 3. 唤醒这个有效节点
    if (s != null)
        LockSupport.unpark(s.thread);
}

5.3 await等待

调用await方法,线程会从头结点让出,排到条件队列末尾,并释放锁,将自己挂起。下面流程图蓝色区域有一步要判断是否在条件队列,因为有可能条件队列就它一个,在刚进入队列到释放锁这段时间内,当前占锁的线程调用了signal方法,它又移到了同步队列末尾。

AQS源码剖析,完整流程解读_第3张图片

持有锁的线程可以调用await方法,作用是:释放锁,并追加到条件队列末尾。

// 等待方法
public final void a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如果线程已中断,则中断
    if (Thread.interrupted())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 1. 追加到条件队列末尾
    Node node = addConditionWaiter();
    // 2. 释放锁
    int savedState = fullyRelease(node);
    int interruptMode = 0;
    // 3. 有可能刚加入条件队列就被转移到同步队列了,如果还在条件队列,就可以放心地挂起自己
    while (!isOnSyncQueue(node)) {
        LockSupport.park(this);
        if ((interruptMode = checkInterruptWhileWaiting(node)) != 0)
            break;
    }
    // 4. 如果已经转移到同步队列,就尝试获取锁
    if (acquireQueued(node, savedState) && interruptMode != THROW_IE)
        interruptMode = REINTERRUPT;
    if (node.nextWaiter != null)
        // 5. 清除条件队列中已取消的节点
        unlinkCancelledWaiters();
    if (interruptMode != 0)
        reportInterruptAfterWait(interruptMode);
}

其中主要方法addConditionWaiter将该线程加入等待队列中排队,进入源码:

// 追加到条件队列末尾
private Node addConditionWaiter() {
    Node t = lastWaiter;
    // 1. 清除已取消的节点,找到有效节点
    if (t != null && t.waitStatus != Node.CONDITION) {
        unlinkCancelledWaiters();
        t = lastWaiter;
    }
    // 2. 创建Node节点,状态是-2(表示处于条件队列)
    Node node = new Node(Thread.currentThread(), Node.CONDITION);
    // 3. 追加到条件队列末尾
    if (t == null)
        firstWaiter = node;
    else
        t.nextWaiter = node;
    lastWaiter = node;
    return node;
}

5.4 signal唤醒

当前持有锁的线程,调用signal方法,会将条件队列中头结点移到同步队列末尾。

AQS源码剖析,完整流程解读_第4张图片

唤醒条件队列的头节点,并追加到同步队列末尾。

// 唤醒条件队列的头节点
public final void signal() {
    // 1. 只有持有锁的线程才能调用signal方法
    if (!isHeldExclusively())
        throw new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 2. 找到条件队列的头节点
    Node first = firstWaiter;
    if (first != null)
        // 3. 开始唤醒+
        
        doSignal(first);
}

// 实际的唤醒方法
private void doSignal(Node first) {
    do {
        // 4. 从条件队列中移除头节点
        if ((firstWaiter = first.nextWaiter) == null)
            lastWaiter = null;
        first.nextWaiter = null;
        // 5. 使用死循环,一定要转移一个节点到同步队列
    } while (!transferForSignal(first) &&
            (first = firstWaiter) != null);
}

可以看到doSignal方法中,循环调用transferForSignal方法,将节点转移至同步队列,首先是把状态改回去,再次调用加锁时的enq方法,在通知前一节点记得唤醒它。

// 实际转移方法
final boolean transferForSignal(Node node) {
    // 1. 把节点状态从CONDITION改成0
    if (!compareAndSetWaitStatus(node, Node.CONDITION, 0))
        return false;

    // 2. 使用死循环的方式,追加到同步队列末尾(前面已经讲过)
    Node p = enq(node);
    int ws = p.waitStatus;
    // 3. 把前驱节点状态设置SIGNAL(通知他,别忘了唤醒自己)
    if (ws > 0 || !compareAndSetWaitStatus(p, ws, Node.SIGNAL))
        LockSupport.unpark(node.thread);
    return true;
}

你可能感兴趣的:(并发编程,java,JUC,并发编程,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