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做的事,都是在弥补童年的遗憾

       你最初感受到的世界的模样,已经开始引导你的人生轨迹。享受到人世间的温情,是一个人最大的福分,比财富更加难得。

       主父偃,汉武帝时的大臣,历史教科书上的推恩令,是他提出的,大一统的方针也是他提的。由最初的郁郁不得志,到之后一年四次升迁,可谓是风头一时无两,就是这样的一手好牌,却让主父偃生生打成了烂牌。

       主父偃早年学习纵横学说,按道理来讲,应该是搞外交的高手,八名玲珑,左右逢源才对,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姥姥不亲,舅舅不爱,宛如扫把星下凡,走到哪都不受待见。晚年学习《易》、《春秋》、百家言等,但从之后的性情来看,这些东西并没有提高他的个人修养,没有拯救他那受过创伤的心灵。

       主父偃的成就归功于他那一张嘴,但坏事也坏在这张嘴上。喜欢告状,人家背地里做的事,一旦让他知道,离大祸临头就不远了。所有的官员都害怕他那张嘴,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为了堵住他的嘴,官员开始争相贿赂他。

       他说的一句很经典的话: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与那句男子汉大丈夫的死,不能流传千古,那便遗臭万年,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来看,主父偃还算坦荡,可以称作真小人,他很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之前四十多年,看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与四十多年的心灵创伤相比,死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有一件事很难懂,汉朝这些刘邦的后代,不仅喜欢近亲结婚,还喜欢做一些违背伦理纲常的事,当然了,事发之后,都没有好下场。比如这个齐厉王刘次景。皇太后本来要给他指婚的,宦官徐甲,齐国人,主动请缨,要去保媒拉纤。皇太后十分高兴,便准了。主父偃知道了这件事,他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齐王。为了攀龙附凤,便委托徐甲带了个口信,虽然没有记载,但是这个赏钱应该没少给。

       徐甲信心满满的拜见齐王,把自己的来意一五一十,和盘托出,但事与愿违,并没有看到自己期望的画面,而是齐王母亲纪太后的大发雷霆。其他的话都无关痛痒,只一句话,惹了祸招了灾。徐甲也算是办事的人,主父偃委托的事情并没有遗漏,却换来了纪太后的一句:主父偃是什么人?也想让自己的女儿进后宫!这话跟现在常说的,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一个味道。

       主父偃睚眦必报,从此记上了仇,再加上皇帝的宠信,逮着机会,离间了一下齐王和皇帝,并抖露出齐王和他的亲姐姐私通。这一次,主父偃彻底了却了自己的心头之恨,却也让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赵王一直想除掉主父偃,无奈主父偃一直在朝中,不敢妄动。此时主父偃去齐国审讯齐王,终于也让赵王等到了机会,上书成功。皇帝命人逮捕了主父偃,再加上公孙弘的落井下石,主父偃毫无生还的可能。

       主父偃受到宠信的时候,宾客数不胜数,死了之后,宾客中,没有一人去为他收尸。他走到人生巅峰,才真是一步一血泪,无人扶持,但换来的并不是嫉恶如仇,而是对权利的偏执。假如他早年能得到亲友的一点温情,应该不会偏执到如此地步。

       普通家庭,虽然不能给予孩子太多的物质享受,但要保证对孩子的温情,这给予他的是心灵的财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年人做的事,都是在弥补童年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