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20181218 第5次线上共读

学习内容:第二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P026-P029)

身体舒缓之后,一开场,黎老师分享了1个案例,提示我们跳出“异化的沟通方式”。

案例一:

小女孩跟着妈妈去新的幼儿园参观,看到墙上的画,问:谁画了这么丑的画?

老师答:在这里,你没必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可以画简单的画。

(妈妈的回答我不记得了……。)

又在玩具室看到一部坏了的消防车,问:谁弄坏了这部消防车?

妈妈答:谁弄坏了没关系呀,反正你也不认识。

老师答:玩具就是拿来玩的呀,有时候它们就会坏。弄坏了,也没关系的。

课堂中真没明白,如何跳出异化的沟通方式;当写出来的时候,似乎有些明白了。

原来分享所学,所感真的是必要的,分享的过程就是知识内化并输出的过程。

其实老师的回答,就是告诉小女孩,在这里,丑的画和坏的玩具车都是被允许的,都是被接纳的,你可以尽情的画,尽情的玩。看似简答的回答,实则就是跳出了异化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实用非暴力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对客观的观察的东西做出评论,

贴上负面标签。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我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案例能更好的说明这一点:

热水已经烧开了10分钟,小妞仍然在看平板电脑。我很生气,脱口而出:你怎么还不去洗澡?为什么总是要我催你,你才去?你的主动性怎么这么差?

我的目的只是简单的想让她放下电脑,先洗澡,但实际就是先指责了她,再给她贴上了一个“主动性差的孩子”标签。

结果她不但没有去洗澡,反而很生气,说我批评了她,说她不好。

使用非暴力沟通的语言真的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控制情绪还需提炼语言,因为我们需要用静态的语言来捕捉客观的事实,否则将会与动态的世界不匹配。

黎老师是一个特别温暖的人。最后问了我们家庭生活里的关系排序。

我的状况比较特殊,在我的心里,我认为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父母关系第三。

但实际状况是我和小妞在深圳生活,其他家庭人员全部在湖南永州。

所以在我的现实生活里,小妞排第一,我排第二,先生排第三。

老师说听起来很矛盾,但是我觉得是Okay的,因为内心的排序确实如此,实际面对的生活却是另一种状态,而且大家都相安无事,享受这种状态。

很多时候,我会想,在某一天,如果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出现争端时,我会选择哪一方?

我的答案是,我会选择伴侣。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夫妻关系是在我心里是第一位。

所以我认为我的排序是基于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力的客观的真实反映。

正如书中所谈: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里的观察。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今早的共读结束时,大家不约而听的点开了视频。

最后闪现在镜头前那一刻,有紧急梳理头发的,有奶宝宝的,有蓬头垢面(比如Anny)的,但都是真实的,美丽的,我看到的是大家努力学习,用力生活的样子,特别特别感动!

出乎我意料的是,趁我上洗手间时,小妞用语音告诉黎老师,她不想结束,想继续上课。

请求我下次上课时喊她起来,跟我们一起上课。(这里给小妞掌声)。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暴力沟通》20181218 第5次线上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