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高、格局大,这本经济学著作研究的是影响着全球几十亿人的课题——贫穷。该书用九章大篇幅,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九个方面探讨穷人的生存、选择和突围,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
读完有以下几点收获:
0、对社会学的研究目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十多年的调查,背后是多少奔波和辛苦。深入了解穷人的生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新观点,这样的行为是真正造福他人、为社会做贡献。
1、政策制定关乎一个国家的资源分配,可是避免不了有失败、思维惯性、认知局限等。
2、其中的一些结论确实让我纠正了偏见,比如在教育这一章中,那个没有文凭但却做出一番事业的人让我更明白——能力是更重要的,不要再懒、躺在“学历”这一虚假的功劳簿上。
3、看到了其他国家部分人的生活,觉得生活在中国是很幸运的,比如我们的小额贷款不需要收手续费,不会像他们一样被迫存到互助小组等组织中。这就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一种体现,国家有很多不赚钱的公益性质的政策,帮助了广大的底层人民。
4、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家庭:
贫穷不仅让人活得憋屈,还会局限自己的视野,如果一直在为生计奔波,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其他;
耐力强、能吃苦这些“美德”不过是被迫的;
越富的人越容易积累财富。
5、里面分析了很多人们的行为(特别是决策)背后的心理,比如“时间矛盾”表明,我们对当前与对未来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当下是由感性和即时欲望支配的,却把要完成的理性行为留给将来,于是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