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就是假设的合集——读《假设的世界》有感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被第一章的标题吓了一跳,我们难道真的不知道飞行的原理却在满世界的飞吗?那些各式各样的气动外形,在不了解原理的情况下真的经得住推敲吗?《假设的世界》就是这样一本书,可以引领你思考,怀疑周遭的,找寻自己,最后坦然面对世界。这样听起来也不是很好理解,我们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你看的世界地图,和美国友人看的世界地图,是一样的吗?我相信大部分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学美术的朋友们更容易理解,“角度”不同,决定了看到事物的层面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地图,中国在中间,而美国人看到的地图,美国在中间。

看过这本书后,我开始认同它的观点:世界上并不存在“赤裸裸的现实”这样的东西。换言之,我们都是“从假设出发的”,所谓科学,就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被大家所接收的假设集,研究科学的方法可以归类为归纳法和演绎法,科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证伪,科学的假设只能被另一种假设推翻,虽然科学家给科学本身附加了如此多的限制用以区分科学与其他学科,但这一切也都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科学永远不可能代表真理,即未来的某个时刻,现在被认为无比正确的假设也可能是错的,这就是科学本身的精神,怀疑一切,注重实证。

那么假设来了,达尔文说人类是从原始生物进化而来,整整40亿年。而1999年有研究人员提出,宇宙的某处有一个智慧设计者,就是他设计了DNA,创造力地球生物(类似神创论)。因为进化论完全没有涉及生物的起源,它只是解释了生物如何进化,最原始的生物从哪里来,依然是迷题。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起源更复杂的问题了。这两种学说没有人能够提出证据证明他们是错的,也就是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只是被更多人接收而已,除此以外,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科学的历史,即对这一现象认知的变化。

你也许还是觉得这本书似乎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都是虚头巴脑的玩意儿,和日常生活脱轨,根本没有什么实用性,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好像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些人沟通不了呢?这个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是说你有个朋友,你对他下意识的感觉,就认定了他的人格是怎样的。通俗来讲就是“贴标签”。然而,这无非就是个假设。其实每个人都是多重人格的,因为你和他的关系,导致了你对他的认定。那么换一个其他的人,对他的认定必定会有所转变。这就是相对论延伸出的思维导向,然而,多重人格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思考方式。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人人都是自然而然地,下意识地进行着人格切换。每个人都是母亲的孩子,孩子的家长……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转换视角去看待他人却很难。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你眼中的模样,会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依靠单一的一个假设去解释所有的问题。

快乐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流逝很快,而痛苦的时候却觉得时间就是煎熬。这说明世界上可以有好几种时间的流动方式。这是心理学时间。而物理学时间和心理学时间同理,也有不止一种的流逝方法。我们不能说任何一种是错误的。双方都对,没有对错之分——这就是相对论的基本思路。没有绝对标准,只有视情况而定的相对标准。我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难道不是这样的标准吗?美国每次的改选,就立场而言,并没有哪个政党的错误与否,只有胜出和等待下一次的胜出。人生亦是如此,一次的失败,为了下一次的成功,一个新的假设推翻上一次被证实的假设而已。

这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所有的事物都面临着被重新定义。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得到相应的信息。比如我想吃一个不错的法式大餐,就有朋友推荐餐厅和厨师,可是当法式蜗牛送入口中的一刻,发现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和普通西餐厅的相似。这就是每个人的味蕾不同造成的。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口味。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时间。老话说“一家欢喜,一家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最近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后真相时代。说回《假设的世界》这本书,就是为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假设而成的,很多东西用科学都解释不清楚。无法沟通就意味着对方没有理解你的假设,或者你没有理解对方的假设。假设看似微不足道,其实举足轻重。只要时刻考虑到假设的存在,看待世界的角度,人际关系,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变化。只要能察觉到对方立身处世的假设,就能理解对方心中的打算。这就是现实世界的规律。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世界就是假设的合集——读《假设的世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