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己的情绪

接纳自己的情绪

我是一个对工作全力追求完美的人。 就像小时候上学时,每个新学期老师发了新书,我首先要做的一定是先用书皮把新书包好,包的过程中小心翼翼,不让书有一点儿的褶皱,把书皮包完美了,我才会满意的打开书页开始阅读。走上工作岗位后,每当接手一件新任务,我会首先深刻领悟任务要求,然后根据任务要求制定细致而翔实的实施计划。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我事事亲力亲为,会将实施步骤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的精确性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推敲、反复认证,直至自己认为万无一失了,才会动手去实施。这个工作习惯,确实也让我在最初的工作中很快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工作职位的不断变化和职级的增加,我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甚至于到了不能接受一点点的不完美或是失败局面的地步。逐渐的,我越来越感到身心疲惫。我想一定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哪里出了差错。比如说肯定是自己与下属沟通的时候没有表达清楚,而导致下属没有领会我的意图;或者是因为自己没有事事亲力亲为,而最后导致某个环节没有做好。慢慢地,我和下属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有一次甚至严重到不能共事的地步,我越来越苦恼,可是我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我对工作的完美要求也延续到了我的家庭。在家里面,我要求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都要向我仔细的汇报,每次考试各科的成绩都要考到我指定的分数,否则将要接受额外的惩罚。对孩子爸爸,我会要求他这样,要求他那样,甚至对他的生活习惯我也会指手划脚的提供我认为正确的建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天都感觉好像在被谁在抽着鞭子往前赶似的,总觉得自己没有停下来的理由。

我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我的女儿又一次生病了。女儿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肚子痛,有时候痛得都上不了学,可是去医院检查却又总是查不出什么原因。

很偶然的,在书友群里看到书友推荐了一本书《情绪,请开门》,阅读之后,我不禁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情绪,请开门》的作者张维杨是一名心理学博士,对梦镜及情绪的研究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张博士说:“情绪,藏起来太憋屈,宣泄出来太丢人,怎么办?——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情绪是内在智慧的看门人,善待情绪,智慧才能放出来。”

是啊,在人生的很多不得不面对压力的日子里,我们担心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关系和行为,只能努力压抑,逼着自己显得坚强、从容。但事实上,这样把真实的自己孤立在情绪之外的行为,会让未经处理的情绪胜过理性,帮我们做出很多事与愿违的决定。这就是书中张博士说的:“焦虑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即可以被转化为有效的行为。那些无法转化为有效行为的焦虑,可能成为新的问题。”

再回头看看自己的行为,其实焦虑的情绪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内心,只是我不自知而已。我事事要求完美,是因为我焦虑自己会做得不够完美;我事事都想亲力亲为,是因为我不信任其他的人,担心其他的人会做得不好,而把事情搞砸了。

张博士说,我们每天都有情绪,每时每刻都被情绪包围,但是我们对情绪产生的机制并不了解。情绪的本质是对刺激的反应,准确地说是对感受的反应。感觉、感受、观念、情绪这一反应链构成了情绪反应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观念和认知。

是情绪将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即便情绪让自己非常难受,也至少证明生命还在。情绪的这种向外的能量可以把注意力锁定在自己产生难受情绪的事情上。张博士提倡一种新的做法,那就是向内关注自己是如何产生这些让自己难受的情绪的。

对于我更为有用的是,书中张博士还教了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1、重新确立有效边界;2、转化为有效的作为;3、觉察内在的动机。

我决定将这个方法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去。首先,我确立我跟同事之间的任务分配边界,即在这项工作中,我的职责是什么以?各同事分工的职责又是什么?确定好各自的工作职责边界后,我们就各司其职,每个人把各自的任务自行完成,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哪个同事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再就事论事的逐一解决。我再深层次的剖析自己,当我觉察了我的内在动机其实是出于对同事的工作能力不信任、担心事情被搞砸而产生的焦虑后,我就搞清楚了自己深深焦虑的内在动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就有意识的强迫自己改变事事想亲力亲为的想法,放手让同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没想到,当我真的按此做出改变后,却发现其实同事完全可以胜任各自的任务,甚至有些同事在发挥和运用了自己的想法后,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再次决定将张博士的方法用到女儿的身上。我首先替女儿觉察她肚子痛的内在动机。我发现她的肚子痛一般较多的集中在每次大考前,比如说期中或是期末考试前。通过与女儿的交谈,我了解到女儿非常的在意考试的成绩,因为太在意了,所以更害怕考试会给考砸了。当这种害怕的焦虑情绪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后,她的身体就会出现反应,用张博士的专业术语来说,当负面的焦虑、恐惧情绪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后,身体只能以生病的形式来进行自我防御和自我保护。我深深的自责,因为我知道其实这种焦虑很大程度上是我强加给女儿的,我决定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于是我在多个场合不断地重复性的告诉她,比如晚上她特别放松的时刻,比如哪天她心情特别好的时刻,我会在与她的谈话中交流中穿插进去:其实一两次的考试成绩不能代表什么,哪怕就是中考、高考的考试考砸了,人生也不是只有读名牌大学这一条出路的。我还对女儿进行了真诚地道歉,为自己以前那种不问青红皂白而武断惩罚她的方式,请她理解并原谅我。然后又听取她的意见跟她一起制定细节计划:考试前,那些自己很怵的或是没有学得太好的学科不要放太多精力去急于求成,不如在那些自己喜欢的或是自己更擅长的学科上多放点精力,争取让自己在这些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扬长避短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更高效的学习,也可以让自己减轻对考试的抵触情绪。女儿似乎对我的说辞和我们一起制定的学习方法很认可,能明显的感觉到她的学习更自律了,以前那种暴躁焦虑的情绪明显地减少了很多。

每一种情绪都是心灵的信使,每一种情绪都是我们宝贵的生命体验,我们要学会正面理解我们的情绪。情绪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好情绪”有时候也会带来麻烦,而一味的对“坏情绪”进行发泄与压抑,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情绪不止是情绪,我们更要看到情绪背后的需求,将需求合理的表达出来能让我们将情绪负能量转化为情绪正能量,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让我们从今天起,把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情绪自然地流动起来,让我们来打开情绪之门,将生命的广度拓宽开来,呈现生命不一样的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接纳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