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读书笔记:全球钻石储量人均200克拉,但价格为何如此昂贵?

[ 熟读古龙武侠小说的人,一定对江湖中赫赫有名的《七种武器》记忆犹新: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离别钩、霸王枪、箱子,这七种令人闻风丧胆、不可思议的武器,在一个个大侠的手里,耍得出神入化。其实,营销界也有自己的“七种武器”,即《影响力》的七大原理——对比原理、互惠原理、承诺和一致原理、社会认同原理、喜好原理、权威原理、稀缺原理。营销讲需求,定位谈心智,其本质都是心理学,都是对人性的精准把控,掌握心理学“七种武器”,让你的品牌营销玩得炉火纯青。]


今天,七哥和大家分享《影响力》的第5篇读书笔记:“七种武器”之稀缺原理。


多情环:稀缺原理

“这双环无论套住了什么,立刻就紧紧地缠住,绝不会再脱手,就好像是个多情的女人一样。因为仇恨的本身,就是种武器,而且是最可怕的一种。”——《多情环》

“如果说仇恨让人可怕,那么稀缺就是让人恐惧;如果说仇恨是因你失去所爱,那么稀缺就是让众人丧失既得利益。越稀缺就越珍贵、越畅销。” ——《影响力》解读

1.钻石为何如此昂贵?

其实,钻石并非稀有的天然产物,全球钻石总矿藏量加起来再分配到地球上每个人,大概可以分到200多克拉。可是为什么价格却如此昂贵?

这背后所蕴含的就是稀缺原理,指如果一样东西少见,或者越来越少见,那就越珍贵,因为人们认为难以获得的机会价值更高。这里的越来越少见,既可以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形成的(比如天山雪莲很少见),也可以是人为的主观限制导致的(比如欧佩克限制石油产量及出口)。

为何稀缺原理能够产生作用?

第一,固定行为模式,人们由于信息不对称,思维往往会走捷径,自发启动按钮“物以稀为贵”。

第二,逆反心理,机会越来越少,选择自由也随之丧失,而我们又最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选择自由,一旦稀缺妨碍我们保住既得利益,我们就会比从前更加想拥有它。

第三,与供需定律密切相关,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有效供给少了(稀缺了),价格自然就会上涨。

回到钻石昂贵的案例,其实是因为钻石幕后玩家戴比尔斯对钻石全垄断。一手垄断资源,限制产量,制造供给的稀缺性;一手用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对消费者进行营销洗脑,赋予钻石“爱情”的稀缺价值。


2.稀缺原理的案例拆解

案例1:小米营销

小米的饥饿营销,就是稀缺原理的最好诠释。每次小米有新机发布时,都会持续营销吊足大家的胃口,但又“故意”备货不足,让你不能轻易买到手。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想要拥有,引发了米粉的排队抢购,可以说每一场新品的发布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案例2:楼盘开盘

地产商楼盘开盘时,往往会邀请很多意向客户,以及“托儿”到现场烘托气氛,人多了就会产生“参与竞争购买的人很多,房子很紧缺、热销的假象”;同时,已售户型用红圈标注,让人产生越来越少的感觉。

案例3:毕加索的画

毕加索的画作之所以会拍卖出几千万的天价,就在于供给有限(毕加索已经逝世),画作非常稀缺,成为无价之宝。

案例4:工资刚性

经济学有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工资具有刚性需求,即能涨不能降,你两年不涨工资,员工虽然不满意但也能接受。若你一旦涨了工资,再想降下来,就好比要从员工兜里抢钱一样(剥夺既得利益),将会遭受集体抵制。


3.稀缺原理的营销应用

(1)损失规避

损失规避,就是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比获得该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其背后就是稀缺原理在起作用,所以有时宣传潜在损失比宣传潜在收益更有效果(恐惧营销)。比如捡到100元,你的幸福感+10个单位,那么丢失100元,你的幸福感可能-20个单位。

(2)数量有限策略

告诉顾客,某种商品供不应求,随时可能断货,造成产品稀缺,很多人就开始囤积货物、哄抬物价。比如自媒体课程抢票报名,前100名2折,101-200名5折,200名以后恢复原价,很多人看到后,立马下单购买,生怕自己得不到折扣的机会。

(3)时间有限策略

限时优惠、限时免费,错过了这个时间就没有这个机会了。比如天猫双11,只有当天商品折扣力度最大,所以很多顾客都在当晚通宵下单购买。

(4)独家爆料

受限的信息更具说服力,如独家渠道获得信息、内幕信息、24小时会删掉等标题,更容易吸引眼球与点击。

(5)稀缺原理的适用条件

第一,新的稀缺,即从充裕变成稀缺这一动态过程,比本身就是稀缺,让人的反应更为强烈(损失规避加剧了丧失的痛苦)。

第二,参与竞争稀缺资源的感觉,有更强大的刺激性,渴望拥有一件众人竞争的东西是一种本能反应(感觉很有面子)。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影响力》七种武器之“稀缺原理”,后续将逐一分享剩余的三大武器。

推荐阅读:


1.《影响力》读书笔记第1篇——影响力的“武学总纲”:

产品滞销怎么办?巧用“固定行为模式”搞定客户


2.《影响力》读书笔记第2篇——七种武器之“互惠原理”

为什么“我干了你随意”这句劝酒词最有效?


3.《影响力》读书笔记第3篇——七种武器之“权威原理”

为什么很多老板热衷于花钱“买”荣誉和头衔?


4.《影响力》读书笔记第4篇——七种武器之“承诺和一致原理”

罗永浩的电子烟最多只能减害!但学这招能帮你戒烟

武器并无正邪之分,《影响力》的七大原理亦是如此。营销人用好这七种武器,可以促进营销转化、销售成交;消费者用好这七种武器,也可揭开营销套路、保护自己。


品言平语

一次分享一个品牌知识点

饥饿营销:就是通过故意降低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维持高利润和提升品牌附加值的营销手段。

饥饿营销的本质,就是心理学“稀缺原理”、经济学“边际效用”在营销领域的应用,通过限制产量,把消费者饿晕,这样产品就越珍贵、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越高。

饥饿营销的案例很多,除了小米之外,苹果也是个中高手,苹果手机很多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但首批预售国家不包括中国,其实就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一种饥饿营销,把消费者饿晕后,爆发出更大的消费量。

再比如茅台酒,每年的产量基本是限定的(事实上,茅台酒厂是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的),目的就是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维持一个高端品牌的附加值,并获得高价利润。

但饥饿营销不能乱用,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你有生产能力,但故意限制产量(如果是生产能力不足导致的稀缺,就不是饥饿营销),且市场竞争不激烈(缺少竞争对手补缺);第二,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消费者对产品有刚需、非你不可;第三,消费者的心智不成熟,通过大规模的媒体曝光,能让消费者产生饥饿感。



请问作为市场人,你运用稀缺原理开展过哪些营销事件?作为消费者,你又是如何避免被饥饿营销“套路”的?欢迎与我们分享。我是七哥,关注“全栈品牌人”,跟着七哥一起分享有关读书笔记、品牌定位、运营干货、营销策划等方面的知识、案例与方法论,让品牌人的职场更有竞争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响力》读书笔记:全球钻石储量人均200克拉,但价格为何如此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