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It 'Til You Make It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公司大会上。经理激动的分享着他的人生历程,从异地恋爱到为爱毅然北上结婚生子其中的曲曲折折。后来才知道那轰轰烈烈的故事的女主角早已经是前妻了..有点跑题,来我们再说回来。讲到创业历程就提到了那句话  Fake It Til You Make It.年少不经事的我第一反应是震惊的,不能Make It 说明我实力还不够,顶多是精神上Fake一下吧。这也是可以奉为babble的么。

一语成谶,这还真成了babble。 最近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和同事讨论公司转型的事情,强行接一单我们不擅长的订单。牛皮吹出去了,拿过来一看傻眼,确实做不成,灰溜溜跟人道歉。事后复盘听到了这句名言,五雷轰顶吧。精神力量不等于能力,大米再Fake没有炉子也成不了爆米花。

回来就在想这句话到底在讲什么?如果是自信那没有问题,加上勤奋努力就算不能make至少也朝着方向在踏步了。比如我按照管理层的思维看项目看战略看流程,慢慢也会磨练出自己的技能和方法,加上合适的机会就可以升到管理层。自信加行动,慢慢积累也是可以的。

放在实打实能力范畴上那可真有点牵强了。不经过学习直接上手,凭借一腔热情喊出---“我可以!” 真正下手去做就麻爪了,我是谁我在哪儿我退出吧。[黑人问号脸]宁不要面子的么。

说实话在职场中真没见到那么多实践这一准则的人,当然也不排除本人的圈子水平并不高没有领导层或者投资人的人脉。作为小职员来讲在Fake之前先去DO似乎更符合逻辑。

聊到Do有个词太重要的--包装。在今天之前我一直觉得对于实干型的同学们这个词简直是侮辱。直到同事深刻分析了为什么现在工作累得要死还不挣钱——不高级,换言之不会包装。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一块月饼放在稻香村和放在星巴克价格可以差上百倍。星巴克的月饼真的做工如此高超?未见得吧。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不会包装自己,做出来的1贬值成0.8 太现实了,先别去骂那些马屁精。凭借两句马屁平步青云,你苦巴巴干一年的业绩只能算个优秀。评职级的时候领导说XX同志业务能力强,沟通领导力欠缺。吃哑巴亏吧。

马屁精情商是高的,这点还是有共识的对不对?换言之他们会包装自己,做了1能说成2这也是能力的一种。多向他们学习有助于释放自己剩余不多的劳动力。多涨几千块工资不香嘛?多看两集电视剧她不香嘛?按照正常的逻辑,下面是教大家怎么包装自己。

对不起,我今天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能指望我什么?

洗洗睡吧。这个课题我们慢慢摸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Fake It 'Til You Make It)